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歷史問題,甲骨文歷史,特點,來歷

時間 2022-04-08 13:05:35

1樓:深院鎖清秋

兩者都是

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佔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儲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曆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甲骨文獻被發現以後,人們先後對其進行復制 (墨拓、拍攝、描摹)和整理 (拼接、綴合、辨偽、鑑定),並彙集和編纂成冊,即將其內容轉移儲存到其他載體上而加以利用。殷商甲骨卜辭(牛骨)已發掘的甲骨文獻,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還有周原甲骨等。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盤庚遷殷至帝辛(紂)270餘年間的遺物,大多數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或其附近。(見彩圖商代祭祀狩獵塗朱牛骨刻辭)。 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被發現後,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濫掘,併為古董家、學者和一些駐中國的外國傳教士所收集。

2023年秋才由當時的國立**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組織人員進行科學發掘。至2023年抗日戰爭前夕,總共在殷墟發掘了15次,頗有收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又先後進行了十幾次發掘。

其中收穫最多的2023年在小屯南地的發掘,共得有字甲骨(主要是骨)5000餘片。90多年來,累計出土有字甲骨總數為154604片。其中中國大陸38個城市的98 個單位收藏有95880片, 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臺灣省藏有30204片,香港藏有89 片。

另有 2萬多片流散於日本、 加拿大、英國、美國、 德國、蘇聯、瑞典、瑞士、法國、新加坡、比利時、南朝鮮等12個國家,它們基本上都是2023年以前私人發掘及抗日戰爭期間由日本人盜掘的甲骨。

最早編纂甲骨文獻的是江蘇丹徒人劉鶚。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羅振玉的幫助下,劉鶚編纂出版了歷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鐵雲藏龜》。此後,在許多學者的努力下,著錄甲骨的書陸續出版。

早期貢獻最大的是金石學家羅振玉。羅氏以一人之力,多方羅致,共獲甲骨3萬片以上,先後出版了 《殷墟書契》(1913)、《殷墟書契菁華》(1914)、《殷墟書契後編》(1916)、《殷墟書契續編》 (1933)等6部甲骨文集。在其他國內外學者編纂的甲骨文集中,收錄千片以上的如加拿大明義士的《殷墟卜辭》(1917)、日本林泰輔的《龜甲獸骨文字》(1921)、王襄的《□室殷契徵文 》 (1925)、商承祚的《殷契佚存》(1933)、美國方法斂、白瑞華的《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1935)、郭沫若的《殷契粹編》(1937)、金祖同的《殷契遺珠》(1939)等。

2023年以後考古隊15次發掘的有字甲骨,則由董作賓主編,輯為《殷墟文字甲編》(1948,收3942 片)和《殷墟文字乙編》(上輯1948,中輯1949,下輯1953,共收9105片)。抗日戰爭結束後收集編纂甲骨文獻貢獻最大的當推甲骨學家胡厚宣。胡氏先後編纂了《甲骨六錄》(1945)、《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1951)、《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1951)、《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錄》(1954)、《甲骨續存》(1955)等10餘種甲骨文集。

自50年代末以來,海內外學者又陸續編輯出版了一些散佚在國外的甲骨文文集。其中較重要的如日本貝□茂樹的《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1959),加拿大明義士著、加拿大籍華裔學者許進雄編的《殷墟卜辭後編》(1972),許進雄的《明義士收藏甲骨文集》(1972)、《 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1979),美籍華裔學者周鴻翔的《 美國所藏甲骨錄 》(1976)等,又有李學等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編輯的《 英國所藏甲骨集 》(198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掘的甲骨,主要著錄於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的《小屯南地甲骨》 (上冊1980,下冊1985),共收 4589片。

到2023年,國內外所有甲骨文獻著錄書刊,計有專書 80餘種,共著錄甲骨近 10萬片。1979~2023年,由郭沫若主編、胡厚宣任總編輯的《甲骨文合集》13巨冊由中華書局陸續出版。《甲骨文合集》是從諸家著錄及國內外藏品中彙集的十幾萬片甲骨拓片、**或摹本中 (不包括《小屯南地甲骨》及此後出版的《英國所藏甲骨集》,這部分計劃編入《甲骨文合集》的續集中),經過對重、辨偽、綴合、重拓、補全等整理過程,精選出較有研究價值的殷墟甲骨41956片,並以五期斷代為綱、22類內容為目編次而成的。

《甲骨文合集》是80多年來集大成的甲骨文獻鉅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周原甲骨是西周早期(含先周文王時期)的遺 物,主要出土於陝西岐山鳳雛村一帶(舊稱為「周原」)。2023年夏由陝西周原考古隊發掘建築遺址時發現。鳳雛遺址兩個窖穴共出土甲骨1.

7萬餘片,其中有字者289片。此外,陝西扶風縣齊家村、山西洪趙縣坊堆村、北京昌平縣白浮村等地也曾發現過西周甲骨。各地出土西周甲骨有字者總計302片,總字數1041個。

與殷墟甲骨相比較,西周甲骨的文字顯得細小而潦草,在甲骨的整治、鑽鑿形態、灼兆等方面也顯示出獨特的風格。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甲骨與殷墟甲骨一脈相承,文字也屬於同一系統。周原甲骨正式著錄的專書尚未問世,摹本及**已 零星發表。

較全的摹本附見於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10輯《古文字研究**集》和王宇信的《西周甲骨探論》等書中。

西漢骨籤除了殷墟和周原兩處出土有甲骨文獻外,1986~2023年還在西安發現了西漢時期用動物骨頭 (主要是牛骨)製成的骨籤3萬多片,總字數達數十萬字。這說明西漢時期也曾使用過甲骨文獻。

2樓:怺恆dē蠍

其實都是價值````

第2段對我們研究商朝的歷史是非常有幫助``有價值的`

3樓:千年歷史千面遊

文物價值在第二段有體現。

4樓:匿名使用者

兩者都是甲骨文的價值,也是甲骨文有價值的原因

甲骨文歷史,特點,來歷.

5樓:金果

1、甲骨文歷史

(1)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巨集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2)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謹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3)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4)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5)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

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蹟。

2、特點:

(1)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實物的特徵,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一。

(2)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一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

(3)甲骨文的形體,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一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4)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髮,筆畫的連線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

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

甲骨文,結體上雖然大小不一,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3、甲骨文來歷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

甲骨文為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範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莊、侯家莊等地。

這裡曾經是殷商後期**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歷史

1、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

,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巨集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2、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謹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3、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4、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5、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蹟。

二、特點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圖形、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徵勾畫出來。

甲骨文基本是用刀刻在的龜甲和牛骨之上的,也有用類似毛筆一類工具書寫的。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多為方折筆,瘦勁挺拔;書寫的以圓筆居多,肥壯雄渾。

這些甲骨文的字型結構長短雖然大小不一,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無論疏落參差還是密密集嚴整,都顯得古樸多姿又自然流暢,另外,甲骨文沒有完全擺脫象形的原始特徵,也就是字形線條具有形體模擬的多樣性。

甲骨文也就迥異於一般的符號,可以自由地進行多樣化的線條運動和空間構造,因此使漢字具備了以形體姿態表現抽象化的情感和氣勢的能力,也就是說,中國的書法藝術,從甲骨文時代就開始發展了。

三、來歷

甲骨文除了少數用來敘事之外,大部分還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所以又稱為「卜辭」或「占卜文字」,此外,甲骨文因為出土於河南省安陽縣,這裡原來是殷代的古都,所以又稱之為「殷墟文字」。

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到了甲骨文才可真正稱之為書法的開始,因為它已經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要素:用筆、結字、章法。之前的只能稱之為影象或符號。

擴充套件資料

1、甲骨文發現情況

甲骨文最早是2023年(最早人們當做「龍骨」藥材使用)由清朝時任國子監王懿榮(當時名聞朝野的金石學家,與翁同龢、徐郙、潘祖蔭、吳大徴、羅振玉、劉鶚等鑑藏家和學者交遊密切)發現。

它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其文字型系已經基本完備。

商代統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化過來的。甲骨文字目前發現的有四千字左右,但能辨識的不到兩千字。

2、甲骨文記載內容

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管制、  刑法、醫藥、天文曆法等。

3、甲骨文發現意義: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甲骨文翻譯,甲骨文卜辭翻譯

伍芷倩 甲骨文 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最早在龍骨上發現,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紀錄。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是天氣晴雨,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 求子的,而打獵 作戰...

識別甲骨文,如何辨別甲骨文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 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 花園莊 ...

甲骨文的解釋,甲骨文的含義

甲骨文簡介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 殷墟文字 王八擔 殷契 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 前14 前11世紀 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 或寫 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