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的影響,三從四德 三綱五常的壞處

時間 2021-08-16 10:17:13

1樓:匿名使用者

[編輯本段]簡介

三綱五常,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英文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出處:《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政治制度。

[編輯本段]三綱五常出處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

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種關係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係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

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

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

西漢武帝時,把符合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製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為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

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為名教出於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

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起到了一定的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

示例:可是像我這樣出身名門,幼讀詩書,對聖人三綱五常之教,不敢稍忘。(姚雪垠《李自成》)

2樓:魔纖纖

出處:《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政治制度。

[編輯本段]三綱五常出處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

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種關係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係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

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

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

西漢武帝時,把符合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製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為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

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為名教出於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

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起到了一定的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

3樓:三國颯

謂之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4樓:成都新東方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三綱說強調的是封建主義人倫的尊卑、主從關係;五常說強調的是處理這種人倫關係的道德準則。三綱五常政治倫理原則的形成,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成熟,因而歷代封建統治者均是將這一政治倫理原則作為治世圭臬的。

無論是三綱還是五常,其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確立和維**定的封建社會尊卑貴賤的等級序列,由此強調等級之分的不可逾越;社會各個方面的關係,不再是相互、相對的,而是依附的、絕對的,只有著卑者、下者對尊者、上者的服從敬順,不見了尊者、上者所應承擔的道德責任與義務。對這一政治倫理原則,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家,都毫無例外地擁護它並圍繞著它來思維,他們逐漸把漢代以來流行的綱常觀念推向絕對化、神聖化,並使之深入廣佈於人心,從而使之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尤其是後期)人倫關係的基本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

封建統治者儘管極力宣揚「三綱五常」,但他們主要是要求卑者、下者遵循。例如,唐朝統治者的治國措施仍是遵照兩漢以來的傳統,提倡尊孔讀經,維護社會已經公認的封建主義綱常名教。唐朝統治者特別推崇「君權神授」的信條,不允許對君權有任何的懷疑。

唐太宗李世民就說:「君雖不君,臣不可不臣。」因為這是「天地定位,君臣之義以彰;卑高即陳,人倫之道斯著。

」因此他要求人臣要絕對服從君主,即使君主罪過很大,為人臣的也要效忠。因為「君臣之義,名教所先」。他譴責秦末的趙高、漢末的董卓,說他們將為「人神所疾,異代同憤」。

理由就是他們的行為違背了「君權神授」的綱常名教。但是,李世民本人在處理具體政治問題時,卻並不拘泥於所謂的綱常名教,使自己的手腳被束縛。他自己殺兄逼父奪取皇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不可否認,作為封建社會道德準則的三綱五常,對封建時代的傳統社會和**政治起到了穩定作用,中國封建社會因此長期延續停滯。但是,到了封建社會後期,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和衰敗,三綱五常逐漸凝固和僵化,它的束縛人們思想和行動的精神枷鎖的負面作用更加突出。明清時代,許多進步的思想家對三綱五常開始進行批判。

經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洗禮,三綱五常逐漸失去了它對社會的影響力。然而,民主和科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三綱五常這個封建幽靈,仍然在封建制度已經被推翻之後而不時地顯現出來,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是不能忽視的。

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壞處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這些東西實際上就是為了把人民約束在封建禮教中,用賈誼的話來講就是用來「愚其民」,使人民安分守己,不去反抗當朝者的統治,這樣就能坐穩江山。但是,這種封建禮教使人們不能勇敢地去追求自由戀愛,女子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地位,還有愚孝、愚忠,這些都是封建禮教所帶來的惡果。

怎樣看待三綱五常,怎樣評價「三綱五常」

其實是好的,但是隻能作為一個道德規範來建議,而不能作為一種制度來強行推廣。道德規範,被統治者所利用。單純從道德規範來說,三綱五常是文化和修養的象徵。一個社會,本來就應該有領導者,有跟隨者 一個團隊,也應該有主導者,有協作者 一個家庭,同樣應該有一家之主。這樣才是陰陽協調,三綱,則明確了這些關係。五常...

古人說的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是什麼

三綱五常 發音 s n g ng w ch ng 解釋 三綱 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 指仁 義 禮 智 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中國傳統禮教中,對於女性的要求比較苛刻,其中所謂的 三從 四德 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那麼什麼是 三從 四德 呢?所謂的 三從 是指 未嫁從父,...

三綱五常的解釋

侯浩涆 三綱為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出自 封神演義 可見,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君主應該成為臣下的表率,父親應該成為兒子的表率,丈夫應該成為妻子的表率,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