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與吳文化,常州吳文化風俗有哪些

時間 2022-03-27 04:55:23

1樓:匿名使用者

常州是一座具有2023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

全市總面積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萬,其中市區面積280平方公里,人口85萬;下轄武

進、金壇、溧陽三個縣級市,天寧、鐘樓、郊區、慼墅堰四個行政區和一個經***批

準建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常州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地區,具有優越

的區位條件,市區北至長江,南臨太湖,都只有18公里。水陸空交通便捷,京杭大運河

、京滬鐵路和滬寧高速公路穿城而過,民航機場通達北京、廣州、大連、廈門、深圳、

海口等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並具備了開通中程國際航線的條件,長江常州港萬噸級通

用碼頭已建成投入執行,郵電通訊可連線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常州成為"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中國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之一,所轄三市也都先後進入

了"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2023年以來,常州又連續幾年被江蘇省權威部門評

為投資回報率最高地區,併成為國內第一批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優勢,經過全市人民的建設和努力,已發展成

為經濟實力較強、產業門類較多、內外**發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事業協調發

展的現代工業城市。特別是2023年***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常州歷

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全

面發展,糧食產量連續五年創歷史最好水平,2023年糧食總產和人均佔有糧食分別比19

92年增長20%和17%;多種經營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達76%,比2023年增長1.1倍;

鄉鎮工業2023年完成銷售收入508億元,是1992 年的2.8倍,鄉鎮企業改制面已達90%。

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動力機械、工程機械、汽車(摩托車)及配件、輸變電裝置、

電子資訊及現代音視裝置和新型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產業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已接

近三分之一,形成了柴油機、裝載機、變壓器、城市客車、微特電機、vcd、牛仔布、新

型建材等一批優勢產品, 全市共有76只產品在國內同行業居前5位。全市經濟發展的主

導力量發生了明顯變化,科技進步的貢獻份額工業已達41%,農業已達52.8%以上,分別

比2023年提高4個和 10百分點。

擴大開放、加快開發、積極推進與國際經濟接軌,這是常州堅定不移貫徹實施的一項重

大戰略。五年來,全市對外**迅速發展,出口商品已達18大類2500多個品種,累計完

成自營出口38.6億美元,年均增長46.7%;其中2023年完成12億美元,是2023年的6.8倍

;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穩定在40%以上,高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資逐年增加,五

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68億美元,年均增長47.6% ; 其中2023年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

,是2023年的7倍;五年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的合資專案138個,已有日本東芝、韓國現

代等50家國際大公司落戶我市;到2023年末, 實有外商投資企業1504戶, 利用外資項

目的科技含量提高, 平均投資額由五年前的150萬美元增加到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

已佔常州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的38%, 佔工業技改投入的76%,利用外資領域拓展到基礎設

施、農業和第三產業等, 並發展了多種形式的間接利用外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得到較

快發展,五年累計實現外經合同2億美元,興辦境外企業80家,涉及37個國家和地區。

開發區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6個省級開發區累計新批利用

外資17億美元, 正在成為常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其中位於常州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

開發區,是全市對外開放的最大載體和視窗,道路骨架已貫通32平方公里,供水、供電

、供氣、郵政等各項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日本小松、普利斯通、丸紅,美國華生、賽德

,義大利雷迪斯,韓國現代,臺灣光陽等100餘家外商投資企業已進區落戶, 並建成了

集培育、孵化、中試於一體的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有國內30多家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

進駐中心。

常州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常州市充分利用這一機遇,不斷加大改革力度,積

極營造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體制環境,努力從體制機制上加快與國際

經濟接軌。以搞活搞好國有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全市有41家企業進

行了以公司製為重點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共組建省市級企業集團160多家,其中省級企

業集團38家,江蘇常柴集團被列為省級重點企業集團; 新建或改制股份****16家(

其中4家公司掛牌上市),有限責任公司943家,一批企業進行了先售後改制試點和規範

破產。通過改制融資,近兩年籌集資金16.4億餘元,盤活資產存量21億多元。狠抓了再

就業工程,近兩年共安置下崗待業職工3 萬人,再就業率達6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

%。全市建立了勞動力、人才、 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和會計、審計、法律等一批

中介機構,初步形成了基本保險、補充保險、社會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使

市場體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在各個領域逐步佔居主導地位。 圍繞營造良好的投資

環境,常州致力於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使過去的五年成為全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

多、城鄉投資環境改善最快的五年。按照"以港興市、連江通海、三區一線、再造常州"

的城市總體發展戰略,建成了滬寧高速公路常州段、外環路、常州民航機場、長江常州

港萬噸級通用碼頭、常州火車站改擴建、京杭運河常州段整治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專案;開通了常州地區程控**網、光纜通訊和行動通訊網,城鄉**機普及率22.3部

/百人;長江引水、汙水處理、 供氣和魏村水利樞紐等工程也都相繼建成;舊城改造、

城鄉、農村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社會治安、城鄉面貌明顯改善

,已建立成為全國衛生城市。早在2023年,常州就被國家確定為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

十年來,常州緊緊圍繞"培養人、服務人、保護人、造福人"的宗旨,先後實施了三期社

會發展綜合實驗區規劃,在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環境保護等領域先後完成了400

多個社會發展專案,建成了國際學校、劉國鈞職教中心、聾啞學校、廣電中心、圖書館

、精神病防治中心、紅梅居民住宅小區等一批具有時代氣息,體現科學、合理、適用原

則的社會綜合服務設施和社會發展"民心工程"。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又把實施社會發展

綜合實驗區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適時組織**各部門認真研究制訂了

《常州21世紀議程大綱》,並把它納入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及2023年

遠景目標,正式啟動了可持續發展的16項專項行動計劃,力爭使常州成為走可持續發展

道路的先進地區。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繁榮,常州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過

去的五年,是常州居民收入增長最快、消費結構變化最大的五年。2023年,城鎮居民家

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25元,農民人均收4410元,均比2023年增長 2.7倍。同時,城鄉

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農村提前五年實現了"2023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全市

平均期望壽命已達75.7歲。對照國家統計局確定的小康水平12項指標,全市在2023年基

本達到小康,提前進入了向初步現代化目標邁進的新階段。 常州市正在加快實施科教興

市、外向帶動、城鄉協調發展三大戰略,根據"九五"計劃和2023年遠景規劃,常州將分

兩個階段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到本世紀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000億元,人

均gdp2. 8萬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58:38;科技進步貢獻份額工業達50%以上,農業

達5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達20%以上;職工年平均工資性收入達1.35萬元,農民人

均年純收入達 6000 元。 到2023年,提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成為經濟、社會、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

近幾年,我們家鄉的變化極大,舊房換高樓,為此我們進行了實踐活動,來更進一步瞭解我們身邊的變化。

2樓:匿名使用者

常州是小學生中高年級會發一本書,書名就叫吳文化。

3樓:

你可以去淹城,那裡你可以看到很多的關於常州的吳文化。

包括各個時代的歷史文物,書籍,資料和人物介紹。

位置就在淹城的博物館,很容易找的。

4樓:雨南壘

常州吳文化濃郁,歷史上的常州府是江南的富庶之地。明清兩朝的常州府包括武進無錫江陰宜興四縣,現在除了無錫升級為地級市以外,江陰宜興歸無錫代管。武進和常州市區方言文化相近仍歸常州。

常州吳文化風俗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已經保留的不多了。。。夏至要吃餛飩。。。每個鎮每年有固定的集場(廟會)。。。其他都是漢文化風俗。。。談不上吳文化獨有了

吳文化的發源地的常州嗎?

6樓:炯神風

吳文化發源地——梅村

我們是在一個典型的江南雨天進入梅村的。煙雨籠罩下的梅村乍現眼前時,流露著一種新鮮的鄉俗氣質,已很難覓得「江南第一古鎮」的「古意」了。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知道梅村的名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吳地祖先——吳泰伯(或作太伯)。據稱,早在公元前12世紀的商朝後期,泰伯、仲雍從今天的陝西來到江南荊蠻之地,在梅里築城建都,自號「勾吳」,至「王僚二十三君皆都在此」(《吳越春秋》),及闔閭立,始正式遷都蘇州。因此,梅村又被稱作「勾吳古都」。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出。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同用,以避季歷。

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奔荊蠻,自號勾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有關泰伯奔吳的落腳地,眼下史學界依然流行多種說法,單江蘇就為泰伯奔吳是在無錫一帶還是寧鎮地區就頗有爭議,但根據大量的史料記載,泰伯當時所奔之「荊蠻」,應指無錫、蘇州一帶,有關泰伯奔吳在梅里,後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泰伯墓碑記》以及南朝的《後漢書》等,都有泰伯冢在梅里的記載,而關於「梅里」即「無錫梅村」,最早有東漢碑刻的記錄。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注「吳太伯」也稱:「太伯居梅里,在常州無錫縣東南六十里」 也就是現在的梅村地區。

更確切地說,古文獻記載的「梅里」範圍要遠大於現在梅村鎮的行政區劃,比如,相鄰的鴻聲鎮就應歸入當時的「梅里」的區域內(泰伯募遺址現在鴻聲境內)。

遺憾的是除了文獻記載,目前有關泰伯奔吳的遺物、遺蹟仍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不過在梅村地區,至今流傳著大量有關泰伯奔吳、開發江南的動人故事。像「皇渡河」、「荒三千」、「九涇一瀆」、「荊村」、「蠻巷」等,當地百姓給這些地名賦予了豐富的歷史傳說。

雖說傳說無從查考,無以為證,卻給梅村歷史渲染了濃厚的人文色彩。不過,在歷盡千百年風雨滄桑、戰亂動盪之後,隨著近期梅村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們在當地所能尋訪到的舊址多已成了殘跡。現在的梅村,最能證明其歷史,只有泰伯廟和伯瀆河了。

泰伯廟是後人為紀念泰伯而建,始建於漢代,眼下所剩的最古老建築已是宋代的。以前也曾到訪過這裡,跟諸多的江南廟宇相似,當時的泰伯廟幾乎沒能留下什麼特別的感受。只有在江南綿長的雨季裡,泰伯廟也才散發出縷縷靜謐幽深的氣息,讓人可以透過時間的雨幕作悠長的遐想。

伯瀆河相傳說為泰伯開發江南時所修,但在尚未得到考古證實之前,這隻能作為一種傳說。儘管如此,作為比京杭大運河更早的古代運河,伯瀆河的歷史依然是漫長而古老的。據考證,伯瀆河在吳王夫差時已存在。

當時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稱霸中原,下令開鑿古代運河,稱「邗溝」,也就是東漢《越絕書》上記載的「吳古故水道」。伯瀆河即「吳古故水道」的無錫段。如今的伯瀆河,黝黑的暗流,散發著雨季的腥臭,已很難讓人想象,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條運河還是當地主要的交通渠道。

關於梅村,舊有的「古」已經很難與現有的「新」相匹敵了。但作為「江南第一古鎮」,它延綿的文明為後世梅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儲存了充足而深厚的文化養分。在泰伯廟前的牌坊上鐫刻著「至德名邦」四字,可以說,它涵蓋了梅村人千百年來孜孜追求的一種精神。

「泰伯城荒德求荒,至今遺址尚流芒。」從荊蠻之地到禮儀之邦,如今的梅村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教育發達,梅村人在先賢禮讓、開拓精神的鼓舞下,不斷書寫著全新的美好歷史。

關於吳文化的幾個問題,吳文化的歷史是什麼?

秋以 為期 據可考歷史泰伯奔吳開始。時間大概公元前一二世紀到十一世紀。吳國的領土在江蘇浙江,安徽一帶。吳國早期文化是尚武的,當時中原視為蠻荒。但從秦漢時期開始漸漸與中原文化融合,逐漸向尚文轉變。 男兒何不帶吳鉤裡面的吳鉤,有兩種意思 1.吳鉤劍 2.吳地的鉤這種兵器 不管是哪一種意思,都只是說了鋒利...

吳文化的特點有哪些,吳越文化的特點 精髓是什麼?

矽谷創業快訊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主要特徵 1 上善若水,相容幷蓄。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吳地沿江環湖,境內水道縱橫,河港交錯。人民食則稻魚菱藕,居則枕河人家,行則舟橋兩便,業則漁殖蠶桑。在明清時期則成為中國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隨物賦形,融匯百川,吳文化成就其水文化鮮明特徵 2 崇文重教,經世...

怎樣與常州人相處,怎樣與人相處

藍色水晶月牙 麼波.被你說的我們好可怕.也許只是你正好碰到這樣的人吧 一般好多你沒侵害到他們利益,他們還是不會隨便就凶的挖 冰雪月紛飛 你不瞭解人家吧!別人再怎麼樣,對你不是人身攻擊。再怎麼樣,你只要裝作那些是蘿蔔白菜,不要去理他們。對人要真誠,你只要對人真誠,別人也會對你好,但還是對你不好,那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