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夜航船談談餘秋雨散文的特點

時間 2025-07-09 09:00:11

1樓:

優美,精神上的洗禮,感悟未來,如沐春風。

餘秋雨散文賞析 有什麼特點

2樓:得書文化

1、從《文化苦旅》到《行者無疆》,餘秋雨開始給自己重新定位。他說「找自己和自己同行之間的區別比較明顯,我是通過旅行的方式來考察人類的各大文明,最重要的文明幾乎都走遍了,這一點大概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我此時此刻可以肯定我有乙個比較明確的身份地位,這範圍逐步逐步縮小了,像差不多相同的玻璃,那麼作為乙個帶著文化的目的去旅行的人,而且真是走了很多很多路的人,所以說文化的旅行者,回來還最好能夠寫一點東西,向大家回報的人,作為行者這一點我想有一點特殊。我不喜歡以前的那種學者生活,學者生活的特點就是知識的**,全部來自於書本,很少有自己去考察。

2、如果知識的**限定為書本到書本肯定是狹隘的,當時我就感覺到了,差早我要告滾拿別這一點。如果你從一塊真實的土地上出來,成了大學生成了教授,好不容易成了才,但是你的話語和絕大多數人毫無關係,這是很可怕的。所以我認為,知識**於親自去考察,知識的去向就是我向廣大讀者提供能夠接受的文體,你叫它散文也好,叫它別的文體都可以虛備雀,能夠和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觀眾和讀者親切的對話」。

餘秋雨的散文在有什麼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餘秋bai雨(1946~),以文化散du文特有的精zhi神承載和審美風度。

dao,構成了當代中國文壇乃回至當代中國文化答領域的一道風景。被戲稱為:穿行於歷史的文化苦旅之中。

一、餘秋雨的散文,在百年乃至幾千年的文化走向上立定,重拾困擾著若干代人的重大課題,避開庸俗社會學、政治學的羈絆,直指民族心靈的深處。他的散文以對傳統文化的深情眷戀為基調,又以冷峻的理性為主導,對傳統文化內在的生命力進行了苦心孤詣的梳理和顯揚,並以富有感召力的形式宣示:文化傳統中蘊含著合理因素,要完成民族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以及民族文化人格的重塑,不能脫離濃厚的民族文化傳統。

二、在以深沉的理性之光照見了傳統文人由入仕而平庸的無奈與悲哀,照見了官格與文格的嚴重背離,同時也以無限的深情歌頌了那些因遭貶而創造出豐富的精神價值的文化名人。同時自身也一直固守著他作為文化人的防線,並以生命之旅的方式做了一次文化苦旅、

三、抱著「對美的祭奠」的態度,以冷峻的理性精神對傳統文化進行汰選。

簡述餘秋雨散文的藝術特色

4樓:資料不詳

1、散文從形式上看是紀遊性散文:但卻不是純然的遊記散文,而是以記遊的方式表達作者對中國歷史與現實進行的文化思考。

2、由於餘秋雨的遊歷主要是一種「人文山水」,便決定了他的散文所具有的獨特的「精英文化」或者「學者文化」特色,即在自然山水中,寄託自己作為乙個知識分子的歷史的或現實的人文情思,正因為這種人文情思,才使他的散文引起人們,特別是許多知識分子的強烈共鳴。

3、散文意境深邃,氣勢雄渾,格調高雅。既有韻外之致,又有言外之意,使散文具有一種特別的啟示性意義。

4、餘秋雨大部分散文都有傳奇色彩很濃的故事性,襲用了傳統**的技法和觀念,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變,始終充滿閱讀的張力,不會感到精神上的疲勞。

5、散文的語言也是極具獨特藝術魅力的,他產散文語言,是情理合一的典範。

供參考。

5樓:何方明月

餘秋雨先生經典名句錄-《中國文脈篇》

請問餘秋雨《夜航船》中,提到的趲槓是一種怎樣的酷刑呢

娛樂小八卦啊 趲槓,就是用棍子壓肚子的刑罰,一般用於男子。讓犯人平躺在地,衙役把棍子放在犯人肚子上,犯人兩邊一邊一人往下踩,這樣,輕的話,就痛得私心裂肺,嚴重的就能很快看到肚腸子,直至死亡。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 文化史學家 作家 散文家。196...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餘秋雨的散文

餘秋雨的散文 餘秋雨的散文如下 在沙漠中也會有路的,但這兒沒有。遠遠看去,有幾行歪歪扭扭的腳印。順著腳印走罷,但不行,被人踩過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難走。只能用自己的腳,去走一條新路。回頭一看,為自己長長的腳印高興。不知這行腳印,能儲存多久?擋眼是幾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過它們,別無他途。上沙山實在是一項...

餘秋雨的文章有那些?餘秋雨散文作品

1.笛聲何處。2.出走十五年。3.借我一生。4.跟隨餘秋雨的腳步。5.餘秋雨文集。6.可憐的正本。7.狼山腳下。8.文化苦旅。9.江南小鎮。10.寂寞天柱山。11.蘇東坡突圍。12.信客。13.關於友情。14.長者。15.上海人。16.中年當家的滋味。17.風雨天一閣。18.青年人的閱讀。19.霜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