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為遏者,尚未知名」的翻譯是什麼

時間 2021-05-04 13:50:19

1樓:

拼音:hái wéi yè zhě ,shàng wèi zhī míng 。

譯文:回來後被任命為謁者,卻還沒有什麼知名度。

原文如下。

漢書辛慶忌傳

辛慶忌字子真,少以父任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與歙侯戰,陷陳卻敵。惠奏其功,拜為侍郎,遷校尉,將吏士屯焉耆國。還為謁者,尚未知名。

遠帝初,補金域長史,舉茂材,遷郎中、車騎將,朝廷多重之者,轉為校尉,遷張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

成帝初,徵為光祿大夫,遷左曹中郎將,至執金吾。始武賢與趙充國有隙,後充國家殺辛氏,至慶忌為執金吾,坐子殺趙氏,左遷酒泉太守。歲餘,大將軍王鳳薦慶忌:

「前在兩郡著功跡,徵入,歷位朝廷,莫不信鄉。質行正直,仁勇得眾心,通於兵事,明略威重行國柱石。父破羌將軍武賢顯名前世,有威西夷。

臣鳳不宜久處慶忌之右。」乃復徵為光祿大夫、執金吾。數年,坐小法左遷雲中太守,復徵為光祿勳。

時,數有災異,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曰:「虞有宮之奇,晉獻不寐;衛青在位,淮南寢謀。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

《司馬法》曰:『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夫將不豫設,則亡以應卒;士不素厲,則難使死使。

是以先帝建列將之官,近戚主內,異姓距外,故奸軌不得萌動而破滅,誠萬世之長冊也。光祿勳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前在邊郡,數破敵獲虜,外夷莫不聞。

乃者大異並見,未有其應。加以兵革久寢。《春秋》大災未至而豫御之,慶忌家在爪牙官以備不虞。

」其後拜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歲餘徙為左將軍。

慶忌居處恭儉,食飲被服尤節約,然性好輿馬,號為鮮明,唯是為奢。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

長子通為護羌校尉,中子遵函谷關都尉,少子茂水衡都尉出為郡守,皆有將帥之風。宗族支屬至二千石者十餘人。

元始中,安漢公王莽秉政,見慶忌本大將軍鳳所成,三子皆能,欲親厚之。是時,莽方立威柄,用甄豐、甄邯以自助,豐、邯新貴,威震朝廷。水衡都尉茂自見名臣子孫,兄弟並列,不甚詘事兩甄。

時,平帝幼,外家衛氏不得在京師,而護羌校尉通長子次兄素與帝從舅衛子伯相善,兩人俱遊俠,賓客甚盛。及呂寬事起,莽誅衛氏。兩甄構言諸辛陰與衛子伯為心腹,有背恩不說安漢公之謀。

於是司直陳崇舉奏其宗親隴西辛興等侵陵百姓,威行州郡。莽遂按通父子、遵、茂兄弟及南郡太守辛伯等,皆誅殺之。辛氏繇是廢。

慶忌本狄道人,為將軍,徙昌陵。昌陵罷,留長安。

贊曰: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時將軍白起,郿人;王翦,頻陽人。

漢興,鬱郅王圍、甘延壽,義渠公孫賀、傅介子,成紀李廣、李蔡,杜陵蘇建、蘇武,上邽上宮桀、趙充國,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賢、慶忌,皆以勇武顯聞。蘇、辛父子著節,此其可稱列者也,其餘不可勝數。何則?

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皆行。

」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2樓:百小度

翻譯:回來後被任命為謁者,卻還沒有什麼知名度。

原文:《漢書辛慶忌傳》

辛慶忌字子真,少以父任為右校丞,隨長羅侯常惠屯田烏孫赤谷城,與歙侯戰,陷陳卻敵。惠奏其功,拜為侍郎,遷校尉,將吏士屯焉耆國。還為謁者,尚未知名。

遠帝初,補金域長史,舉茂材,遷郎中、車騎將,朝廷多重之者,轉為校尉,遷張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

成帝初,徵為光祿大夫,遷左曹中郎將,至執金吾。始武賢與趙充國有隙,後充國家殺辛氏,至慶忌為執金吾,坐子殺趙氏,左遷酒泉太守。歲餘,大將軍王鳳薦慶忌:

「前在兩郡著功跡,徵入,歷位朝廷,莫不信鄉。質行正直,仁勇得眾心,通於兵事,明略威重行國柱石。父破羌將軍武賢顯名前世,有威西夷。

臣鳳不宜久處慶忌之右。」乃復徵為光祿大夫、執金吾。數年,坐小法左遷雲中太守,復徵為光祿勳。

時,數有災異,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曰:「虞有宮之奇,晉獻不寐;衛青在位,淮南寢謀。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

《司馬法》曰:『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夫將不豫設,則亡以應卒;士不素厲,則難使死使。

是以先帝建列將之官,近戚主內,異姓距外,故奸軌不得萌動而破滅,誠萬世之長冊也。光祿勳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前在邊郡,數破敵獲虜,外夷莫不聞。

乃者大異並見,未有其應。加以兵革久寢。《春秋》大災未至而豫御之,慶忌家在爪牙官以備不虞。

」其後拜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歲餘徙為左將軍。

慶忌居處恭儉,食飲被服尤節約,然性好輿馬,號為鮮明,唯是為奢。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

長子通為護羌校尉,中子遵函谷關都尉,少子茂水衡都尉出為郡守,皆有將帥之風。宗族支屬至二千石者十餘人。

元始中,安漢公王莽秉政,見慶忌本大將軍鳳所成,三子皆能,欲親厚之。是時,莽方立威柄,用甄豐、甄邯以自助,豐、邯新貴,威震朝廷。水衡都尉茂自見名臣子孫,兄弟並列,不甚詘事兩甄。

時,平帝幼,外家衛氏不得在京師,而護羌校尉通長子次兄素與帝從舅衛子伯相善,兩人俱遊俠,賓客甚盛。及呂寬事起,莽誅衛氏。兩甄構言諸辛陰與衛子伯為心腹,有背恩不說安漢公之謀。

於是司直陳崇舉奏其宗親隴西辛興等侵陵百姓,威行州郡。莽遂按通父子、遵、茂兄弟及南郡太守辛伯等,皆誅殺之。辛氏繇是廢。

慶忌本狄道人,為將軍,徙昌陵。昌陵罷,留長安。

贊曰: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時將軍白起,郿人;王翦,頻陽人。

漢興,鬱郅王圍、甘延壽,義渠公孫賀、傅介子,成紀李廣、李蔡,杜陵蘇建、蘇武,上邽上宮桀、趙充國,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賢、慶忌,皆以勇武顯聞。蘇、辛父子著節,此其可稱列者也,其餘不可勝數。何則?

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皆行。

」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譯文》

辛慶忌字子真,年輕時因為父親的關係為右校丞,跟隨長羅侯常惠在烏孫赤谷城屯田,同歙侯作戰,衝鋒陷陣打退了敵人。常惠把他的功績上奏,被授官為侍郎,又升為校尉,率領官兵屯駐在焉耆國。回來後被任命為謁者,卻還沒有什麼知名度。

元帝初年,補為金城長史,被舉薦為茂材,又升為郎中車騎將,朝廷**中有很多看重他的人。後來又改任校尉,升張掖太守,遷徙到酒泉,他所經過的地方都名著一時。

成帝年初,辛慶忌被徵召任命為光祿大夫。又升為左曹中郎將,直到執金吾。原先辛武賢和趙充國有矛盾,後來趙充國家有人遭到殺害,辛氏到辛慶忌時官為執金吾,因兒子殺了趟家人而犯罪,被貶為酒泉太守。

一年多後,大將軍王凰推薦辛慶忌道「他先前在兩郡任官時功跡卓著,被徵召到朝廷後,歷任各種宮職,沒有人不信任嚮往他的。品質行為正直,仁愛勇敢深得大家喜愛。而且還通曉兵事,懂得謀略,威望很大,可以擔任國家的柱石。

他的父親破羌將軍辛武賢在前代名望很大,威播西夷。臣王鳳不宜久在辛慶忌的上位。」於是辛慶忌又重新被徵召任命為光祿大夫、執金吾。

幾年後,因犯小罪被貶為雲中太守,後被重新徵召為光祿勳。

當時多次出現災難變異,丞相司直何武封書上奏說道:「虞國因有宮之奇,晉獻公難以入眠;衛青在位,淮南王只得停止陰謀。所以賢人在朝廷,挫敗陰謀,彈厭變難,可以勝敵於無形之間。

《司馬法》上說:『天下即使安定,如果忘記了戰爭就一定很危險。,如果將領不事先安排好,就不能應付突然的變難;士兵平時不加以嚴格訓練,就不能讓他們以死抗敵。

因此先帝建立了各位將領的官位,由親近的親戚主持內部,外姓的人主持外部,所以奸邪不軌的行為不能萌發而被破壞消滅,這實在是萬代的長久之計。光祿勳辛慶忌躬行仁義遵依正道,和柔沉毅,誠實寬厚,有深謀遠慮。以前在邊郡,幾次打敗俘獲敵虜,夷狄沒有不知道的。

前一段時間有些很怪異的事都出現了,卻沒有得到應證。再加上兵事很長時間都沒有了。《春秋》上說大的災難未來之前就要加以防備,卒慶忌宜居武將官位以備不測。

」這之後辛慶忌就被授官為右將軍諸吏散騎給事中,一年多後被調任為左將軍。

辛慶忌平曰的儀容舉止恭敬謙遜,飲食穿戴尤為節儉,但性喜車馬,標識很醒目,只有這算是奢侈。為國家勇武之臣,適逢天下太平,匈奴、西域親近歸附,敬重他的威信。因年老免官,長子辛通任護羌校尉,第二個兒子辛遵任函谷關都尉,小兒子辛茂任水衡都尉又出任郡守,他們都有將帥的風範。

宗族旁支親屬到二千石的有十多人。

元始年間,安漢公王莽把持朝政,看到辛慶忌本是大將軍王鳳所成就的,他的三個兒子都很能幹,就想親近厚待他。這時王莽剛建立威權,任用甄豐、甄邯來幫助自己,甄豐、甄邯新近顯貴,威勢震動朝廷。水衡都尉辛茂自以為是名臣的後代,兄弟都同在高位,就不很屈事兩甄。

當時平帝年幼,外祖父家衛氏不能住在京師,護羌校尉辛通的長子辛次兄平常就和平帝的堂舅衛子伯很要好,他們兩個人都有遊俠風度,門下賓客很多。等到呂寬的事情發生,王莽就誅殺了衛氏。兩甄誣蠛辛家兄弟暗中同衛子伯勾結,有背棄恩義不滿意安漢公的陰謀。

於是司直陳崇上奏舉報辛氏的宗族隴西辛興等人侵犯欺凌老百姓,在州郡作威作福。王莽就審查辛通父子、辛遵、辛茂兄弟以及南郡太守辛伯等人,把他們都殺了。辛氏因此衰敗。

辛慶忌原本是狄道郡的人,官任將軍後,就遷移到昌陵。昌陵撤銷後,就留居長安。

贊曰:從秦、漢以來,泰山以束常出丞相,泰山以西常出將軍。秦朝將軍白起,是郡縣人;王翦是頻陽人。

建漢以來,鬱郅的王圍、甘延壽,義渠的公孫賀、傅介子,成紀的李廣、李蔡,杜陵的蘇建、蘇武,上邦的上官桀、趟充國,襄武的廉裹,狄道的辛武賢、辛慶忌,都以勇猛威武著名。蘇、辛父子都以有節操著稱,這是他們可以讚許的地方,其餘的不可勝數。這是為什麼?

泰山以西的天水、隴西、安定、北地等地與羌人、胡人很靠近,民間風俗講習武裝戰備,崇尚勇力騎馬射箭。所以有一首《秦詩》說:「君王要打仗,就整理好鏜甲和兵器,和你一同出征。

」可見他們的風氣習俗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現在的歌謠聽起來慷慨激昂,以前的遣風仍在。

3.簡介:

《漢書》一百二十卷,是由十二本紀、八表、十志和七十列傳組成的。所記啟於漢高祖,止於王莽,都是西漢一代的史實,所以叫斷代史(表、志也有不限於西漢的,如古今人表就包括很多漢以前的人物,但這是個別的)。斷代為史始於班固,以後列朝的所謂「正史」都沿襲漢書的體裁。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名士隱者,天文食貨,百官群縣,無所不有。

4.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

5.書評:

史記寫得跌宕,漢書寫得穩重,司馬遷文字更活潑,班固文字更典雅,而且他倆價值觀很不同,班固出身世家大族,小時候有皇帝賜了全套的皇家藏書,所以他不喜歡不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在正統裡的人,比如他絕不會給遊俠貨殖們列傳,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班固了,我也是越來越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