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賞月,是中國的中秋習俗,始於魏晉時期。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裡。 少君引我公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全唐詩》)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宋詩鈔》)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2樓:網友
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乙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乙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
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3樓:網友
給我你的郵箱吧,我有很多素材,我以前是做宣傳委員的。
中秋節的黑板報內容設計參考
4樓:剛陽文化
中秋節的黑板報1
中秋節的黑板報2
中秋節的黑板報3
中秋節神話傳說
1、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裡有乙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模清中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
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2、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公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宮有乙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中秋節部分習俗
1、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2、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旦山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
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3、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正雀。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4、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中秋節黑板報資料:中秋節意義
5樓:清寧時光
中秋節黑板報中秋節黑板報資料:中秋節意義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侍尺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老散高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掘毀,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
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
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
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
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黑板報
6樓:瀕危物種
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下面是關於中秋節的黑板報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
1、八月十五為什孫模麼是中秋節
傳說嫦娥原來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捨不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
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捨后羿,嫦娥就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從此長居廣寒宮。后羿回家後非常難過,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2、中游凱滲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嫦娥到了月宮後,非常思念丈夫,而後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見到妻子。一天,一位仙人向後羿指點了方法: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用麵粉作丸,團成如圓月的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一直呼喚嫦娥的名字,三更時分,嫦娥就可以回家團聚。
后羿照做,果然見到了從月亮中飛來的嫦娥,夫妻重圓。這種麵粉神脊做出的'圓團後來就演變成了各種月餅。
3、月亮上為什麼有玉兔
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髮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
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以中秋節為主題的小學黑板報,該出什麼內容
1.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 端午 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 一詞最早出現在 周禮 一書 直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 記載有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則始於宋朝。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
關於中秋節的詩句,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1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2 子夜吳歌 秋歌 唐 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3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關於中秋節的詩句
中秋節古詩如下 1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2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李嶠 中秋月二首其二 3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 4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 十五夜望月 5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