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什麼?

時間 2022-03-29 07:15:21

1樓:烈焰的

史記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於漢武帝徵和三年。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曆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慾望,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蹟,採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蹟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

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迴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

大約在徵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

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

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2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3樓:恍然散亂天涯

《史記》,漢:司馬遷編著

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

4樓:山海軒

《史記》 司馬遷著

二十四史

01.史記 (漢·司馬遷) 02.漢書 (漢·班固) 03.後漢書 (范曄、司馬彪)

04.裴注三國志 (晉·陳壽) 05.晉書 (唐·房玄齡等) 06.宋書 (南朝梁·沈約)

07.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08.梁書 (唐·姚思廉) 09.陳書 (唐·姚思廉)

10.魏書 (北齊·魏收) 11.北齊書 (唐·李百藥) 12.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壽) 15.北史 (唐·李延壽)

16.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20.宋史 (元·脫脫等) 21.遼史 (元·脫脫等)

22.金史 (元·脫脫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張廷玉等)

5樓:夏娃視聽

1,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記》。

2,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

3,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上古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4,《史記》序中寫道,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部是《史記》,漢·司馬遷著

7樓:匿名使用者

「前四史」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什麼?

8樓:__yin為有你

《史記》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擴充套件資料

名稱來由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靈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譭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譭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9樓:匿名使用者

d 史記 司馬遷的《史記》

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01.史記(漢·司馬遷)02.

漢書(漢·班固)03.後漢書(范曄、司馬彪)04.裴注三國志(晉·陳壽)05.

晉書(唐·房玄齡等)06.宋書(南朝梁·沈約)0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08.

梁書(唐·姚思廉)09.陳書(唐·姚思廉)10.魏書(北齊·魏收)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13.隋書(唐·魏徵等)14.

南史(唐·李延壽)15.北史(唐·李延壽)16.舊唐書(後晉·沈昫等)17.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20.

宋史(元·脫脫等)21.遼史 (元·脫脫等)22.金史(元·脫脫等)23.

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張廷玉等)

我國古代的 【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於漢武帝徵和三年。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曆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慾望,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蹟,採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蹟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

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迴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

大約在徵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

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

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史記,作者是司馬遷,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2樓:枝合英勞壬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

即:《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

二十四史的作者是誰,二十四史都包括哪些史書?作者分別是誰?

知者不言 二十四史中除了 史記 是司馬遷著,東漢班固編纂 漢書 陳壽編 三國志 外,其它的後一個朝代編修前朝的史書,有領銜的人物,不能說就是作者。史記 漢書 三國志 也不能說都是創作,還是編纂前人史料為主。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 公元前2550年 止於明...

水經注是我國第一部地理名著嗎,我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西晃雲 不是,我國第一部地理書 是 禹貢 禹貢 是我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獻,它僅用1100餘字,把我國主要的山川 土壤 物產 貢賦等描述清楚。歷代儒者奉為圭臬,即使以現代科學的眼光衡量,仍不失為最古老 最有價值的歷史地理學文獻。然而說它古老,它究竟成文於什麼時代呢?傳統的記載,禹貢 是大禹治水時...

中國第一部字典是,我國的第一部字典是

梔璃殤年 字典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簡稱 說文 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中文字典。漢朝許慎編著。原作寫於100年到121年,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註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型 許慎寫完之後,獻給漢安帝。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 重文 即異體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