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 《感遇》 聖人不利己 譯文
1樓:吹雪_西門
聖人不利己[2],憂濟在元元[3]。黃屋非堯意[4],瑤臺安可論[5]。吾聞西方化[6],清淨道彌敦[7]。
奈何窮金玉[8],雕刻以為尊。雲構山林盡[10],瑤圖珠翠煩。鬼工尚汪慧基未可,人力安能存。
誇愚適增累[8],矜智道逾昏。
註釋】 1]陳子昂共碧褲寫有《感遇》詩三十八首,本篇是其第十九。本篇批評武則天勞民傷財大規模興建佛像寺廟,既不符合聖賢之君尚儉愛民的美德,也有違佛家清靜為本的宗旨。
2]聖人:指賢君。
3]憂:憂患。濟:接濟。元元:百姓。
4]黃屋:車名,古帝王所乘,車蓋用黃繒作裡子。
5]瑤臺:用玉石裝飾的臺子。《淮南子•本經訓》:「晚世之時,帝有桀、紂,為琁室、瑤臺。」安可論:更不必說。
6]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7]彌:更困謹。敦:敦厚,淳厚。
8]窮:窮盡,耗盡。
9]雲構:指高聳入雲的建築群。
10]誇愚:指如此勞民傷財以誇耀的行為實際上很愚蠢。適:只。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視不能超然物外的行為為「物累」。
感遇其十一陳子昂翻譯
2樓:夕兮嘻
感遇其十一陳子昂翻譯如下:
翻譯:我非常喜愛鬼谷先生,遠離塵世汙濁在青溪山居。掌握所有的經世之道,獨自住在山上與白雲相處。
戰國七雄正龍爭虎鬥,天下大亂很久也沒有君主。浮華的虛榮不值得珍惜,懷抱這時代文化毫不顯露。舒展道術可充滿宇宙,捲起則不滿一分厚度。
哪想如山樹無用長壽,空自與野鹿同群為伍。
原文: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一,陳子昂。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
囊括經世租哪道,遺身在白雲。七雄方龍鬥,天下久無君。浮榮不足貴,遵養晦時文。
舒可彌宇宙,卷之不盈分。豈徒山木壽,空與麋鹿群。
註釋:囊括:包羅;包含。久:一作「亂」。浮榮:虛榮。可:一作「之」。豈徒:難道只是;何止。
作者簡介:
陳子昂(西元661—西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粗蘆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創作背景:本首詩是組詩《感遇詩三十八首》中的第十一首。傳統說法認為這組詩是陳子昂年輕巖型帶時期的作品,而近現代學者多認為它們不是一時一地之作,整個作品貫穿於詩人的一生,而作於後期的較多。
各篇所詠之事各異,創作時間各不相同,應當是詩人在不斷探索中有所體會遂加以紀錄,積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
三、其三十五作於垂拱二年(西元686年),其二十九作於垂拱三年(西元687年)。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解釋陳子昂宣告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解釋
詩人情懷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唐 前不見古人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是什麼意思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我登上幽州古臺,在我的面前,看...
陳子昂簡介左右,急求,陳子昂簡介50字左右,急求!!!
如果想學習文學,建議迴避78 2008年間的所有書籍,儘量選擇4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學習。78 2008期間,大多是數典忘祖的造謠文字,幾乎無一真實的歷史,這對學習者的智商影響是巨大的。個人感覺先看一些文學味道比較濃的歷史書籍或者古典感覺比較深的文學作品,首先培養興趣,利用裡面比較有吸...
感遇其其其其四的翻譯,感遇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的翻譯
校白翠 張九齡 感遇四首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翻譯 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