小弟求教佛法疑問,求教佛教參話頭的解釋

時間 2022-03-10 20:00:18

1樓:匿名使用者

明心見性,明的是妄心,見的是真性。

你說的是人的本能,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不是佛教說的「真性」。

真性,即實相、法身、佛性。。。眾生與佛一樣本具的。只是眾生迷真取妄,執妄為真,故而生出虛幻的18界。

2樓:匿名使用者

明心見性的性是佛性,是真如,是妙明真心,是理體。

百科所解釋的性是本能,是原始慾望,有的人也把本能理解為第七識和獨頭意識(第六識的一種)。

見性這件事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古德有句話可以幫助理解: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見性不是見到了什麼,更多的是現性的意思,就是顯現本有佛性。

3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說簡單點。開悟就是放下。

以前心裡放不下的現在能放下了。就這麼回事

除此以外。開悟者一無所得。說開悟後能得到智慧的人。都是未悟者。

心經雲: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4樓:普願講堂慧蓮

第一,百科解釋的那個自性和佛法當中的自性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百科當中的自性說的是世間的觀念,對這個詞的理解,說的是人的本能。而佛法當中的自性,則遠遠超過此世間意識觀念邏緝思維所能概述的。

是指的眾生最根本的本來面目,就像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我本體。這種清淨自性遠離一切的迷惑顛倒,卻一切具足!如六祖所說: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此自效能生無量妙用。雖生無量妙用,卻無一物可執可得!

第二,諸位聖所指的那種「無以言表」的明心見性狀態,達到之後,則會遠離一切世間的顛倒妄想,解脫一生煩惱痛苦生死糾纏,迴歸清淨妙明智慧圓滿的佛心本性,則大智大用大自在!

5樓:方便禪思

1.不一樣,那是凡人的性,是假性,非佛性、真性。

2.凡人錯把假心當真心,所以把假性當真性。首先,只有知道了什麼是真心,才能找到真心,才能得到真性,即佛性。

所以叫明心見性——明白了什麼是真心,才能見到真性。

6樓:摩伏勒

第一個問題 百科解釋的不是 自性 而是本能,第二個問題就做廢 ,第三個問題 明心見性的意義重大, 楞嚴經說 依性起修,沒有見性 怎麼依性起修。我們這些凡夫俗子 就算有點小悟 也是佛菩薩慈悲加持 只有六地菩薩 現前地 才完全見到本性, 所以那些所謂有悟的人,確實有悟,不過不是六祖大師那種 大徹大悟,這是六地菩薩 才能做到的。 一般來說見性 說難也不難,見性那一刻 真是超級喜悅。

我悟到一切法本不生, 山河大地有情無情 打成一片, 清淨潔白 純一圓滿,那一刻 我體會到佛經中 說的 得未曾有是個什麼情況。。。這是第一次小悟, 第二次是看維摩詰經,體會佛的慈悲,懂得自性的妙用。當然這些對佛菩薩來講 都是指甲蓋那麼點小東西,不過這兩次小悟 使我找到修行的脈絡, 不再是以前那種 只知道唸經持咒 渾渾噩噩的情況, 小悟時 好想衝出房子 快速奔跑, 原來佛法是如此的美妙 果然是不可思議。

最後的得出結論 開悟不是硬來的 只要老實修行 如來悉知悉見,暗暗加持,待到山花爛漫時 他在叢中笑。

佛法之疑問

7樓:匿名使用者

真學佛者,就不要挑這種傻子也知道

的問題 ,這個根本就是一個不能成為問題的問題。

我爸抽菸多,喉嚨壞了,得肺癌了,死了這樣還不是惡?不是罪嗎?難道是福?

現代的人,腦殘到罷在眼前的道理,都識別不了的程度了嗎?只會死讀書嗎?吃口水嗎?

還用佛一句一句說完去嗎?一口一口餵給你嗎?

佛沒說六根六塵的惡業嗎?難道佛會拂袖而去。一笑了之。

8樓:匿名使用者

喝酒抽菸麻醉品屬於五戒之一,學佛就應該守五戒,修十善,避免造下十惡業,不能說十惡業中沒有這一項,就不用守五戒了吧?五戒之中,喝酒抽菸屬於遮戒,並不直接產生惡果,所以它本身不屬於惡業之一,但是一旦喝酒抽菸吸食毒品,就容易喪失正念,升起貪嗔痴,進而犯下殺生偷盜等等十惡業,所以雖然它不在十惡業之中,卻是十惡業的引子,我們應當慎之又慎。

9樓:野佬

菸草,四百多年前傳入我國。

釋迦佛祖當年傳法時,東方大陸包括西天印度在內還沒人吸菸。當然佛祖不會講煙的危害。

不過,如果你是學佛的人,對戒律又有所瞭解的話,會知道「酒」是什麼意思。

這個戒酒,是戒「迷失」的意思,一切可令人上癮的事物,都包含在這個「酒」戒當中了。所以「酒」除了酒精之外,還有「黃、賭、毒」,還有打麻醬、打遊戲和等一切一切令人們迷失在其中而忘掉修行的事物,都屬於「酒」戒。

酒戒的內涵:在於該事物能否令人上癮從而迷失自己,從而耽誤修行。

10樓:匿名使用者

抽菸攝在酒戒中。包括吸毒,也是如此。佛陀制戒,是隨緣而制的,事情還沒起之前,他老人家是不預先制定的。

我們現在修學佛教的正法,既要遵守戒條的外在表現,也要理解戒律精神之所在,並結合現時代的實際情況,來如法如律地持戒。

11樓:匿名使用者

2000多年前有人吸菸?

12樓:匿名使用者

五戒中的戒酒就包括不抽菸,而且抽菸是屬造痴業。

求教佛教參話頭的解釋

13樓:無盡意

禪宗參話頭是藉此而發疑情,比如,「唸佛是誰」「誰在念佛」依此疑情不斷,直至能所兩忘,打破虛空,即見真性。所以說「參話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初聞佛法 很多疑問 望同修們解答 善哉善哉

14樓:菩提老鼠

能有普度眾生的願望很好,這是菩提心芽,小心呵護,將來是成佛之因。

但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我等眾生是剛強眾生,在此世界修行實在艱難,所以佛陀才開示我們種種淨土法門,讓我們得以往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內學習佛法。當你學有所成的時候可以倒駕慈航,再來娑婆世界普度眾生。這是一個捷徑法門。

另一方面,佛陀在維摩詰經經中開示,心淨則國土淨,我們看到五濁惡世剛強眾生,實際上都是我們心中阿賴耶識的化現,我們看到的濁世實際是我們自己,我們要度眾生實際上是在度自己,能在此五濁惡世中修行成就則尤其令人讚歎。所以諸佛世尊才稱讚釋迦牟尼佛為難忍能忍。

還有一事 小弟想學些佛法 理清思路 讓我這年輕人的心靜下來 能看到萬物之根本。學些什麼 該做什麼

15樓:茶魚

專心念佛

唸佛,唸佛,念念佛

念念阿彌陀佛

一念離佛,即煩惱!

16樓:普願講堂慧蓮

師兄!要學習佛法,首先得明白佛法講些什麼,不瞭解佛是什麼,佛法是什麼,能明白如何唸佛嗎?佛可不是這一個字啊!

建議師兄瞭解一下佛法的基礎與核心: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佛陀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四依止: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言,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不論是修行哪個法門,佛法這些基礎與核心都是要了解的。

17樓:寒冬之狼

我覺得你應該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味的唸佛未必是好事,欲速則不達。而且您若是年紀尚輕,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每天的打坐、唸佛。

那般奪其心性也未必妥當!還是應該多接觸外界,畢竟在家唸佛,佛祖是不會給你錢花的!不知道你年紀如何,每天可以閱讀一遍《觀世音普門品》念一遍也就幾分鐘的事情,每天如此積少成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慢慢自然就瞭解其中含義了。

長久下去,心境自然慢慢沉下來,心中不亂,看事情自然清晰明瞭。而且行善大於一味的唸佛,唸佛也是變相的導人向善,若是你一味的唸佛,平常依舊尖酸刻薄,怨天尤人我覺得還不如不念的好!好好做人,孝敬父母這才是最主要的!

小弟一心求道,但不知道從何開始,求教。怎樣才算入了道門?怎樣開始修煉?怎樣學道術?

18樓:手機使用者

半夜無人到一個十字路口,,,,要無人哦

19樓:匿名使用者

有佛入道

佛法學習

人生還是需要些智慧的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20樓:手機使用者

走遍三山五嶽,終會遇到高人的。

佛教疑問

21樓:巨優多

在釋迦族被琉璃王滅族的時候,佛也頭痛了三日。頭痛三日是因為很久以前,釋迦族的族人是一個村子的村民,他們把一個池塘的魚全部捕撈,一個不留,當時佛陀是個小孩子,看到最大的魚王,覺得好玩,就用樹枝敲了魚王的頭三下。以此因緣,佛在琉璃王(即當時的魚王)滅釋迦族的時候頭痛了三日。

個人認為:在佛看來一切虛妄,自己的肉身更是虛妄,既然是虛妄,是假象,佛怎麼會感到痛那?

佛說痛,是表法,是在表明因果不虛。

09新生關於北航的疑問,求教北航學長

1.北航的工科專業類似自動化,電子,計算機都很累。伯仲之間吧。就是累的學期不同 2.那個課就是講些基本的概念,考前背個一兩天就能過 3.晚上,剛來時候比較乖肯定是上自習了,時間長了就該幹什麼幹什麼。高年級基本是泡實驗室了。4.作息時間我認為北航安排很不人性化,我大一下時候有過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直...

求教!關於木患子經和佛法僧三寶名號

木患子經說 如來法藏。多悉深廣。我有憂務。不得修行。唯願世尊。特垂慈愍。賜我要法。一位國王向佛請教,如來的佛法寶藏,大多深奧廣博,我的工作繁雜 壓力很大。無法修行,希望世尊能夠教我適合修行的方法。後來佛就讓其置辦念珠,隨時隨地,稱三寶名。獲大利益。念珠就是這樣來的。佛陀就是佛,達摩就是法。僧伽就是僧...

求教除了佛教還有哪些宗教提出過宇宙不只世界的理論

教 佛教 道教.都一樣 因為他們描述的宇宙是同一個 我感覺大的宗教裡面應該都有吧?道教裡面從來沒有提過我們這個世界如何,而只是說道,人與自然和諧等等,嘛,他不是這個世界的,應該說明了什麼吧 尊敬的樓主,世界級大宗教裡應該沒有了,但是一些小的邪教,東抄西抄一些理論,說不定把佛教的一些宇宙理論抄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