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什麼意思, 一即是多 多即是一 什麼意思

時間 2022-11-27 15:55:13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一」就是隻有一個,「多」,就有很多個了;但是,在佛教看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

一朵花與一個虛空,孰多孰少?孰大孰小?一粒花種籽由種在土壤裡到萌芽成長,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陽光的照耀,還要有風來傳播花粉,有空氣來沃養成長。

所以,一朵花是集合了全宇宙萬有的力量才得以綻放的,一朵花即等於是一個虛空,「因緣有二法,實性則無二」這也就是一多不二。

再進一步從世法上來說,我們每天的生活裡面,要吃飯、穿衣,要坐車、住房子,要希求多聞、資養色身。這一切一切,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由農夫種稻、工人織布、司機開車、建築師蓋房子、專家學者講授、科技資訊傳播而來,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個人必須仰賴那麼多人事的聚集輻湊才得以生存,這個「一」豈不是包含了無限?

瞭解這種「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之後,就會覺得「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了。,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無量無邊恆沙國土可以把它放在一微塵裡面,一微塵裡面又能現無量無邊恆沙佛剎,這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一即是多 多即是一"什麼意思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華嚴經哪一篇裡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說,先是萬法要歸一;然後,一又是歸於萬法,也就是一跟一萬的關係,這個關係明白了沒?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萬法是什麼?萬法唯心!

都是我們的心把它生出來的。因為心生,則種種法生。所以,你首先你明白,萬法歸一,一切存在的萬法,都是由你的心虛妄分別而產生的。

其實,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切法的形成,都是因為我們的心變複雜了。

我們的心呢,它一複雜,就會生出很多的是非來,所以說,萬法為一心生。因為心複雜了,所以,就生出很多很多。

但生出這麼多以後,最終還是要回過來,回到一,回到單一。回到單一,就是回到簡單,回到簡樸,也就是把複雜的心去掉。

回到簡單,才是真實。回到簡單以後,簡單的心又能反射出一切的存在物,所以,一就是多了。

4樓:野佬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從文法來看似乎是由洋文轉譯過來的,中土華嚴沒有這種說法。

類似的意思到是在歷代高僧解釋華嚴時用到的:一即一切,一切即。

一、一歸萬法萬法歸。

一、一切唯心萬法唯識……等等。這些說法遍及整部華嚴。

或者說,以上說法都是在解釋心(也就是一)與物(世間永珍,也就是多、一切、萬法等)之間的關係。

順便說一句,不但華嚴在用各種比喻反覆說明著心與物的關係,佛家各經也都是在用各種比喻反覆說明心與物的關係。按法華來說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是什麼意思?

5樓:網友

每一個個體組成世界,世界又包含了每一個個體。

前者是一即是全,後者全即是一。

水、碳、各種微量元素,生命就是由這種東西構成的。植物吸收微生物,動物吃植物,而我們就吃動物,有一天,等我們死了,身體又再轉化為微生物。我們共同形成了食物鏈。

眼睛看不到的洪流,雖然不知道應該稱作是宇宙還是世界,但我們都是那洪流中小小的一滴,是「全」中之「一」;不過,正是因為有了「一」的聚集,「全」才得以存在。 沒錯,這就是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永遠的時空中所處的地位:「全」之「一」罷了。

醫學專家對人體的研究表明,人體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其中碳、氫、氧、氮、鉀、鈉、鈣、鎂、磷、氯十一種元素占人體總重量的,稱人體中的常量(巨集量)元素;僅佔的其它元素。

美國醫學博士haschroeder已證明,現代人體中有十七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即:鐵、鋅、矽、鍶、氟、銅、硼、溴、碘、鋇、錳、硒、鉻、鉬、砷、鈷、釩。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這裡指的是一個整體 而不是 一個 一份等等 一個整體自然也就是全了。

7樓:冰峰穀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可見一是萬物之本。

有一什麼就有了。

鄙人是這樣認為的。

8樓:等電子的氯

特殊可以反映一般。

一般也可以反映特殊。

人體內的大量元素又稱為主要元素,共有11種,按需要量多少的順序排列為:氧、碳、氫、氮、鈣、磷、鉀、硫、鈉、氯、鎂。

微量元素:鎳、砷、碘、鐵、氟、鉬、釩、鋅、銅、硒、鉻、鈷、錳等。

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是什麼意思

9樓:岔得蠻遠咧

每一個個體組成世界,世界又包含了每一個個體。

前者是一即是全,後者全即是一。

10樓:丟了那些花兒

把零散的看成一個整體。

11樓:匿名使用者

跟色即使空,空即使色差不多~~~

12樓:網友

我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

全就是世界,一就是我。把世界比喻成大海,我們就是大海里的小水滴,由上千個水滴才組成大海,一份子集合起來就是全部,全部都是一份子。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什麼意思? 索達吉

13樓:妖白露

(二)問:佛法裡面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這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對萬法真相的描述。

世間所謂的「一」和「多」,是未經詳細觀察而安立的,如果嚴格觀察,二者都是不成立的。 比如一個瓶子,它是由無數微塵組成的,所謂「一個」瓶子,只不過是個假名。既然「一個」瓶子不成立,「多個」微塵自然也不成立。

既然「一」、「多」是假立的,「一」就可以包含「多」,「多」也可以成為「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句話,如果換一種說法,就是《心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四)問:

怎樣才能做到「參禪不在腿,唸佛不在嘴」? 答:「參禪不在腿,唸佛不在嘴」,這是從究竟上講的。

但對初學者而言,參禪還是要盤起雙腿,佛要一句一句念。到了最高境界時,就可以不必執著這種形式,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比如正要發脾氣時,立即反觀自心,心就可以平靜下來。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是什麼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一個得道之人,不存佔有之心,盡力照顧他人,自己就更為充足;盡力給予他人,自己反而更豐富。出自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原文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文有德行的智者是不存佔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聖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15樓:歲月就這麼說

原典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釋義聖人是不存佔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聖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解讀不積聚不積藏,盡己所能幫助別人,反而更覺充實,盡己所有給予別人,反而更加富足。這便是老子樸實無華的辯證法,也是貫穿《道德經》全篇之中上善之人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

「助人者,人恆助之」,奉獻不求回報,施捨不求感戴。「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遵循「得利」而「不害」,「不爭」而「得利」的天道和人道,才是高明的境界。

16樓:沐雨蕭蕭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意思:聖人是不存佔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可能是一個經濟學定理。不要太自私的用。小愛回覆@

可望不可即是什麼意思,可望不可即什麼意思

能望見,但達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物。一 拼音 可望不可即 k w ng b k j 二 出處 明 劉基 登臥虎山寫懷二十八韻 詩 白雲在青天 可望不可即 釋義 白雲漂浮在藍天之上,可以看見但是不能接近。三 例句 1 對有些夢雖然可望不可即,但也不是不可能實現,只要我足夠努力。2 ...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是什麼意思

意思 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別人聽到你的稱讚,就會更加勉勵行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出自 規 規 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範,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擴充套件資料節選 泛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行高者,...

不即不離的即是什麼意思, 處世於不即不離之法, 居心於有意無意之間 什麼意思呢?

孫老闆 即 的意思是 即 接近,靠近 不即不離 解釋 即 接近,靠近 離 疏遠,離開。指對人既不接近,也不疏遠。多指對人似親非親 似疏非疏的關係。出自 唐 罽賓 圓覺經 捲上 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似親非親似疏非疏,沒有 沒有逃脫。示例 劉本人打著保境安民的旗號,隱隱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對於南北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