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澤田27丶ta乞
紀昀。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唯讓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
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此山大文,經後人蒐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2] 嘉慶十年(西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森豎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四庫全書》是誰編纂的?按照內容分類,分為哪四部?
2樓:巨集盛巨集盛
四庫全書的編撰者就是紀昀,也就是紀曉嵐。按照四庫全書的內容分類可以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書籍。
《四庫全書》是由哪位皇帝組織編寫的呢?
3樓:小目靈
1782年,中國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
出版。基本收錄了先秦至清乾隆以前的文學、歷史、哲學、科學、農業、醫學等重要古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作。雖然四千多人參與了四庫全書的和抄寫,但還是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
如此龐大的文化工程,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長城」。
那麼,乾隆皇帝。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來指導《四庫全書》的編纂呢?有兩個原因。乾隆為何要編四庫全書,歷時4000人10多年完成四庫全書全稱是《四庫全書御藏》,是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大型系列書籍。
乾隆的野心清軍進入中原後,順治。
康熙、雍正三位皇帝大力治理,政治、經濟、文化再次繁榮發展。1736年即位後,雄心勃勃的乾隆秉持「以武為治本,以治權」的方針,既鞏固了清朝的長盛不衰,又成就了大清王朝。
的壯舉。文武與祖父康熙帝。
不相上下。乾隆深受康熙帝的寵愛,從小就在爺爺的身邊,因此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康熙帝的直接影響。
康熙年間,他決定平定三藩市。
收復臺灣。海灣抗擊沙俄、親自徵召蒙古等一系列維護民族團結的成就。在文化治理方面,他採取了控制黃河水利建設、取消開墾獎勵令、推人千畝減少徭役等措施。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
對明代文化的瞭解很深,所以非常重視文化的發展和普及。在他的主持下,先後編撰了《康熙字典》
清朝會典》、《唐詩》等多部重要經典著作,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康譽攔熙皇帝姚古慶衫胡碩瑾的功績,讓乾隆皇帝成為了康熙皇帝的狂熱塌培分子。
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4樓:網友
四庫全書是由乾隆皇帝組織編寫的,他主編人是紀曉嵐,不過也有人說是和珅。是由翰林院的學士們一起編寫。
5樓:大超說教育
四庫全書》是由乾隆皇帝組織編寫的,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才完成。
6樓:老周漲知識
紀曉嵐。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是紀曉嵐,《四庫全書》是清朝乾隆年間,由乾隆帝發起,並命紀曉嵐擔任總編,同時由包括紀曉嵐在內的三百六十多位學者、**參與編拍雹纂,並經過上千人的抄寫,謄改完成的大型的古代百科叢書。
紀昀(jǐ yún),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於嘉慶十年(1805)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貴州都襲穗帆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召還,授編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營十三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3461種,79309卷,分經、史、子、集四部。
紀曉嵐的才識毋庸質疑,是清代公認的學界泰斗,整個浩大的編撰工程中以紀昀貢獻最大,他負責《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簡明目錄》的編定族毀工作,為完成這一使命,基本上一輩子沒有其他著述。所以歷史並沒有誇大他的功績。
古代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 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分經 史 子 集四部分,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共4部44類66屬。經部收錄儒家 十三經 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 書類 詩類 禮類 春秋類 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樂類 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 儀禮 禮記 三禮總義 通禮 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
四庫全書指的是哪四部書,《四庫全書》包括哪四部
四庫全書 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整合 其次是明朝的永樂大典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 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 一部分被列為 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四庫全書指的是整套...
《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哪個規模更大
僑悅友閒 永樂大典規模更大。二者體例不同,大典是類書,四庫是叢書。 永樂大典 是明成祖永樂年間官方組織編纂的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而 四庫全書 是清乾隆年間官方組織編纂的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書.二者在編纂目的 方法及思想內容 學術影響等方面都存在著差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 都彙輯了中國漫長曆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