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人生者則謂之說阿毗達磨論等論藏

時間 2022-04-03 06:20:16

1樓:道隱清聖

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

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

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2樓:匿名使用者

1、經藏: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於經部類。

2、論藏:對佛典經義加以論議,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而後人以殊勝之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

3、律藏:佛所制定之律儀,能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部類。

有關宗教的問題,有誰解決一下?

佛說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什麼,謝謝

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是指什麼

3樓:王東嶽私塾

佛教中的經論律講了什麼?釋迦牟尼和以身飯虎有什麼關聯?

4樓:_碧月青蓮

佛教基本禮儀

1、入寺:入寺門後,不宜**直走,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迤邊行走,入殿門裡,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用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

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典,方可隨便坐看,須先淨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經上。

4、拜僧: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忌直稱為"出家人"、"和尚"。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兩手合一,微微低頭,表示恭敬,忌握手、擁抱、摸僧人頭等不當禮節。

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禮,不可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鐘鼓魚磬,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不可戲動。

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

q王小年 現在至於大規模地攻伐別人的國家,卻不知指責其錯誤,反而跟著去讚譽他,稱之為義。這可以算是明白義與不義的區別嗎?出自 墨子 17章 非攻 上 節選 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翻譯 對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指責他,稱他...

論語十則中一至三則 四至八則 九至十則的人生道理

論語十則第一則 掌握 時 按時 說 通 悅 愉快 樂 快樂 知 瞭解 慍 怨恨 君子 有道德修養的人 講學習方法與態度和個人修養,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論語十則第二則 掌握 溫故 溫習舊知識 而知 領悟 新 和 可以 可以憑 的含義。講學習方法 常復舊課,領悟新...

人生在世,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什麼而活著?

其實,活著不僅是對自己人生的尊重,更是為了把自己生出來並撫養 的身邊的所有親人 朋友和社會的尊重。所以,活著,就要好好地活著,活出尊嚴來,為了更好地活著,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改善活著的環境,讓自己越活越好,僅此而已。 為了幸福 其實可以說是開心,不過開心一般來說是短暫的 想想自己真正快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