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談如何對幼兒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時間 2021-05-06 02:04:18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易發表網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為子孫後代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而優良的中華傳統美德,在一代代的高素質人才培養中,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幼兒家庭教育中,家長們只是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和健康狀況,而大大忽略了對孩子的德育教育。所以,對幼兒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使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幼兒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可通過各領域教學活動來實施。

在語言領域教學活動中,主要通過講述歷史小故事(小故事情節簡單生動,有人有事,道理清楚易懂,教師在選擇題材時應注意內容要淺顯、生動、有趣),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在聽聽、看看、講講的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使幼兒在各類傳統精神中得到啟示;

在**和健康教學活動中,可根據傳統美德教育的情節內容,為幼兒設定模仿遊戲,使幼兒置身於故事之中,更進一步加強了幼兒對英雄人物民族氣節的理解;如:「司馬光砸缸」體現了少年兒童機智勇敢的精神,「聞雞起舞」體現了勤奮好學的刻苦精神等等。

在社會領域活動中,可以通過節日慶祝,對幼兒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十四卷如何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讀後感

2樓:匿名使用者

對幼兒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對幼兒有什麼的影響 80

3樓:江蘇知嘛

為什麼要讓孩子

學習傳統文化?

1、能夠讓孩子清楚的知道,我們中華文化的起源和後續的發展。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英雄形象與內容都和歷史不符,小朋友很容易造成誤解。但學習傳統文化能讓孩子正確的重視和深知中華民族的**去脈。

2、能夠讓孩子明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孩子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家孝順父母,在社會上忠於朋友忠於國家,最終成為國之棟樑。

3、能夠讓孩子瞭解儒家思想。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或者只瞭解冰山一角,中國的儒家思想已經存在失傳的危險。因此更應該搶救性的保護並讓我們的下一代傳承下去。

4、能夠讓孩子受到系統的教育和了解民族尊嚴。

國外的文化不斷衝擊著我們中國文化傳統,我們不反對國外先進的文化理念,但首先應該讓中華傳統文化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念形成於小朋友的腦海中。

5、能夠讓孩子意識到中國的偉大和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

讓孩子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至少能夠讓孩子熱愛這個國家,讓他們知道傳承是不能輕易更改的。

學習傳統文化對孩子的能力

有哪些積極影響?

1、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華傳統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關於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待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薰陶。

2、有助於開發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生學習和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智力因素,人的記憶能力在兩週歲前就已經開發了65%,到6歲時開發至80%,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驚人的。因此,有效利用學前時間,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是很必要的。

3、有利於幫助孩子識記和理解文字。

一個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識字量基本能達到4000多個字,現在小學六年的語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認識2450個字而已。所以,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的語文程度,可以達到高中生水平,甚至一些聰慧肯用功的孩子已經達到大學中文系的水平。

4、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能夠把握讀經「一心二用」的特點。通過背誦,鍛練了幼兒的記憶能力,並隨著年齡增長和對經典的進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們的分析判斷能力。誦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也可以積累大量的優美語句,提高作文水平。

4樓:博達國學

博達國學在教育教學中尤其注重孩子的品德行為習慣,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非沒有道理,兒童在三歲左右便開始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便很難改正,因此在幼兒啟蒙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孩子的品德行為習慣,一有問題必須立馬糾正。

5樓:

可以培養孩子勤勞,刻苦,誠實,孝順等良好品德,從小學起當然比長大了再糾正會更好一點。不過也要注意科學的價值觀的培養,不能讓傳統教育完全替代數學語文之類的科學的教育。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關鍵。然後多做題,特別是數理化,這些是很拉分的科目。一定要見識更多的題型,保證簡單的一看就會,用不著動筆,這樣會為考試後面的難題節省很多時間。

然後就是難題,一定要多多積累,遇到不會的先開動腦筋想想實在不會再去請教別人,要保證下次遇到類似題目能得心應手。我中考就是500多分,現在我高一特長班。以上都是我的經驗,苦了這個幾個月相信你中考一定會有所收穫,加油。

7樓:梔梔

孩子要從小教起,這也是一種文化薰陶

如何在小學生中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四)

8樓:無關風月

教師要根據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結合傳統美德教材的特點,圍繞「激發興趣,引入新課、學習課文、講清觀點、補充故事、 突出傳統指導行為,強調意義」四個環節,落實「讀(對書面文字、形象文字——圖象、有聲文字——錄音的讀,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故事中蘊涵的美德是什麼),析(根據故事所表達的事理進行分析歸納,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種美德被人稱頌、代代相傳),引(結合教材內容精心選擇與之密切聯絡的故事資料,作為補充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感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源遠流長、代代相傳的,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情感,並以歷代英雄為榜樣)、評(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道德知識對一些具體的語言、事例進行主動的評價、判斷、以深化觀點,提高認識)、練(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對學生提出合理的行為要求,結合一些活動,給學生創造鍛鍊的機會,以求達到言行一致)」。

怎樣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9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利用傳統節日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所謂傳統節日是指由歷史沿傳下來的流傳於民間的約定俗成的節日,如:喜氣洋洋的春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懷鄉祭祖的清明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紀念屈原的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有著一份獨特的價值。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並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環境下,我們利用好傳統節日揭示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弘揚民族精神,對加強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但是,近年來西風東逝,像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洋節日越來越受到青睞,以致於現在的小學生過聖誕節比過中秋節還要隆重,還要開心。甚至前一段時間出現了韓國和我國爭搶「端午節」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瀾,小學生對洋節情有獨鍾,這是社會開放帶來的,原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是我們自己的節日呢?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幾個人能知道它們的來歷?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怎麼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怎麼了?學校裡對於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沒有深入開展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

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因此我想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對如何利用好傳統節日加強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認識。

一、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不知道傳統節日的內涵,因此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非常重要,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重現屈原的故事:

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汙的高貴品質,從他上下求索、寧願去死也不願離開故國半步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把傳統節日教育情注課堂教學之中。

如何加強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

怎麼對低年級孩子進行性教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龍源期刊網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學習並適應不同發展時期的生理和心理轉變。現實生活中,當孩子問及有關 性 的問題時,很多家長並不是不願意談,而是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談。所以,在家庭性教育方面,作為伴隨子女成長的核心人物,家長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確立相應的學習目標 給予適當和持續的輔導十分必要。那麼,在...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廣州卡卡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父母很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增強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應變能力。不過,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時候,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不要隨便否定孩子 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要就事論事,多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下工夫,不要給孩子設定太多無端的 挫折 ...

如何對孩子進行休閒教育,我們應該如何進行休閒教育

用你自己去影響他,和他一起做遊戲,在一起玩耍的過程中交給他做人的一些基本的道理,比如說一起吃飯的時候先洗手,等大家到齊了在吃飯等等。積極的休閒應當是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鬆,讓自己感到身心愉悅。積極參加社團活動 體育鍛煉 約上三五個好友旅遊 鑽研興趣愛好等都是積極的休閒生活方式。請先說出你的孩子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