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ionic豪
樓主 安好~
對生死有一定的控制力,如果從這一生來說,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舍報死亡,或者提早而走,其實外道有四禪的功夫也做得到。這個四禪八定通外道與佛法。
但是,如果我見未斷的話,縱然有四禪八定的功夫,未來依舊在三界中生死輪迴,若善業享盡,又會因為過去惡業而墮惡道,或者御緩遇惡緣而墮入三途等,無有休止。
所以,狹義來講,必須滲拆羨有我見斷除為前提,並且發起三明六通的功德,能離開胎昧,世世常行菩薩道而不忘失過去所學,不用因為胎昧而等到出胎後又要繼續重新學習世間種種的基礎。
而這個果位至少是四果阿羅漢,若以大乘階位來說,三明六通一般是在菩薩三地才會取證,雖然也有先修定為主的菩薩,然若以華嚴、楞伽所描述的菩薩修行次第,具足三明六通應在三地。
因此,不論是四果阿羅漢或三地菩薩,早以親證解脫,不隨生死瀑流流轉,甚至具足般若德,現世就已經親證解脫三昧了,不能說雖"雖不能得解脫"。
可是,光是這麼說,一般學人聞之,恐怕會覺得太過遙遠,那就以廣義來說,其實只要斷我見,就少分解脫於生死恐懼、生死繫縛了。而斷我見成就初果功德,未來也不會墮入惡道,若是大心菩薩行者,也可以世世常行菩薩道而增上叢拍。
所以,若以只斷我見來看,其實還不用具足初禪以上的禪定功夫,那三明六通就更不用說了,因為三明六通必須以四禪八定具足為基礎,才能全分發起。
而我見的斷除,是以現前觀察自我身心虛妄,能夠否定自我真實不壞,否定身我、受我、想我、思我、乃至見聞覺知我,深心確認見聞覺知我虛妄不實,如幻、無常,能確認不疑,我見就能斷除,從此不再認取色身、見聞覺知為真實我;然而我見的斷除,並不是以覺知心保持清楚分明、一念不生,或讓覺知心看破、放下世間種種,也不是以覺知心遠離貪嗔痴等我所煩惱,這些都是以覺知心為自我的修行,本質還是受到我見的束縛。而除了確認覺知心自我的虛妄外,還有個前提,就是必須信受佛語,信有一常住不壞之涅盤本際妙明真心,雖然尚未親證,然依信根信力的緣故,知道五陰身心無常背後,有此妙明真心能持吾人所造一切善惡染淨業種,酬償果報真實不虛,那麼,若有此一前提,在配合觀行五陰身心自我的虛假而確認不疑,就能真斷我見,發起初果之智慧見地。從此不墮惡道,若發大乘心者,則世世常行菩薩道,未來亦有親證大乘實相之因緣。
2樓:樂園老禪師
如果象樓主所說的增上生,需要公升笑歲三皈依的信心成就,最好是內凡位,就是有一定的吵睜修慧。如果是對生死有控制力,至少初果,公升螞可不入惡道。阿羅漢不再輪迴。九地菩薩隨願生自在。
3樓:韋青青
好大的野心,太貪婪了。
得道高僧可以自己控制生死嗎?
4樓:網友
通常可以。但是 他們也很隨緣~當他們留在人間已經沒意義時'就該走了。還有其他神佛會繼續下世渡人)..
5樓:匿名使用者
得道高僧可以自己控制生死,來去自由。
6樓:瑞雪獨梅
必須不可以呀 你說你公司的經理派你去做市場調查 結果完事了 經理讓你回去 你敢不回去? 除非你不想幹了 不幹了 就不是得道高僧了 是不是呀。
7樓:鏡中花
不可以。如果可以他們就不會死去。
8樓:王子亦大家
不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9樓:阿慶
不能,要等時至才能走。
10樓:網友
這是看他們跟眾生的緣份,緣起緣滅,都是乙個定數,緣起度人,緣滅滅度,都是看眾生的作為。
11樓:盛世蓮花開
當然了.他們很自在.眾生還要苦於在六道輪迴.
12樓:網友
一切都是隨緣,緣份來了自然會來,緣份盡了自然會去。
面對生死人總是那麼無能為力嗎?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好受些呢?
13樓:幻世萌
面對生死,人的心就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狀態!有 怕的,有叢局絕望的,有希望,有放下的。這就昌塵是最真實的人!
平常心面對吧,讓自己快樂點,讓身邊的人快樂點,好好耐鄭禪的享受這段時光!
十地菩薩和等覺菩薩有什麼區別?證得十地菩薩之後可以不用證到等覺果位而直接成佛
14樓:無盡意
「十地菩薩不離唸佛」,這一句是《華嚴經》上講的。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講地上菩薩,這十個階級的菩薩統統是念阿彌陀佛。為什麼?
普賢、文殊帶領他們求生淨土。淨土要不殊勝,為什麼華藏世界十地菩薩還要往生到淨土?「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是講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誰知道?
只有佛知道,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功德太不可思議!我們學了這一部《無量壽經》才稍稍有一點體會,我們對於名號功德生起信心。
從**生起的?從經上所說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這真不容易,五劫是多長的時間!
說的是大劫,不是中劫、不是小劫,如果是中劫、小劫他一定註明,不註明都是大劫。乙個大劫是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一次,世界成住壞空五次,他修行沒間斷。這樣的功德,成就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讓四十八願願願兌現,沒有一願是虛願。
是以等覺大士亦不離唸佛」,文殊、普賢是等覺。「我等凡夫,但當老實念去」,念老在此地教我們,我們只要老老實實念去。「《要解》雲:
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這個本真不得了,持名的善根跟阿彌陀佛相等。這能相信嗎?能,我們只要跟阿彌陀佛的心接上,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
能不能做到?能做到。
15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這個成佛也是要機緣吧。比如彌勒菩薩就是補處菩薩。要等我們現在的佛法。
完全滅了沒有了。然後才降生下來重建佛教。觀音菩薩也是補處菩薩。
於阿彌陀佛涅槃後次補佛位。而比如地藏菩薩文殊菩薩。可能機緣還沒有到吧。
但一樣是在度化無量眾生啊。這和佛又有什麼區別呢。
佛是盡力在普渡眾生。
菩薩也是盡力在普渡眾生。
我們現在也可以盡力做利生的事情。只要盡力了就好。
佛和菩薩和眾生只是名相差別。有一顆利生向道的心就夠了。
如果你就得非要修成佛才能修成某某境界達到某某高度。那你這心態。怕是成不了佛。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16樓:藍天白雲
十地菩薩稱法雲地。等覺菩薩稱無垢地。等覺菩薩在十地菩薩之上。妙覺即是佛地。
17樓:普願講堂慧蓮
十地菩薩再修行,就可以證到等覺菩薩位。等覺菩薩再修行,就可以證到妙覺菩薩位。妙覺菩薩就非常接近佛位了。
佛是真正的究竟圓滿,無一絲無明。佛,也稱圓覺!不論哪位菩薩,必須徹底破除一切無明,一絲一毫沒有,才能究竟成佛!
18樓:世間法多浮雲
是名其名,不取於名。善於取捨,利於覺悟。
南無阿彌陀佛!
到了本煥大和尚的境界,算是什麼果位?
19樓:行願佛子
這個你要去問本煥大和尚。
20樓:網友
這個問題要向佛去討教了。
為什麼能夠頓悟成佛,釋迦摩尼佛沒成佛之前好像沒證得果位吧,沒成佛之前就知道自己一定能成佛嗎?
21樓:直人邪
不能頓悟成佛。
頓悟成佛」這個詞,不是佛經裡的。
頓悟成佛,是後世人理解《六祖壇經》弄出來的詞頓悟不能成」果地佛「,頓悟只能悟佛性,悟佛法身,成」因地佛「,,因地佛之後,還要繼續修行,保任【法身真佛】,才能最終成佛(果地佛)
人有靈魂,靈魂輪迴。
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也輪迴百千萬億年,也修行百千萬億年早就證菩薩果位(如現在彌勒菩薩,800萬年,彌勒菩薩成佛,成彌勒佛)修行人,久遠修行,,頓悟證」因地佛「後,有機會遇到當時的」果地佛「,被佛授偈,告知未來xx年會成佛。
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已經知道自己一定能成佛(如彌勒菩薩,現在也知道自己一定能成佛,13億年內,將有1000尊佛成佛,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成佛日期)
22樓:匿名使用者
一念迷即是眾生,一念悟即是佛。三賢十聖,等覺妙覺,皆是化城,非是寶塔。佛法只言一佛乘,無二亦無三。方便接引法,不是究竟義。
怎樣很好的管束自己?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其實生活就是奮鬥和收穫,人生是短暫的,人生是應該有合適的目標,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無論做什麼總是要有所作為的.生活應該豐富多彩.應該是 不斷的求索,不斷的追求,不斷的奮鬥,儘管前進的路上有汗水,可能還有眼淚,但一定會在成功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時間會使你成熟.自信對一個人是重要的,適當的正確的選擇是需要...
如何提高自我控制力,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控制自己往往是在自己理性的時候,而不想控制自己往往是在感性的時候。所以用理性的目標似乎不能解決感性的問題。我想每個人都有這樣感覺,沒有人能夠完全避免,所以只能改善。首先不要有壓迫自己的感覺,試著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來感覺舒服的事,比如你所說的放縱,偶爾的放縱,然後再為自己制訂一些小計劃,難度不要太...
為什麼微軟對自己的軟體生態系統控制力這麼弱
家居搬運工 微軟習慣性的使用版本授權分發的形式釋出和售賣軟體,軟體生態系統控制力肯定不如雲端驗證和分發的saas軟體,不過微軟也在做出改變,比如office365 windows10等, 小獅貓 作為一家軟體平臺廠商,微軟通過合作伙伴業務模式,努力促進資訊科技生態系統的建設。微軟通過合作伙伴把微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