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櫻累醒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棚睜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
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悶和孫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中,又號「鄴中七子」。 初唐四傑:
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 當宮廷文士仍把詩歌當作點綴昇平的風雅玩物時,詩壇上逐漸崛起了一批銳意變革的新進詩人。他們志同道合,互通聲氣,使詩歌重新擔負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現出新的時代風貌,唐詩由此獲得了真正的轉機。他們就是被稱為「初唐四傑」的盧照鄰(約630—680後螞鏈,有《幽憂子集》)、駱賓王(約638—?
有《駱賓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楊炯(650—693後,有《盈川集》)。
初唐四傑是哪些人?建安七子是哪些人?
2樓:有腳步當人去來
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都是誰? 初唐四傑都是誰? 三孟都是誰? 三蘇都是誰?
3樓:小2麼
你好。嚴格上講,你所指的「建安七子」不是在三國時期,而是在東漢末年時期。
建安七子」是東漢末年建安年間(196年~220年) 七位著名文學家的合稱,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外的優秀作者,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重要貢獻。
這樣可以麼?
4樓:網友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唐代初期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文人 三蘇 指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
三孟是誰就不知道了就知道地方三孟指孟府、孟廟和孟林,位於山東省鄒城市。
5樓:繁華若水三千去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唐代初期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文人三孟指孟府、孟廟和孟林,位於山東省鄒城市。
三蘇 指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
6樓:網友
建安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初唐四傑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三孟 孟府孟廟孟林 三蘇 蘇洵、蘇軾、蘇轍。
7樓:孫曉芳
三蘇 蘇軾 蘇洵 蘇轍。
建安七子 初唐四傑 王孟分別是誰?
8樓:手機使用者
建安七鍵爛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稿瞎漏瑒、劉楨 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楊炯神褲、盧照鄰 王孟:王維,孟浩然。
9樓:七情
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虧笑孫,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公升森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銷鏈。 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 王孟是王維和孟浩然。
建安之傑是誰?為什麼?
10樓:林喳喳
在中國文學史上,「建安之傑」指三國時期詩人曹植,建安時代在中國文學史上,特別是在文人詩的傳統裡,是乙個很突出、很輝煌的時代。
而曹植是建安時代最傑出、最具有代表性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位作家。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不論是詩、賦還是駢文,都超出了同時代的其他人。
曹植三國時期曹魏詩人、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11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七傑:王粲,孔融,陳琳,徐幹,應瑒,阮瑀,劉楨。
初唐四傑都有誰
12樓:歲月不寒
「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13樓:網友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4樓:俠名
「初唐四傑」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5樓:兩個人的荒島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簡稱「王楊盧駱」
16樓:匿名使用者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初唐時期四傑是哪些人?
17樓:放風箏的海角
「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2、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傑之一。顯慶六年(西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
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所。
因此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3、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公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
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公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
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
4、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18樓:最後線索
初唐時期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初唐時期四傑」即「初唐四傑」,是指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1、王勃:字子安,代表作品《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楊炯:別名楊盈川,代表作品《楊盈川集》等。
3、盧照鄰:字公升之,號幽憂子,代表作品:《盧公升之集》、《幽憂子集》等。
4、駱賓王:字觀光,代表作品《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疇昔篇》、《在獄詠蟬並序》等。
19樓:網友
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的合稱。《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 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 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20樓:網友
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齡。
21樓:幻心零
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
22樓:琪天上人
王勃,楊迥,盧照鄰,洛賓王。
23樓:匿名使用者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傑指的是誰?初唐四傑是指誰?
初唐四傑 是指中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的合稱,簡稱 王楊盧駱 四傑齊名,原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舊唐書 楊炯傳 記張說與崔融對楊炯自說 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的評論,舊唐書 裴行儉傳 說他們 並以文章見稱 等,所說皆指文。朝野僉載 卷六記 世稱王楊盧駱 後,即論楊炯 駱...
建安七子是誰,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 196 220年 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 即曹操 曹丕 曹植 外的文學成就,所以 七子 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建安七子包括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 應 劉楨。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 196年 ...
初唐四傑是誰,初唐四傑分別是誰,他們有什麼代表作
古詩文網 一 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二 初唐介紹 初唐詩歌承樑陳宮體而來,上官儀 沈佺期 宋之問等人都是文學侍從之臣。但是他們精研聲律,探索出五七言新體詩聯間粘綴合律的規律,促成了近體律詩的定型,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始衝破綺靡詩風牢籠的,是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