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鬥牛節的過程是什麼,苗族鬥牛節的節日由來

時間 2025-07-18 20:20:12

1樓:黃明昊的原配夫人

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 ,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二月或八月裡逢「亥」的日子裡舉行。

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準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埋蘆。這時一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著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週,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

接著,各隊牽著自己的「牛王」,舉著火把,嚴陣以待。鐵炮一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一拋,參斗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衝了上去鬥作一團,難解難分。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

如果兩頭「牛王」久鬥不分勝負,人埋液敬們就用繩子拴住兩頭牛的腳,像拔河一樣往後拉,結束它們的搏鬥,算是平局。如果一方輸了,他們的彩旗就會被對方的姑娘們全部奪去。他們需要通過贖彎慎旗禮和對歌的方式才能贖回。

得勝的「牛王」被披上紅布,以示慶賀。

2樓:類哈

每年農曆二月與八月的亥日是侗族的鬥牛節。節前年青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來到「牛宮」前吹奏蘆凱派睜笙,敬祭三日,謂之替牛「養心」。

鬥牛場地多選盯歲在四面環山,可容納萬人以上的山谷羨孝或坪壩中,也有在專用水塘中進行。

苗族鬥牛節的節日由來

3樓:孤獨患者丶鋳

鬥牛節的由來還有個其中廣為流傳的故事呢:相傳有一年平寨遭水災,洪水長時間不退,直到正月二十五這天,兩頭水牛在被洪水淹沒的岸邊打架,大水即消,當年的糧食也獲得了豐收。苗族後人就把農曆正月二十五這天定為「鬥牛節」。

每年這個時候,四面八方的苗族群眾都會在這裡隆重集會,舉行「跳園」、「鬥牛」等活動。

苗族鬥牛節的節日文化

4樓:天堂狗

。貴州苗族鬥牛尤以黔東南七月初「鬥牛文化節」,最為出名,彙集了貴州省及鄰省各個地方的名牛,鬥牛時間長,人數多。

鬥牛開始之前,各村推舉的中間人奔走於各牛主之間,瞭解牛的長度、高度、年齡、體重、角門長勢等等,然後集中決定誰與誰鬥,在徵得牛主同意後,主持人即宣佈鬥牛開始。那場面相當壯觀、有趣。鬥牛結束後,人們紛紛給勝者披紅掛綵,並向其主人敬酒祝賀。

侗族人民最喜愛的節日,為何是鬥牛節?

5樓:小樂兒情感

因為他們覺得鬥牛節非常的有意思,一定有比賽,所以才都喜歡這個節日。

6樓:美食與食慾

因為這個民族它是乙個牧民,所以說他們喜歡牛,並且他們的身體是特別強壯的,所以喜歡鬥牛節。

7樓:網友

肯定是這個節日特別好玩,特別有趣,大人小孩老老少少都聚集在一起看牛打架。

8樓:啦啦啦啦小樂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大家的一種美好吧,或者是比較喜歡這樣熱烈的節目,這要看民族文化的傳承吧。

9樓:網友

這個應該是什麼民族,就是非常喜歡熱鬧的原因吧,而且民族的身體特別強壯的原因。

10樓:呆呆聊雜談

這個節日肯定特別有趣有意思,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所以他們非常喜愛。

11樓:月月月月

這我就不知道了,但我覺得肯定是他沒把他看作是一種非常神聖的節日,所以才會有人們去做活動。

苗族鬥牛節的鬥牛目的

12樓:帛念露

當然,苗族人以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選出神崇拜,來展示苗家人崇敬的力量和勇敢。競賽性則是以輸贏論名次。一般來講,鬥勝的牛會被稱為牛王、牛神、牛聖,為全村寨帶來榮譽,而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崇拜。

鬥敗的牛則命運比較悲慘,有的被再次精心飼養,以圖來年再戰崢嶸,否則,就會被其他村寨的村民羞辱和諷刺。一頭好的鬥牛往往被視為全村寨的財富,因為一年比賽的數場獎金額度也是比較可觀的。

古往今來的苗族鬥牛,特別是黔東南苗族鬥牛,以驚心動魄的牛與牛相鬥區別與西班牙的牛與人相鬥而聞名於世界。與中外其他地方相比,還具有豐富多樣性、不可替代性、原始神秘性、群眾參與性、雙重互補性的優勢,既是黔東南寶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又是中國和世界文化遺產。

有位民俗專家到貴州實地考察後說:「世界最精彩的鬥牛在中國,中國的鬥牛在西部,西部最神奇地在於黔東南苗族鬥牛文化」!還有一位日本朋友好奇地問:

世界各地有水牯牛,中國各地也有水牯牛,可為何沒有黔東南飼養的水牯牛好鬥、善鬥、能鬥」?他還特別問:「為何凱里市及毗鄰縣的牛都能鬥」?

以苗嶺新都凱里市為中心,涵蓋毗鄰臺江、雷山、丹寨、麻江、黃平、施秉等縣苗族飼養的鬥牛,經歷史檢驗確定如此。

但要回答這問題,並非三言兩語就說得清的。這大概與巍巍苗嶺主峰雷公山、香爐山和清水江、巴拉河、舞陽河等山高水深的錘鍊習性、宜人自然氣候環境的長期薰陶、特殊環境培養十八般武藝的膽量,悠久的苗族歷史,文化習俗、飼養特技、精選習俗,優良的種牛等因素有關。多年來,為**苗族鬥牛習俗文化,我們曾多次隨苗族鬥牛團到長沙、廣州、北京、貴陽等地去開展鬥牛大賽,又經常深入苗族村寨調查研究。

現就所獲所知,從側面**苗族精心挑選鬥牛、細心飼養鬥牛、驚心動魄的鬥牛即苗族鬥牛文化三要素。欲以此拋磚引玉,喚醒民眾文化意識,傳承優秀文化遺產,進一步搶救、保護和繼承發揚民間鬥牛文化而已。

苗族鬥牛節的介紹

13樓:公中

苗族鬥牛節是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是指人們讓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鬥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被稱為「東方式鬥牛」。典籍、詩詞、舞蹈、傳說、鼓社記載鬥牛;傳統鬥牛自由組合,不決勝負,現代鬥牛分組、拈鬮、定時、淘汰制,決勝負;苗族鬥牛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鬥牛,就在於苗族鬥牛是苗族牛圖騰崇拜的遺蹟。

苗族鬥牛節的節慶簡介

14樓:kyoya正

鬥牛」俗稱放牛打架。開陽平寨苗族「鬥牛」分別於每年正月初。

五、十。五、二十五三天舉行。鬥牛日,開陽、貴定、龍里、福泉四縣各族兒女披金戴銀,盛裝前往觀戰。數百名牛主牽著儘可慓悍的牯牛分待四周。

待對陣雙方牛主牽著鬥牛繞場一週「踩場」過後,鬥牛即由主持人宣佈開始。剎時,人群歡聲雷動,嗩吶喧囂,鼓樂齊鳴。激戰中,難解難分者有之,打翻在地者有之,倉皇敗逃者有之。

鬥牛結束,人科紛紛給勝者披紅掛綵,並向其主人敬酒祝賀。

很多苗家山寨都有乙個盛大的鬥牛節日,它是苗族最大的喜慶節日。

鬥牛會場一般設在四周有茂密森林的平坦草地上,屆時,各苗家山寨人民穿上節日盛裝,唱著山歇,牽著條條鬥牛蜂擁而來。

鬥牛開始,人們把參加比武的鬥牛一齊放進鬥牛揚,頓時,幾十條鬥牛狂怒互相挑戰,尋找對手,互相頂鬥,鬥敗者拔腿就跑,勝者緊緊猛追,直到敗者逃出戰場,逃入人群,勝者又才返回鬥場內再次尋找對手。第一回合的失敗者都逃走了,勝者問又一次惡戰,失敗者又逃走,第三輪勝利者之間又格鬥,直到最後剩下一對,這是鬥牛中最精彩的決鬥,此時兩牛實力相當,乙個回合比乙個回合更兇猛,惡戰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有的一直斗數小時不分勝負,這不僅是比力氣的決鬥,也是比鬥技的決鬥,它們互相尋找對方薄弱處和致命處,勇猛衝殺,兩對牛角互相碰擊,震耳欲聾,有時它們頭頂頭,相持數十分鐘,肌肉崩得幾乎要爆裂;有時格鬥直到日落,直至其中一條牛敗下陣來逃走方休。得勝者昂首在場中,主持人給它戴上大紅花,由它的主人牽著繞場一圈,觀眾紛紛餵給它染紅的雞蛋和節日的飯菜,向它身上撤去無數的鮮花。

晚上,人們就在鬥牛場上燃起篝火,青年男子吹起蘆笙,姑娘們翩翩起舞,老年人講說著古老的傳說故事,人們通宵達旦地歡慶著。

苗族是蚩尤的後代,傳說蚩尤帝為銅頭鐵額、牛首人身,苗族是乙個敬牛、愛牛、崇拜牛的民族,他們把牛視為健康、力量、勤勞、搏擊、英雄的象徵。苗家人喜愛鬥牛,是長久以來的文化傳統,鬥牛在以前都是在莊家收穫後,用以慶豐收,放鬆一下農民的心。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發展,正在逐步演變成一種苗族重要的節日。

侗族鬥牛節的發展情況

15樓:五如冬

在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存在著鬥牛這樣的運動,主要存在在牧區。如雲貴地區的苗族和侗族均有鬥牛習俗,當中貴州省的開陽縣3月也會舉行鬥牛節,山頭上湧滿圍觀的熱鬧人群。在浙江金華也有鬥牛的習俗。

金華鬥牛是牛與牛相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其場面之驚險、壯觀,令人讚歎。自1992年10月4日以來,「金華鬥牛」於每年重陽節隆重開角,並伴有鬥牛大獎賽。

金華鬥牛始於趙宋明道年間,積習相沿,經久不衰。建國後,一度停止,1985年4月,金華市在湖海塘畔重建鬥牛場,佔地十四畝,於1986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來鬥牛場拍片,把金華鬥牛搬上了銀幕。

一年後,因收不敷支,於1987年7月關閉。

西班牙鬥牛是什麼,西班牙鬥牛的起源是什麼?

spanish bullfighting 鬥牛作為西班牙的國粹,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多年的歷史讓它深深根植於西班牙民族的基因中。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 殺牛供神祭品 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 真正鬥牛表演則18世紀中葉 18世紀以前,鬥牛一...

鬥牛是那個國家發明的,鬥牛起源於什麼國家?

西班牙的鬥牛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他們先是以野牛為獵獲的物件,而後拿它做遊戲,進而將它投入戰爭。18世紀以前,鬥牛基本是顯示勇士殺牛的剽悍勇猛,1743年馬德里興建了第一個永久性的鬥牛場,鬥牛活動逐漸演變成一項民族娛樂性的體育活動。鬥牛是在法國開始,而在西班牙興盛至今的!是法國發明的,後流行於西班...

法國鬥牛犬的習性是什麼,在法國老年人養寵物的比例是多少

嚮往優寵寵物 法國鬥牛犬是一種擁有彪悍外表但是對新鮮事物卻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是一種很有趣的玩具犬。他的壽命一般在十至十四年左右。產地是法國,一個很有個性又有趣的國家,他們的祖先是英國鬥牛犬,法國鬥牛犬的體重在二十九至四十八公斤左右,在狗狗中智商排名一百零二,排名四十三,對人非常友善,性格非常聰明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