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表白橘子
在預防和控制疫病的常態化下,青少年面臨著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人際關係方式等巨大變化。對兒童青少年群體,由於心理耐性、應變能力弱,對應方式少,容易產生各種恐慌情緒,出現各種心理不適和不良情緒,甚至引起一些身體化症狀。那麼,疫情之下,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恐慌焦慮:面對疫病肆虐的新聞十分擔心,緊張恐懼,過分擔心自己和家人的身體狀況,一旦身體不適就聯絡新冠肺炎;擔心學校延期、網路教育可能影響正常學業,有可能導致畢業延期、就業延期。
白天太緊張了,不想學習,晚上又浪費時間,產生罪惡的體驗。
2.抑鬱症絕望:因為疫病感覺人生無常,對生活失去信心,對一切都失去興趣。
擔心自己和家人生病,擔心「萬一感染了就麻煩了」,感覺自己和家人不能生活。自己和家人有明顯的症狀,擔心治不好而絕望地崩潰了。
3.身體症狀:雖然出現了奇怪的突發性頭痛、呼吸困難、腸胃不適等身體化症狀,但經過毀笑巖各種物理檢查也沒有發現異常的變化。
4.行為問題。家庭生活不規律,黑白顛倒,食慾不好。
不能進行離線社交活動,青少年比較偏遠,容易沉迷於**社交。過度依賴電子**獲取流行病資訊,沉迷於網路**,沉迷於網路遊戲,纖御影響學習,影響睡眠。
5.家庭問題。長期在家生活,由於觀念、工作和行為的不同,青少年和父母公升備容易矛盾,容易引起家庭關係的緊張。
有些孩子由於家長的關注度增加,與家長敵對地增加,煩躁,與家長髮生矛盾衝突。
疫情期間,青少年容易有什麼心理問題?
2樓:網友
懶惰,孤獨,網癮,放縱。
青少年在疫情期間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呢?
3樓:網友
1.孤獨、煩躁不安、情緒失落。
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抵抗病毒的有效途徑。兒童因長居家中,不能出去和同伴玩耍,不能按時上學,均可能引起兒童出現消極情緒,如孤獨、煩躁不安、情緒失落等。家長應該多與孩子進行積極溝通,陪伴其繪畫、唱歌、完成簡單互動遊戲等來緩解兒童可能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態。
2.焦慮、恐懼不安甚至抑鬱。
對於年長兒童來說,對疫情可能有所瞭解,但往往因為一知半解容易產生負面聯想,進而出現焦慮、恐懼不安甚至抑鬱等心理問題,此時家長應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儘可能解答其對此次疫情的困惑之處。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們自身的心理狀態。對既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研究發現,公眾往往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盲目樂觀或淡漠、恐懼症候群等心理狀態。
家長只有在穩定自己的情緒狀態下,在孩子面前儘可能表現的積極且有力量,才能更好的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3.失眠、易怒、多疑。
居家隔離的兒童一旦出現發熱,擔心自己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會出現恐懼與疑病症狀,家長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導,必要時可以網上諮詢專家幫助排除疑慮。對於隔離的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兒童來說,更容易產生恐懼、抑鬱、焦慮、易激惹、失望、抱怨、失眠甚至瀕死感等不良情緒,家長更應注重兒童的心理狀態,為其傳遞積極的資訊,以多種方式與兒童進行溝通、傾訴,必要時需要專業心理醫護人員給予心理干預。
青少年期的心理問題及調適
青少年如何調整心理問題?青少年如何應對心理問題方法 良好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關係,對青少年度過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適度,用發展的觀點來審視或引導青少年。遇事時的過度指責,甚至辱罵,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家庭成員的和睦相處,對青少年是乙個良好的示範。和諧的家庭關係...
青春期心理問題,青春期有哪些常見心理問題 原因呢 完整
windy清涼的風 青春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本上就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共同成熟和成長。然而,所謂的成長其實在心理上的表現卻要複雜很多,青少年是人生的 階段,它是個體發展 發育最富特色 最寶貴的時期,然而這個時期同時也是人生的 危險期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體發育迅速。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的矛盾 青春期...
青春期有哪些心理變化,進入青春期後,心理會有哪些變化?
滄海浩波 青春期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大心理變化 1 情感更深刻,認識能力進一步發展。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多變而不穩定,認識能力進一步發展,但認識問題有片面性。對人對事有時感到很美好,有時感到很糟糕 興趣愛好比較廣泛,但容易見異思遷 當考試取得好成績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觀 沮喪失去信心 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