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7-18 04:15:10

1樓:茅香

就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看玉的真偽好壞要燒一些時日才知,看材的好壞要等一些時日才變得出。就是這樣。

放言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閒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其五)。

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詩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2樓:江滬川柯南

看玉的真偽好壞要燒一些時日才知,看材的好壞要等一些時日才變得出。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什麼意思

3樓:孫老闆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的意思是: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

【出處】《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譯文】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卜吉凶。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擴充套件資料

1、《放言五首·其三》創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來表示他的心情。公元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這時元稹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寫下五首《放言》詩來奉和。此詩為第三首。

2、《放言五首·其三》鑑賞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在表現手法上,雖以議論為主,但行文卻極為曲折,富有情味。“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贈”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這就緊緊抓住了讀者。

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曲折委婉。從正面、反面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

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於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

4樓:匿名使用者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要知道是不是真玉,要燒三天才知道;要分辨是不是人才,需要七年的時間。”的意思。

這句話說玉,只是個比譬,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分辨人才,是個長時間的事情。

真正認識一個人,分辨一個人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諺語說“日久見人心”,是同一個道理。

5樓:愛新覺羅氏玄燁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過去認為,豫與章這兩種不同的樹木,小時不易辨識,必須長到七年才能區別開.望採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6樓:大大大大倩倩

意思是,玉的好壞要經歷長時間的火燒,如欲辨別才俊,要用更長的時間。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中的其中一首。深層的含義是告訴人們,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原詩: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話文釋義:

贈給你一種解疑的辦法,不用龜卜和拜蓍,

試玉真假還得三天,辨別樟木還得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7樓:獨守西山餓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看玉的真偽好壞要燒一些時日才知,看材的好壞要等一些時日才變得出.就是這樣.

放言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閒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其五).

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詩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8樓:許你一世梨花白

試玉要燒三日滿、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

辨材須待七年期,王莽謙恭未篡時,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

9樓:匿名使用者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要知道是不是真玉,要燒三天才知道;要分辨是不是人才,需要七年的時間。”的意思。

這句話說玉,只是個比譬,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分辨人才,是個長時間的事情。

真正認識一個人,分辨一個人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諺語說“日久見人心”,是同一個道理。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放言五首(其三) ① 白居易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

10樓:紅茶_簾窱

小題1:從詩歌的前兩聯不難看出,這種方法不是“鑽龜”“祝蓍”,而是“三日”“七年”,即時間。

小題2::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在表現手法上,以議論為詩,但寓哲理於形象之中,詩的頸聯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極通俗地說出了一個道理:

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詩歌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味。

試題解析:

小題1:是指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試題解析:

小題2:詩歌的頸聯是典型的議論,這與一般詩歌的寫景抒情手法有明顯不同。從整首詩歌來看,這首詩也不是一般的抒情詩,而是融入了議論和說理,表現了詩人對世事的洞悉。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猜一生肖

11樓:命定黃昏

你好,答案是馬

屬馬的人的弱點是:遇事急躁,性情固執,脾氣火暴,但事過之後很快就忘記了。最根本的弱點,還是屬馬人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所在,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弱點。

這會使屬馬人有時產生對人不恭,甚至近乎粗暴的態度。屬馬人總是要求別人同屬馬人一樣高速地工作,得不到滿意的效果時,便牢騷滿腹,面露不快。屬馬人總是躇躊滿志,但實施效果差,特別是每當有重大事情需要解決時,屬馬人常幼雅地滿足於微小的成績,並陶醉於其中,而且經常健忘,做事漫不經心,有時話不對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求舟山二日 三日遊攻略,跪求舟山三日遊攻略

一。22號大清早上海坐大巴到定海站,定海其實也沒啥好玩啊,你就街上逛逛吧。再坐公交去沈家門,定海的很多公交車都到沈家門的。晚上住在朱家尖青旅。二。23號一大早就去朱家尖的蜈蚣峙碼頭坐船到普陀山,快艇票價應該20幾,10分鐘到達。晚上回家住中青旅,普陀山進山費是160,五一可能會漲到200。朱家尖 普...

上海三日遊路線帶水鄉的,南京三日遊路線?

時間關係,17日中午到達上海,去烏鎮,西塘時間上肯定趕不及,而且這兩個地方回程車也都在晚上,因為你18號晚上要看演唱會,所以去周莊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中間還可以去蘇州感受一下古典園林的曲徑通幽。17日中午到上海,已是中午,機場大巴可以直達人民廣場。那是整個上海最繁華的地方,美食很多,而且上海大舞臺,歌...

長沙三日遊如何安排 10,長沙三日遊最佳路線

1 橘子洲頭 黃興路步行街 坡子街小吃一條街。住五一廣場附近可以步行過去。2 嶽麓山。在五一路上坐202可以到達。3 世界之窗。從五一廣場坐12路 202路到火車站,在火車站坐136路 158路到。也可以到長沙周邊區看看。比如韶山,當天即可往返。長沙旅遊攻略三天自由行攻略 長沙旅遊攻略三天自由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