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的捧哏和逗哏怎麼演

時間 2021-10-14 22:38:53

1樓:啊健康快

穿針引線

傳統相聲,演員在舞臺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規律;舞臺以桌子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後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側。根據對口相聲捧逗關係位置,我們看見逗哏演員的全身,而捧哏演員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

相聲原本只有戶外演出,進入劇場後,話題常繞著「戲」打轉,名作如《戲劇雜談》、《關公戰秦瓊》等,說到哪兒,演到哪兒。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間便於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裡面不需要身段表演。

捧哏的站穩不動,逗哏的滿場飛,這樣,兩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早期傳統對口相聲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極少有例外。不過到了當代,尤其是近幾年,相聲有小品化的趨勢,一些相聲演員已經不再侷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馮鞏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

當然,絕大多數的相聲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還是符合傳統的,保持相對固定位置不變。

演出形式不同:

一頭沉「一頭沉」是對口相聲裡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形式由兩個演員進行表演。一個演員「逗哏」,一個演員「捧哏」。

「逗哏」、「捧哏」這名詞是從清代「全堂八角鼓」裡面沿襲下來的稱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甲、乙兩個人。甲是「逗哏」,乙是「捧哏」。

由於這兩個演員所表演的人物不同,所擔負的任務,也就是臺詞,是不平均的。一個是主要的敘述人,通常叫「逗哏」,一個是在旁邊輔助對話的,這個輔助對話的就叫「捧哏」的。

表達方法:

「一頭沉」這種形式,在表達事物的方法上,基本上還是採取敘述的方式。在「一頭沉」裡,兩個演員的對話,大多以「聊天兒」的方式進行。

「逗哏」是主要敘述人,把他自己本身經歷過的,或是熟悉的事物,說給「捧哏」的聽,實際上是兩個人共同配合表演給予觀眾聽。

這個敘述人在敘述故事時,也像表演單口相聲的演員一樣,敘述和摹擬表演,進進出出交替進行著。人們稱它是「說法中的現身」。在「一頭沉」裡「逗哏」的表演是繼承單口相聲的表演發展成的,也是有共同特點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逗哏傳統的相聲分為捧哏和逗哏兩個角色,兩個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而說得生機勃勃。

逗哏,曲藝名詞。 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主要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甲」。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合作,通過捧逗的襯托、鋪墊,使敘述中逐漸組成包袱,產生笑料。

群口相聲增加「泥縫」,其作用與「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gén):滑稽,逗人發笑的話或表情

曲藝名詞。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乙」。又稱「量活兒的」。

捧哏的作用

好的捧哏是可遇不可求。捧哏如果想要說好比逗哏的難,但是二者缺一不可。相聲的包袱如果想使響了,鋪墊抖翻縫缺一不可,哪一個環節沒做好都不成,這需要捧逗之間的默契程度,誰離開誰也不成。

當然了,一般的相聲演員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無論是捧哏還是逗哏都要從基本功開始練習的,逗哏的演員也得能捧,捧哏的演員也得會逗。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那在相聲界裡面叫作「瘸腿」。當然了,可能有的演員主攻逗哏,有的演員就天生就像捧哏的,可能就主攻捧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

捧哏的站位

傳統相聲,演員在舞臺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規律;舞臺以桌子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後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側。根據對口相聲捧逗關係位置,我們看見逗哏演員的全身,而捧哏演員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

相聲原本只有戶外演出,進入劇場後,話題常繞著「戲」打轉,名作如《戲劇雜談》、《關公戰秦瓊》等,說到哪兒,演到哪兒。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間便於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裡面不需要身段表演。

捧哏的站穩不動,逗哏的滿場飛,這樣,兩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早期傳統對口相聲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極少有例外。不過到了當代,尤其是近幾年,相聲有小品化的趨勢,一些相聲演員已經不再侷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馮鞏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當然,絕大多數的相聲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還是符合傳統的,保持相對固定位置不變。

捧逗哏的發展史

在對口相聲發展初期,捧哏的往往是逗哏的老師和長輩;而逗哏的則常常是捧哏的徒弟或是晚輩。初學乍練,老師或長輩怕學藝的年輕人說不好,出紕漏,所以站在旁邊拿手捧著點兒。捧好了,滿盤子滿碗,全接住了,皆大歡喜;捧不好,一個沒接住,掉地下了,全「砸」。

可見棒哏的和逗哏的同等重要的

像大相聲藝術家萬人迷給剛出師的張壽臣捧哏,張壽臣又給他的學生劉寶瑞捧哏,劉寶瑞又給唐傑忠捧哏;再有,常連安給他兒子小蘑菇捧,常寶華給他的侄子常貴田捧,等等。大概也就是因為這種原因、這種現象,相聲界的老先生才有「三分逗七分捧」一說。

解放前夕,特別是解放以後,相聲圈內的捧逗關係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個是捧哏與逗哏越來越固定化、專業化,互為捧逗、捧逗合一的傳統逐漸淡化;再一個是,新創作的段子,以逗哏為主的所謂「一頭沉」段子越來越多。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在這一時期,有些逗哏演員聲譽日隆,觀眾對他們的肯定、認同和崇拜,使逗哏演員的位置和作用空前地提高增強起來。

於是,論及捧逗的關係和作用時,在相聲界便又流傳了一種和「三分逗七分捧」截然相反的說法,叫「你幫我站一場」。這就是說,捧哏的作用就是給逗哏的「站」大崗,這**還有一點通力合作、平等相待的成分。

近些年來,捧逗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大的變化。確實是時代不同了,觀眾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相聲的要求也高了,而對捧哏的要求和逗哏的也一樣高。如果捧哏的再搭兩句下茬兒就算完成任務,觀眾真能把你轟下去。

而一些寫相聲的作者,觀念也有所更新,在各藝術門類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他們的作品多是充分發揮捧哏和逗哏二者的聰明才智、兩個人半斤八兩的「子母哏」相聲。再經過一些捧哏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昔日被扭曲的捧與逗的關係和作用,逐漸被擺正,並得到應有的重視。

捧逗之間的關係

好的捧哏是可遇不可求。捧哏如果想要說好比逗哏的難,但是二者缺一不可。相聲的包袱如果想使響了,鋪墊抖翻縫缺一不可,哪一個環節沒做好都不成,這需要捧逗之間的默契程度,誰離開誰也不成。

當然了,一般的相聲演員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無論是捧哏還是逗哏都要從基本功開始練習的,逗哏的演員也得能捧,捧哏的演員也得會逗。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那在相聲界裡面叫作「瘸腿」。當然了,可能有的演員就像逗哏的,那麼可能就主攻逗哏,有的演員就天生就像捧哏的,可能就主攻捧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

相聲這門藝術確實挺邪門兒的,看著挺簡單的,但是真要想學好了真的不容易,確實需要天賦,也需要興趣,還需要後天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一頭沉曲藝術語。 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兩個演員在表演時,一個為主要敘述者,即逗哏; 另一個用對話形式鋪助敘述,即捧哏。由於敘述故事情節以逗哏為主,故稱一頭沉。

子母哏曲藝術語。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相聲表演時,兩個演員(逗哏和捧哏)所承擔的任務基本相同,如通過相互間爭辯來組織包袱等。

德雲社是很大的相聲團體,他們逗哏說的最好的是誰

德雲社雖然是一個很大的相聲團體,但其中說的好的逗哏是大有人在,沒有說誰說的最好,也沒有說誰說的最差,因為大家都在不斷的在進步。但要說逗哏的介紹,倒可以介紹一二。那我們就按 雲鶴九霄 的順序介紹一下吧。首先,雲 字,雲字科要介紹的是大師兄,張雲雷。張雲雷作為 雲 字科的大師兄,他的相聲功底,是從孩提時...

你覺得相聲界最好的捧哏演員有哪些

楊少華,馮鞏,可以稱為大師了。有個人特點能獨當一面。于謙也能單獨挑樑,但特點似乎不算獨特,半路出家基本功應該不強,是大腕但還稱不上大師。于謙,孫越,石富寬,唐傑忠 那肯定是于謙啦,石富寬的高徒 相聲界有的捧哏演員往哪一站就是包袱,趙佩茹 趙老啊 捧哏上頭空前啊 趙佩茹,捧哏大家。朱相辰,馬志存,王佩...

為什麼說相聲 演小品的演員,北方人居多

懿晨寶貝 因為小品和相聲起源於北方,這種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也有地域之分。 銀鴿 地域問題,從古至今北方天寒地凍,接地氣喜劇形式多樣的出樣,證明人們為了生活而進行的各種嘗試,而南方不同,氣候宜人,則更加追求更細緻的戲劇娛樂! 摩登星座說 南方人不大擅長說普通話和相聲。相聲和小品,在北方更有市場和土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