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誰說的什麼成語

時間 2021-09-14 00:23:53

1樓:假又何須演繹真

成語解釋編輯

【成語】: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解釋】: 杵:舂米或搗衣的棒。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語典故編輯

【出處】: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詞語辨析編輯

【舉例造句】: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拼音**】: zygz

【近義詞】: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故事】: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

2樓:冬天的娃娃的家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於成為文豪。

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過小溪,道逢老嫗磨杵。

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笑其出。

老嫗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說唐朝大詩人李白,少年求學的時候,長期讀書沒有成果,打算放棄。

渡過了小溪,看見河邊有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棍。李白好奇的問:「老婆婆,您磨鐵棍做什麼呀?」

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的針。」

李白吃驚的說:「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鐵棍,也難以磨成那麼細的繡花針,您怎麼還偏偏找了根鴨蛋粗的鐵棍,就算是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磨一輩子也未必能把這根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說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裡的這一根鐵棍啦,這還是我當年風華正茂之時,一直沒有用過,留下來沒打磨過的,原打算作為廚房做飯之需的燒火棍呢。而且,我並不擔心自己會空耗歲月,也沒有什麼到頭來白忙一場的無聊雜念,只要我還活著一天,就會堅持不懈一天,把自己這根鐵棍磨的比昨天更細那麼一點,最後自然就磨成繡花針了嘛。

」李白聽後很有感觸,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實是可以用持之以恆的刻苦來彌補的,如此一把年紀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來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麼可以因一時的挫折就隨便半途而廢,放棄所追求的理想呢,於是馬上返身回到學院繼續讀書。

一年之後,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謝對自己指點的同時,也看到那根鐵棍真的細了很多。

若干年後,李白終不負天賦才華,寫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詩篇。

3樓:儒雅的

磨杵成針,也可以說成 滴水穿石

4樓:金剛般若菠蘿

李白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誰說的?

5樓:橘汁又撒了

祝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意思: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白話譯文: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事例:

1、西漢有個人叫路溫舒,從小好學,但家裡窮,沒錢讀書,只好以替人放羊為生。有一天,他趕著羊群來到一個池塘邊,見裡面的蒲草一片一片的又寬又長,於是採了一大捆揹回家,晒好壓平,裁得與竹簡一般長,編連起來。

然後他不斷地借書來抄,並做成一冊一冊的,每次放羊就帶在身邊,邊放羊邊讀書,最終成就了大學問。

2、唐朝鄭虔的情形與之類似,他愛寫字,卻沒錢買紙。他聽說某座寺院堆了幾屋子的樹葉,便付了點錢將那裡租下來,然後每日在樹葉上練字。等他把所有樹葉寫完,也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3、清朝史學家、思想家章學誠小時候記性差,常被同學譏笑,但受《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的啟發,他總是告誡自己要「笨鳥先飛」。結果,在百倍付出、看似遲緩卻從不鬆懈的努力中,默默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啟示:所有成功的背後都一定隱藏著與之相應的付出。如果你不下功夫,即使有智慧,也很難成功。如果你肯下功夫,即使智慧一般,也可以成功。

6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做任何事,只要肯下功夫,持之以恆,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編輯本段出處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編輯本段示例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肖明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編輯本段典故

第一個: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

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

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

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

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後來,他也當了**。

第二個:懸樑刺股

這個成語由兩個故事組成。 「懸樑」的故事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 西漢時期,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一頭系在頭髮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

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樑刺股」或「刺股懸梁」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第三個: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7樓:兔子欺負大灰狼

【原文】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 。白問其故,曰:

「欲作針。」白笑其出。老嫗曰:

「功到自然耳。」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譯文】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

一天,趁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

「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

」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成語

8樓:如夢隨行

【拼音】:zhī yào gōng fū shēn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釋義】: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9樓:匿名使用者

鐵杵成針 磨杵成針

10樓:北印枝路綢

鐵杵成針

[tiě

chǔchéng

zhēn]

基本釋義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出處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不是成語

11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是成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釋義]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槌。比喻人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能做成。也作「磨杵成針」、「鐵杵成針」。

[語出] 宋·祝穆《方輿勝覽》第五十三卷載:相傳唐代詩人李白讀書之時;曾遇一老媼;磨杵不輟;問何為;媼答:欲磨成針。白受感動;由此奮發而終有大成就。

[正音] 杵;不能讀作「wǔ」。

[辨形] 杵;不能寫作「杆」。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複句式。

只要功夫深,鐵杵摸成針, 的意思

就是說只要你肯下工夫。就沒有做不成或做不好的事。只要堅持做某件事情,連鐵棒都可以磨成細小的針。形容持之以恆去做某件事,就會成功。性生活要節制。有利於修身養性。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是什麼意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意思 杵 舂米或搗衣的棒。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拼音 ...

關於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出處 宋 祝穆 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 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 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典故事例 第一個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 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 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