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節日習俗,給我幾個閩南習俗節日的介紹 。急。

時間 2023-03-01 20:15:07

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在閩南,也有在清明祭祖的習慣,但一般不侷限於「正日」,在時間上比較寬泛,約定俗成的掃墓時間為清明正日的前十日與後十日。這段時間,外出人員一般情況下都會爭取回家過節,以祭祀祖先列祖列宗和到親人的墳塋上去祭掃、培土、植樹、獻紙。閩南有句俗語「清明不回家無墓(祖)」,意喻人們對清明節的重視程度。

閩南的清明,人們一般有吃「嫩餅」的習慣。嫩餅,即把上墓祭祀的葷素菜式,如炒紅蘿蔔、豆乾、豬肉、海蠣煎或其他食品切成細絲,配上香菇、生筍、味精,撒上海苔末等包在嫩餅皮裡捲成長圓卷,蘸上甜醬或辣醬趁熱吃。

中秋鬥狀元餅。

中秋餅亦稱狀元餅,餅從大到小逐級分作「狀元」、「榜元」、「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等,總數六十三個者,稱「全盒」。玩時,以六枚骰子每人輪流擲彩,以「四紅」和最高點數類推而得彩,按等取餅。

猜燈謎亦稱「燈猜」,有許多格調,如「觀梅」、「鞦韆」、「蝦鬚」、「捲簾」等。事前,請人組織謎語及徵集獎品,屆時把謎面分別貼上在一盞盞燈籠上。射中謎底時,執事者即擂鼓報彩、給獎。

結「錦棚」亦稱結「燈棚」,即中秋節由南音(或其他曲藝)自願結合,或個人或社團所舉行的大會唱和大合奏。一般選擇在宮口、廟前或打穀場等空曠地帶,搭一臺子,頂有遮陽,左、右、後三面,以布做幃幔,中豎雕花木屏風等,張燈結綵,甚為熱鬧。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2000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給我幾個閩南習俗節日的介紹 。急。

閩南過年的習俗

2樓:匿名使用者

福建閩南過年習俗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農村,農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

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

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淡化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

3樓:叫那個不知道

1、筅塵日。

即年終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

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

「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乾淨,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在閩南語裡,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而且,米粉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為「笑口常開」,象徵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

「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敬天公。

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4、迎灶君。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君上天述職,正月初四回來,家家戶戶於該日迎灶君,復之如送只禮,意求灶君保平安添福壽,故亦稱「接神」。俗送神均在下午舉行,接神則在初四清早即要舉行,即「晏送神,早接神」,其意在於要把神早早接回,讓神佑護的時間儘量多延長。

接神的禮品與送神時略同,也是三牲果合、金香燭炮,先焚香迎接神社氏下降,斟酒祭獻之後,再鳴炮燒金,以示歡迎。並祈求諸神佑護合家大小,一年平安如意。做大歲。

5、穀神節。

或「穀日節」。據說,如果這一天天氣晴朗,這一年必是稻穀豐收;而如果這一天是陰雨天,則這一年必是歉收的。」穀日節」實際上是蘊涵著古人對農業的重視,對糧食的珍惜。

古詩《穀日題春》曰:「新春逢穀日,喜見豔陽天。積雪融甘水,薰風醒沃田。

農夫犁杖撫,童子馬韁牽。汗灑糧倉滿,敲詩賦盛年。」在閩南一帶,「穀神節」的活動不是很熱鬧,倒是家家戶戶在忙著準備著初九敬「天公」(玉皇大帝)的各種貢品了。

閩南春節習俗

4樓:k火花心情

據閩南語研究專家說,「鬧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閩南語中唸作「znia」(n代表鼻化音,讀第一聲),在閩南語中,「znia」這個字代表的意義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時放鞭炮,閩南人叫做「開znia」,也就是說,放鞭炮迎來新春。可見,「鬧正」的詞意與「鬧新春」相同,是閩南語版的「鬧新春」。

閩南人的春節習俗

5樓:霽雨若初

1.拜年:親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對方來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永珍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對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歡的衣物,從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門,通常會到廟裡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尤期會注意出門時的方位,先往東走走會大吉大利,就鮮少有人會往南走的。

5.禁忌多:新年期間凡是認為不夠吉利的事,都被列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穢言、不能罵人、不能倒垃圾清穢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覺、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這是以前農業社會,一般吃葷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們憐惜萬物的仁愛之心,現代的想法認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膩,清腸胃也有益健康。

6樓:于于家的怡怡

敬天公、賀正」泉州過新年風俗。

正月初一,常稱為「過年」、「過新年」,可見「年」既是時間單位,也是節日名稱,是年與年之間的大節。年是我國民間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堯舜時稱「載」,夏代稱「歲」,商代稱「祀」,周代起稱「年」,沿用至今(其間只有唐玄宗、唐肅宗二帝時一度稱「載」)。過年的時間自漢武帝時確定正月為歲首,即以正月初一為新年,又稱「元日」;又因此日始於旦,也稱「元旦」。

辛亥革命後改行公曆,以1月1日為元旦,於是原稱為「元旦」的農曆正月初一即改稱為「春節」,但仍習稱為「年」。

過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閩南人稱為「過年」,要待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去了。民謠雲:「初一場,初二場,初三無姿娘(姿娘意為婦女,此日婦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從天上彙報回來);初五舀肥(掏糞便,農事開始);初六隔機(整理織布機,隔開經線與緯線,婦女們開始織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樣做『七寶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氣寒冷宜在家飲酒);十一請女婿;十二倒去覓(婦女再回孃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飯,連日吃膩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媽'生;十七『那怎生'(節日就這樣過去了)。

」敬天公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開正除夕之夜守歲至深夜12點鐘響,迎來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賀正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閤家吃麵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黴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徵福壽綿長。早餐後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稱「賀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

有客上門,要奉上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讓客人「甜一下」,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

團拜清乾隆《泉州府志。風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載雲:「元正賀禮,鄉老相約聚拜,省往復之煩。

郡守、縣令率僚屬會焉。舊於貢闈,後於承天寺,至淳祐間(1241一2023年)乃即泮宮。鄰里則各於側近庵宇,會集齒長,歲推一人,具酒果為禮。

今此禮廢。」解放後又恢復。

漳州的節日習俗

7樓:匿名使用者

漳州沒有什麼習俗的,只有幾個典型的。

流行於漳州市區、龍海及九龍江。

沿岸村莊回的一種習俗。它於每年的農曆答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地俗稱「五月節」這一天舉行,規模盛大,參賽船隻多達一百多隻,每條船長二十米左右,水手。

三、四十人,船身分別漆成紅、黃、青、黑、白等各種顏色,象徵紅龍、黃龍、青龍、白龍等。比賽時船頭一人擊鼓,船尾一人敲鑼,作為指揮統一劃船的訊號,船當中一人手持五彩繽紛的「蜈蚣旗」在空中揮舞,兩岸成千上萬的觀眾歡呼喝彩,場面十分壯觀。

閩南過春節的習俗 20

8樓:ru苒琪

農厲正月初一,是民間最為重視的節日。這天閩南人民一般不煮新的飯,而吃除夕的餘飯,討個吉利,希望將來有餘。漳州人民吃甜面線,俗稱長壽麵。

9樓:樹俠

不煮新飯吃,吃除夕的餘飯討個吉利。

閩南人的生活習俗

求中國節日的習俗。。我國傳統節日習俗

正月初一 春節 吃餃子 放鞭炮 收紅包。正月十五 元宵節 吃湯圓 元宵。4月4 是清明 祭祖。5月5 是端午 吃粽子 插艾蒿 划龍舟。7月7是七夕 約會。9月9是重陽 爬山。臘月初八 臘八節 喝臘八粥。臘月23 祭灶。我國傳統節日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有元旦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重陽節 清明節 春...

萊蕪節日習俗的研究型學習報告,萊蕪節日習俗的1000字研究型學習報告

潑水節也叫浴佛節,是傣族人民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傣歷新年,公曆4月即清明節後第7天開始舉行,歷時3到4天。傳說古代有個魔王無惡不作,人們受盡了它的禍害。他已有11個妻子了。可又去搶來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這姑娘決心為民除害。她試探出,魔王雖然水淹不死,刀砍不傷,但只要用魔王自己的一根頭髮,就可以把魔王...

朝山節的習俗,中國節日習俗都有哪些?

朝山節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著豐盛的美味佳餚,有的人還騎著駿馬來到格姆山下,燃起香菸,喇嘛念起朝山經,祈求女神保護摩梭人風調雨順,吉祥幸福。人們紛紛向女神敬獻酒肉 糕點 水果 並叩頭朝拜。老年人還到山洞中燒樹枝 用煙火驅走鬼邪。大家還要到瀑布洗澡,以求清吉平安,然後集體就她野餐,舉行對歌 跳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