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的問題,小石潭記,重點問題

時間 2022-08-03 04:35:11

1樓:匿名使用者

《小石潭記》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於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遊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這篇遊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相互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於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勾人的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一幅美妙的圖畫。

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成的。

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巖」都是岩石的各種形態。

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

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採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

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裡,而是像在空中游動。

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遊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裡,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

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裡,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淒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後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並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

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後一段,《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它表現了作者那種對於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

2樓:匿名使用者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遊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小石潭記》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於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遊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這篇遊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相互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於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勾人的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一幅美妙的圖畫。

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成的。

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巖」都是岩石的各種形態。

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

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採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

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裡,而是像在空中游動。

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遊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裡,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

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裡,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淒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後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並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

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後一段,《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它表現了作者那種對於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全文注音,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和註釋

1 通篇常用字無需注音,擇生僻字 多音字 多義字注音如下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 ng 竹,聞水聲,如鳴佩 p i 環,心樂 yu 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li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 qu n 石底以出,為 w i 坻 ch 為 w i 嶼 y 為 w i 嵁 k n 為 w i ...

小石潭記句子賞析,在 小石潭記》中,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句子是?

1 這篇散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具體寫了哪些景物?以遊覽的先後次序來描寫的。先寫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寫近處潭中景象,然後寫遠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後寫潭上氣氛。具體描寫了石潭 潭水 游魚和溪流。2 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 ...

小石潭記怎樣寫作文,小石潭記的寫作思路

小石潭記的寫作思路 小石潭記 的寫作思路 全文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在 移步換景 中展現出小石潭以及周邊的景象,營造出小石潭清幽空寂的環境,作者寓情於景,抒發其內心的失意與悽苦的心情。小石潭記 的賞析。小石潭記 的篇幅短小,全文不足二百字,卻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