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使用rfid系統在什麼領域

時間 2023-05-17 06:51:09

1樓:匿名使用者

rfid應用領域。

rfid技術應用領域分為兩大類:

非物流:人、物。

物流:閉環系統與開環系統。

lf:125 khz~135khz(iso18000-2)

該頻段特點是具有良好的物體穿透能力。廣泛應用於進出管理、門禁管理、考勤、車輛管理、巡更、汽車鑰匙、動物晶片、固定裝置等。

hf:目前已被廣泛應用的頻段,這是一個比較成熟與最具活力的產業,已廣泛應用於防偽、物流、人員識別等領域,如:

**鏈、生產管理與產品跟蹤、貨架、智慧卡(身份證、醫保卡與交通卡等)、運輸、門禁、票務(門票、電子票務)、圖書和旅遊卡等。

uhf:860mhz~960mhz(iso18000-6)

國土安全、**鏈、物流、移動商務、防偽、電子牌照、倉庫管理、機場行李管理等,這是一個未來最具商機而將被廣泛開發與應用的頻段。

mw: ghz(iso18000-4)與。

定位跟蹤、自動收費系統、移動車輛識別。

混頻:和430mhz相混合,用於車輛管理、遠距離傳輸資料等。

rfid技術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時已得到應用,當時主要用於空軍在空中作戰行動中進行敵我識別。

2樓:遊冬蓮

中國的rfid技術目前成熟還談不上,最多是朝陽狀態 至於應用領域,據創羿科技市場分析師的不完全統計如下:車輛、人員、監獄、老年、嬰兒、電力、無線測溫、無線感測器、無線抄表、智慧巡檢系統、畜牧管理系統、油井監控、醫療、軍事等。

簡述rfid的工作原理

3樓:無雅詩

簡述rfid的工作原理:低頻rfid技術一直用於近距離的門禁管理。由於其訊雜比較低,其識讀距離受到很大限制,低頻系統防衝撞效能差,多標籤同時讀取時速度慢,效能也容易受其它電磁環境影響。

電子標籤又稱應答器、資料載體;閱讀器又稱為讀出裝置,掃描器、通訊器、讀寫器(取決於電子標籤是否可以無線改寫資料)。電子標籤與閱讀器之間通過耦合元件實現射頻訊號的空間(無接觸)耦合、在耦合通道內,根據時序關係,實現能量的傳遞、資料的交換。

發生在閱讀器和電子標籤之間的射頻訊號的耦合型別有兩種情況。

一是:電感耦合。變壓器模型,通過空間高頻交變磁場實現耦合,依據的是電磁感應定律。

二是:電磁反向散射耦合:雷達原理模型,發射出去的電磁波,碰到目標後反射,同時攜帶回目標資訊,依據的是電磁波的空間傳播規律 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射頻識別系統。

典型的工作頻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識別作用距離小於1m,典型作用距離為10~20cra。

電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高頻、微波工作的遠距離射頻識別系統。典型的工作頻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

識別作用距離大於1m,典型作用距離為3—l0m。

4樓:eda365網

射頻識別(rfid)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縮寫。其原理為閱讀器與標籤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資料通訊,達到識別目標的目的。rfid 的應用非常廣泛,典型應用有動物晶片、汽車晶片防盜器、門禁管制、停車場管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

rfid系統基本組成部分有哪些

5樓:月亮愛你

1、標籤(tag):由耦合元件及晶片組成,每個標籤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物件。

3、天線(antenna):在標籤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訊號。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複雜:標籤進入磁場後,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訊號。

憑藉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傳送出儲存在晶片中的產品資訊(passive tag,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或者由標籤主動傳送某一頻率的訊號(active tag,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解讀器讀取資訊並解碼後,送至**資訊系統進行有關資料處理。

在構建rfid系統對引數選擇有什麼要求

1 卡的標準要選擇,rfid卡有hf的 和uhf的915mhz的卡,讀取距離前者是貼著的後者是2米到10米的範圍。2 rfid讀寫裝置的功率調節。3 rfid讀寫裝置天線的選擇,全相或定向。數量。4 根據使用環境要選擇rfid讀寫裝置的防護等級 目前最高是ip545 rfid uhf卡 分為1800...

為什麼甲骨文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漢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 前14 前11世紀 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 或寫 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 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

日本最早有明確記載是在什麼時候,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長魚澎湃 日本最早有明確記載是在彌生時代.彌生時代發生於北海道與琉球以外的全日本列島,時間大約是西元前5世紀中到西元3世紀中頃。此時日本始有水稻種植出現,來自朝鮮半島 中國吳越與中原地區的 渡來人 為避戰禍移居西日本。這段時期的名稱源於東京的彌生町,此地發現了無花紋 帶紅色的陶器,根據陶器的形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