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的重大錯報風險什麼意思?重要性嗎

時間 2021-05-05 22:30:20

1樓:匿名使用者

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是在被審計單位中客觀存在的,只能評估不可以改變。

2樓:匿名使用者

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告在審計前報表層和認定層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是在被審計單位中客觀存在的,只能評估不可以調整。

而重要性是審計專案組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出對錯報金額和性質的判斷。是專案組可以自行調整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

4樓:匿名使用者

重大錯報風險指鑑證物件資訊在被鑑證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審計中,先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還是先訂重要性水平

5樓:腿

審計的流程為來審計目

標-審計自計劃-審計證據

在確定總體審

bai計目標時du 就要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了 但是zhi

這個dao跟舞弊有關,不會牽扯到重要性水平

在確定審計計劃時 要有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會考慮重要性水平 如果實際金額高於或者接近重要性水平 那麼認定為重大錯報風險 進行進一步審計程式

重大錯報風險是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的,重要性水平只是為了服務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沒有明確的先後順序

所以這完全不是兩個概念 比如類似與應收賬款 不用確定重要性水平就知道它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因為這個是經驗上發現的 這個專案的風險大,只是在訂了重要性水平後 如果實際還是超過了重要性水平 那麼就用進一步審計程式 比如抽樣改為詳查 或者增加樣本數量

而類似與股本這一類風險較低的的 一開始不會評估為重大錯報風險 只有在訂了重要性水平以後,如果實際金額高於或者接近重要性水平 那麼認定為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進行進一步審計程式

手打不容易啊 鄙視複製黨!!

不想理樓下了 自己去看看審計準則 準則要求在所有審計階段都要實施風險評估程式

6樓:

重大錯報風險和重要性水平是平行的兩個事項,不存在先後的問題。

影響重要性水平的因素之一是可接受審計風險,它取決於客戶風險和所執行業務的風險。

7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都扯淡。。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必須要通過重要性。。。。

沒有重要性如何評估錯報是是否重大。。

從審計流程上也是,先制定審計計劃,這裡面就要制定重要性水平,後面才是風險評估。。

簡述重要性與重大錯報風險的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取決於在具體環境下對錯報金額和性質的判斷。 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反向關係。

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這裡所說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是指金額的大小。(其中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什麼是審計重要性?如何理解審計重要性?

9樓:木木朋的愛

審計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

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嚴重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

在理解這個概念時應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判斷考慮的角度是報表使用人。審計重要性雖然是註冊會計師作出的專業判斷,但是其判斷考慮的角度卻是報表使用人。

註冊會計師在判斷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的錯報或漏報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為依據的,而不是從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或註冊會計師的角度考慮的。

所以,註冊會計師在作出審計重要性的判斷之前,必須在充分了解報表使用人的基礎上評估會計報表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錯報或漏報的容忍程度。

擴充套件資料

審計風險主要**於兩個風險:

一個是被審計單位本身的風險,比如重大錯報風險,這個是在審計之前就有的,註冊會計師無法改變。另一個是註冊會計師的檢查風險。

審計重要性與審計意見型別之間的關係:

根據審計意見型別,審計報告一般可分為四種,即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究竟發表何種型別的審計報告,重要性是註冊會計師考慮的主要因素。若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現被審計單位存在10萬元的錯報漏報,審計報告的型別由註冊會計師對其重要評估。

10樓:亞港全球註冊

審計職能的定義:是指審計能夠完成任務,發揮作用的內在功能。審計職能是審計自身固有的,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關係的變化,審計物件的擴大,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加深和擴充套件的。

審計職能的相關觀點:

我國審計界對審計職能的觀點,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單一職能論」,一種是「多職能論」。持「單一職能論"」者認為,無論是國家審計、社會審計,還是內部審計,它們只有一項職能,就是經濟監督。

持「多職能論」者,一般認為審計除審計監督這一基本職能外,還具有其他,如評價、鑑證等職能。

經濟監督職能經濟監督是審計的基本職能。

經濟鑑證職能,是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及其他經濟資料進行檢查和驗證,確定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否真實、公允、合法、合規, 並出具書面證明,以便為審計的授權人或委託人提供確切的資訊,並取信於社會公眾的一種職能。

經濟評價職能,是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資料及經濟活動進行審查,並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所查明的事實進行分析和判斷,肯定成績,指出問題,總結經驗,尋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徑。審計的經濟評價職能,包括評定和建議兩個方面。

研究審計職能的目的:

是為了更準確地把握審計這一客觀事物, 以便於確定審計任務, 有效地發揮審計的作用和更好地指導審計實踐。

11樓:暖暖的幸福

如果審計披露有誤,有啥補救辦法嗎?

審計中重要性與重要性水平的區別是?

12樓:

樓上說的都不對。

審計中的重要性與我們平常所說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審計專業術語的重要性是指某一交易或事項可能影響利益相關者做決策的程度,重要性與某一事項的金額或性質相關,並取決於特定環境。重要性水平是對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

比如說,審計師可以接受的財務報表錯報為10000元,如果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很高(重要性水平高),則審計師可以接受的檢查風險就越低。

樓主對重要性與重要性水平產生混淆是因為沒有理解重要性的含義,審計的重要性不是說某個專案重不重要,而是對錯報風險的一個衡量指標。

13樓:南風過境吧爸爸

1. 審計的重要性(重要程度)是從財務資訊使用者的角度考慮的,若財務資訊使用者認為某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自己做出經濟決策,這該項錯報是重要的;

2.審計的重要性水平是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容忍的最大錯報,也就是說如果錯報的金額超過了這個重要性水平,就會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3.所以,如果重要性程度大,即很大可能會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此時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容忍的最大錯報就小(舉個例子:如果某個人對我來說特別重要,那我能容忍他被人欺負的程度就很小),即重要性水平就低。

因此兩者的關係是反向的。重要性程度高,重要性水平就低(這裡我們不能按照常規思維來看,審計的重要性水平跟我們平常的理解不同。有無「水平」兩個字差別挺大。

有時候「重要性水平」也會被寫成「重要性」,要根據情景加以判斷。)

ps:順便說一下審計的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的關係:

審計的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也呈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高,說明能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容忍的錯報水平高,比如為100w元,小於100w的錯報可以容忍,大於100w的錯報不能容忍,要全部查出來;相比於10w的重要性水平,100w的重要性水平查詢的範圍要小,查出錯報的概率要比10w的重要性水平高,因此審計風險就較低。)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理解就財務報表審計來說

重要性是:對財務報表具有重要性的專案,會影響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的事項

註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當中根據被審計單位瞭解而確定的重要性水平。這裡指金額和重要性達到什麼歌程度就是重要。

15樓:燈塔市張滿亮

審計中重要性是指審計專案或被審計單位、個人在社會中的影響的程度;

審計水平的重要性是指審計「人或審計單位」的自身素質而言;

上述重要性有本質的區別、(1)對專案而言(2)審計「人」而言。

16樓:

重要性體現為兩個層次:

一是性質上的重要性。是金額雖不大,但性質可能是重要的;

二是金額上的重要性,也就是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作為一個金額上的臨界值來判斷錯報是否是重大錯報。

總結:重要性包含的範圍大於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是?

17樓:angela韓雪倩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卨。這裡所說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額的大小。

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

在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必須注意,重要性水平是註冊會計師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進行判斷的結果。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則意味著低於4000元的錯報不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高於4000元的錯報。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則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

顯然,重要性水平為2000元時審計不出這樣的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即審計風險,要比重要性水平為4000元時的審計風險髙。審計風險越高,越要求註冊會計師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審計證椐,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審計證據之間也是反向變動關係。

值得注意的造,註冊會計師不能通過不合理地人為調高重要性水平來降低審計風險。因為重要性是依據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斷標準確定的,而不是由主觀期望的審計風險水平決定。

由於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存在上述反向關係,而且這種關係對註冊會計師將要執行的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註冊會計師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擴充套件資料:

重要性水平(materiality)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資訊錯報與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報錯弊未被揭露足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在計劃審計工作時,cpa應當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發現在金額上重大的錯報。cpa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需要考慮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瞭解、審計目標、財務報表各專案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財務報表專案的金額及其變動幅度。同時,還應當從性質和數量兩個方面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少,審計風險(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多,審計風險越高。

原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ar)=固有風險(ir)*控制風險(cr)*檢查風險(dr)

現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 = 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重要性水平是財務審計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概念。重要性水平的應用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對於科學地制定審計計劃、確定抽查的樣本規模和提出審計評價意見都有重要影響。如何恰當理解和應用重要性水平對於提高審計效率,防範審計風險至關重要。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貫徹落實《審計機關審計重要性和審計風險 評價準則》過程中,在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和分配、在審計評價時如何運用重要性水平等等方面, 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問題。以下就針對這些問題,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應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條件一般來說,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資訊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弊未被揭露足 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 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審計風險是對含有重大不實事項的財務報表產生錯誤判斷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審計人員可能誤認為財務報表含有重要差錯的風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往往可以重新考慮或增加審計步驟,這些步驟經常使審計人員得出正確的結論。

審計風險的大小受內在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的影響。被審單位會計處理過程中發生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內在風險; 被審單位內部控制系統不能發現和改正業已發生的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控制風險; 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程式時,不能查出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檢查風險。

審計風險由內在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組成,它們之間存在如下關係:審計風險=內在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這就是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並不能在審計結束時以數學形式加以確定,因為審計人員並不知道實際風險,而要用判斷來評價每種相關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的延伸,什麼是重大錯報風險

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 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和一般原則 第十六條指出 被審計單位在實施戰略以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面i臨各種經營風險,註冊會計師應當重點關注可能影響財務報表的經營風險。因此,界定經營風險等影響重大錯報風險的因素,是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前提。經營風險 戰略風險x經營流程風險來自...

審計準則與審計依據的區別,審計準則與審計依據的區別

東奧名師 審計依據和審計準則的區別 1 範圍不同 審計依據包括外部制定的審計依據和內部制定的審計依據 而審計準則主要是指外部制定。2 包含內容不同 審計依據包括法律法規 規章制度 預算 計劃 合同 業務規範 技術經濟標準等 審計準則主要包括法律 法規和規章制度。3 運用的原則不同 審計人員選用合適的...

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區別

雙眼皮沒了 審計主體有區別 國家審計是例如審計署之類的國家審計機關,是國家機構的一部分 內部審計一般是企業審計部門,是用於企業審計的內部組織部門,不具備官方機構的性質 社會審計是第三方中介機構,如常見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承接其它主體的委託審計工作。2.審計物件不同 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機構,其審計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