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不是。佛法所說的貪心,實際上就是一種「進取心」,貪慾就像親友一樣,賣力地為自己攝集種種安樂受用,對這樣的貪慾心,又有什麼必要畏懼而捨棄它呢?這種想法極不合理。
以比喻說,世人經常會遇到這類所謂的親友:初交之時非常親密,表面上也會為自己帶來許多利益,而實際上,晌伏這種親友最後為自己帶來的卻是巨大過患,將自己推入犯罪等種種危險境地。如果是有智慧者,一開始即應發現這些親友有害,而迅速捨棄,因為他們比外敵帶來的傷害更為嚴重。
同樣,貪慾表面上好像是親友一般,而實際上它是極為有害的煩惱賊,若不能明辨是非好壞,極易為之矇蔽。俗話說「家賊難防」,偽裝隱藏於自相續中的貪慾實際如同家賊一般,表面上是為自己帶來安樂的親人,而它會不知不覺讓人深染貪毒,失散福德善根,積聚貪慾惡業,以此於今生後世不得不遭受極大苦果。因。
此應勵力認識貪慾的過患,如同驅逐家賊一般,毫不猶疑地捨棄它。
如月稱菩薩言:「如人棄今生,不用無義事,自己當盡除,如似親貪慾。」若人捨棄了今世,即不用此無義察畝之事,因而自己宴沒攜當盡除似親友之貪慾。
2樓:網友
佛法愛說話犯了口舌之爭,不算貪心。
3樓:趙朝為
是的,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佛法中說人的貪念的句子
4樓:小周愛嘮叨
1、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頌》
2、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佛說八大人覺經》
3、貪慾生憂,貪慾生畏;無所貪慾,何憂何畏? —法句經》
4、佛經中說:「貪心熾盛的人無惡不作」。當人不能自主,隨著貪心轉的時候,便會做出很多泯滅人性的惡行。
5、《大寶積經》說:「生死不斷絕,貪慾嗜味故,養怨入丘冢,虛受諸辛苦。」
6、《四十二章經》說:「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佛說百佛名經是念佛法門嗎
唸佛法門是指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修行法門。因為阿彌陀佛發了48個大願,第18大願說 如果你真心的想到西方淨土來,十念乃至一念,我來接你到西方淨土,如果我沒有這個本事,不能接你到我的西方極樂世界,我誓不作佛!唸佛法門不是靠自己修行如何到極樂世界的,是阿彌陀佛發願帶你去的,和你修得好不好沒有關係。舉個例子...
佛學中的無明什麼意思,佛法中說的無明是什麼意思?
荒誕不經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 一念無明,無始無明。1 一念無明包括四種 見 欲 色 有 四種住地煩惱。見一處住地 是指不明白五蘊空的實相,而執著於顛倒見 以世間的顛倒知見來看世間一切法,以及揣摩...
我相信佛法,那為什麼喜歡人是那麼痛苦,那麼的無奈,我原本是不喜歡她的,那為什麼她要一再的來糾
一女人一和尚 深夜,寺裡一女人一和尚,和尚坐女人站。女人 聖明的大師,我是一個已婚之人,我現在狂熱地愛上了另一個男人,我一天不見他都很難受!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和尚 你能確定你現在愛上的這個男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最後一個男人嗎?女人 是的。我有很多年沒有動心了!遇上的這一刻,我不想錯過!和尚 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