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嗔恨心危害最大,嗔恨心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5-07-22 12:55:06

1樓:晁蘭英衡月

通俗一點講,嗔恨心就是自己容易生氣,並且怪責、怨恨別人。

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嗔恨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輕則只是體現在自己身上,做事情不順利等等。

嗔恨心是佛教三毒之首,《大智閉喊激度論》雲:殺嗔心安穩。殺嗔心不悔。嗔為毒之根。嗔滅一切善。

嗔恨心其實是「我執」在作怪,一直把我看得太重,導致於別人一旦有了與自己觀點不一樣,或者說了傷害自己的話,覺得「自我」受到了傷害,就自然而然感覺到煩惱。為了防止這種嗔恨心發生,關轎襪滲森鍵是淡化自我,放下我執,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著想。

當嗔恨心生起時,首先應該要觀照自己的內心,多聞思修。很多時候,在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並不沒有那麼生氣的,但是如果沒有及時制止自己的情緒,心中的怒氣就會不斷蔓延。一切唯心造,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因為心的作用。

所以,當遇到困難時不要怨恨抱怨,要時刻觀照自己的心,用冷靜不帶怒氣的的心情來處理事情,用冷靜不帶怒氣的頭腦思考問題,這樣才不容易生起嗔恨心。

2樓:南門樹枝丙媼

不自省,還意識不到自己有嗔恨心,這是不是已經是進步?

然後要做的,就是慢慢修煉自己。

嗔恨心是什麼意思?

3樓:新知覺醒

嗔恨心的意思就是怨恨別人,我們儘量改掉嗔恨心,但是習性沒有很久,不太好改,慢慢改吧,什麼事都以平常心對待,不怨恨別人。

祝你生活開心快樂!

什麼是嗔恨(嗔怒)?

4樓:雨中靜流

嗔是嗔恨的意思,是指我們謂眾處於逆境時,諸事不順,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因此產生的忿怒。嗔恨能矇蔽我們的心識,使我們做出過激的言行。

痴與常規意義的愚蠢、笨不一樣,下面是印光法師。

對愚痴及因果報應的開示:

愚痴者,非謂全無知識也。乃指世人於善惡境緣,不知皆是宿業所招,現行所感;妄謂無有因果報應,及前生後世等。

一切眾生,無有慧目,不是執斷,便是執常。執斷者,謂人受父母之 生,未生之前,本無有物;及其已死,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有何前生,及與後世?此方。

拘墟之儒,多作此說。

執常者,謂人常為人,畜常為畜;不知業由心造,形隨心轉。古有極毒之人,現身變蛇;極暴之人,現身變虎。當其業力。

猛厲,尚能變其形體;況死後生前,識隨業牽之轉變乎?是以佛說十二因緣,乃貫三世而論;前因必感後果,後果必有前因。善惡之報,禍福之臨,乃屬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過因其所為而主之耳。

生死迴圈,無有窮極;欲複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願唸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貪瞋痴三,為生死根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須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滅 。

嗔恨是什麼意思

5樓:阿木趣談社會趣事

嗔恨的意思:指怨恨。

讀音:chēn hèn

詞性:通常在句中作動詞,修飾主語或賓語。

例句:如果我們可以從自身的角度看待這個事實,我們就不會將所有責任都推卸到別人身上,而能夠生髮出寬恕的態度,這就是真坦辯辯實斷除嗔恨心的方法。

近義詞介紹灶粗:怨恨

讀音:yuàn hèn

表達意思:對人或事物強烈地不滿或仇恨;指由於某些原因心裡充滿強烈不滿或仇恨;也指一種對他人不滿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是潛藏心中隱忍未發的怒意。

詞性:通常在句中作動詞,修飾主語或賓語。

引證:茅盾《色盲》一:「每次她從家鄉到上海來,便怨恨那甬興輪船走得太快,只給她一夜又半日的海上經驗。」

例句:有時候阻礙我們與愛的人聯絡的牆,是我們自己鑄的。讓缺或許對於過去的事情,我們正心存怨恨,或者有著不愉快的回憶。

嗔恨是什麼意思

6樓:一條街樂園

嗔恨的意思是指怨恨。

嗔恨,讀音chēnhèn,漢語詞語。

出處:明·李贄《代常通病僧告文》:「俯念微軀,又不如歌利王之割截身體,節節肢解而無嗔恨。」

明·沉璟《義俠記·萌奸》:「告官人,休把奴嗔恨,我失手把竿兒褪。」

反義詞:恩惠、感恩、寬恕。

嗔,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是怒,生氣:~怒,~喝,~詬,~斥,~睨。第二種對人不滿,怪罪。

出處:《說文》:「謓,恚也。」

嗔心包括什麼

7樓:万俟柏

嗔心包括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嗔心是乙個佛教。

術語,是嗔恚之心的意思。三毒。

之一,嗔恚之心也。三毒中此為最惡。資持記下四之一曰:華嚴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云:一念起嗔,殃墮無間。簡單說嗔心是一切感覺到不舒服的狀態。

有些人知道上面的忍辱、觀幻、滅緣、空見、持名五種對治嗔心的方法,但還是遇境時起嗔心,或是當時能壓下火氣。

而不發作、離開這個境、忍住先不說或生氣就想對別人訴說進行緩解等等,但還是常感到我這樣做多虧的心之不甘,雖然是暫時的調伏了自己的嗔心,但會感到這些方法不是能讓人心底恢復平靜。

佛法怎麼去除嗔恨心?

8樓:一心稱念南無

真正明白一切都是因緣果報的人,他可能有嗔恨心嗎?嗔心是自尋煩惱,自己懲罰自己。

有句老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不是佛說的,這是魔說的。脾氣最大,最惡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揍。

9樓:網友

淨空法師---一切法得成於忍。忍力成就,這個人不會發脾氣,不會有瞋恚心,不僅能治瞋恚,實實在在講能斷三毒。

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積功累德行善,樂此不疲,愈做愈快樂,愈做愈歡喜,法喜充滿。『志願無倦,忍力成就』。忍力成就,簡單的講功夫成就,三昧成就。

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法得成於忍」。能忍,這才叫有力大忍。忍不僅僅是對治瞋恚,有忍,忍力成就,這個人不會發脾氣,不會有瞋恚心,不僅能治瞋恚,實實在在講能斷三毒。

因為你能忍,就不貪。能忍就不愚痴。這個忍對治的毛病很多很多,「忍力成就」。

忍力成就,一定是少欲知足。你看多欲的人、不知足的人他怎麼能忍?不可能的事情,決定得不到。

所以要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捨己為人,利益眾生,把自己都忘掉了,這種人才能夠得忍。

於諸有情。】

對於一切有情眾生。

常懷慈忍。】

慈是慈愛,愛護一切有情的眾生,叫慈忍。我們是理智的愛護,不是感情。不能動感情,動感情就壞了、就迷了,是乙個理性的愛護。

愛護一切有情眾生,對待他們要有節制,這就是忍。對於他們的幫助是恰到好處,他才能得利益,這是理智。像我在前面跟諸位舉的例子。

你們大家供養出家人,供養的恰到好處,他有缺乏的,我們都能叫他不會缺乏就好,不能過頭。過頭什麼?他就長貪心。

所以這個恰到好處就是忍,不能太過分。物質供養太過分,他就享受。享受,西方世界就忘掉了,不想去了。

所以這個慈裡頭要有忍,這是真正智慧,真的愛護!

10樓:因緣法

貪嗔痴慢疑,佛教所說的五大病,嗔是其中之一。

依佛教的理論,嗔恨心重的人,一般前世殺業重。因此,對治的方法,一是懺悔,懺悔前世的殺業及其它種種惡業。二是用慈悲對治。

慈悲,即是要我們對待別人及眾生,要感同身受。眾生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這是從理論上的、認識上講的。

具體做法,就是要多多放生,把即將遭受殺害的眾生從屠刀中救下放生,這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的最好的方法。

三就是多關心自己的親人。人心換人心,多關心幫助自己的親人,比如父母、姐妹、朋友、同事,用實際行為,幫父母做家務、給父母買東西,等等,把這種行為當做必須完成的任務,堅持下去,必有奇效,親人的心會感化,反過來,他們會對你非常熱心和體貼,自己的心也就變得非常柔軟,嗔恨心自然也就遠去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要真正去除嗔恨心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用精神勝利法,比方因果報應這些,讓自己美滋滋地去做夢而忘卻嗔恨,卻是真的。

12樓:妙慧姐姐

您好!聽無量壽經,地藏經,大悲咒,心經,功德迴向給你冤親債主,給你父母,家裡人,還有虛空法界一切眾心,以後你自然就會心態改變。阿彌陀佛!

13樓:火紋玉

慈心觀和悲心觀可以試試。

將嗔恨的對像觀想成自己要愛護和喜歡的人,轉換心境,擴大心胸。

14樓:人玉風刀

除非證悟空性,無眾生相,可徹底去除嗔恨。但這有難度,所以只能用其它辦法,比如學習因果,可參考因果原理來滅除嗔恨。

15樓:匿名使用者

每天有空就狂念:觀世音菩薩,這五個字。

16樓:網友

昔有一羅剎 因嗔心重 無故起狂風以害眾生 此時施無畏菩薩與除障礙菩薩前去降伏羅剎 羅剎因不滿而生嗔恨心 因他人災禍而生歡喜心 故施無畏菩薩現無量莊嚴威神力 羅剎因懼而伏 但心卻不伏 除障礙菩薩言:汝因自苦不得解脫 樂見他人苦 不知此嗔恨反覆造業無有終點 是極苦 不知善心是樂 故除障礙菩薩宣說除障神咒以除嗔恨心。

17樓:果光

修四無量心有幫助。四無量心即慈悲喜捨。具體怎麼修去找找吧。

佛家如何消除嗔恨心,南懷瑾 如何化解嗔恨心,佛教網

海印放光 讀誦佛經,淨心明理,持戒斷惡,是減輕或消除嗔恨的基本方法。簡單一些方法,普門品 上講,唸誦 觀世音菩薩 可以減輕和遠離嗔心,摘錄一段 普門品 原 如下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

我嗔恨心很重如何是好,我的嗔恨心較重怎麼辦

光體能量人 記住不要被他人的脾氣所牽引!我的心情我做主! 不要有負擔,嗔恨心就會沒了 我以前嗔恨心也很重,一會覺得自己前生是從地獄道,被地藏菩薩救出來做人的,一會又覺得自己前生是阿修羅,總之就是妄想紛飛。說辦法,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我就是按一個笨辦法,四個字 依教奉行。從頭開始學佛,老老實實唸佛,我...

嗔心重怎麼辦,嗔恨心非常的重,該怎麼辦

1 一個人要改脾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要先能認同 體諒 例如您不小心打破古董,又賠不起,若對方體諒您的心情,不讓您賠,是不是很感激對方?同樣的,您也要體諒他人,您的情形會使他們煩惱,所以,就不要再任意發脾氣了!2 先不要念地藏經,而改唸金剛經或大悲咒。3 我看您的問題是有冤親債主的問題,最好找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