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前 稅後 未含稅 含稅怎麼區別

時間 2025-07-29 00:11:55

1樓:一騎當後

稅前**:就是交稅前的**;

稅後**:就是攔冊沒交稅後的**,稅前**大於稅後**;

如個人工資,稅前稅後,又如商品稅前稅後等)姿盯含稅:就是**已經包含稅額;

未含稅:就是簡納**沒有包含稅額;

舉個例子說;

採購的商品上的標價一般是含稅的**了,如果要劃為不含稅價則要除以稅率(根據不同的稅率),如17的稅率的話,銷售的貨物100元含17%增值稅則實際貨物的**是元。增值稅(銷項稅)是乘。 。

如100元始不含稅價。則實際貨物的**是100元,稅是17元。含稅價就是117元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稅禪液攜前**即不含稅價,賀伏稅後**即含稅價。

稅後固定**是50萬,即含埋悶稅價,那麼合同的未含稅價=50/(1+稅率)

發票當然是收錢的人的,這個是不變的。

3樓:冬天盛開的水仙

稅前稅後中的稅值得是 所得稅;含稅未含稅中的稅值得是增值稅。

4樓:匿名使用者

發票是由收款人開票,稅是收款人交的。稅後固定價為50萬,交稅後的價,未含稅,就是不包括稅款。

5樓:匿名使用者

稅前**就是含稅**,應繳納的稅費包括在內;稅後就是未含稅。

稅前是含稅還是不含稅

6樓:阡陌上花開

稅前是含稅的。稅前是指你還沒有交稅,所以稅收包含在裡面。

稅後是指你已經交完稅了,所以是不含稅。

含稅價是含增值稅在裡面,稅前是沒有扣除所得稅。

價外稅:含稅÷(1+稅率)×稅率=不含稅。

價內稅:含稅×(1-稅率)=不含稅;稅前-稅款=稅後。

購買或者銷售貨物的時候的**,這個**裡面包不包括稅金部分,如果包含那麼就是含稅,如果要另外加稅點的話,就是不含稅。

要開發票的就是含稅價可通過公式將含稅價折算成不含稅價,即含稅價=不含稅價*(1+稅率),一般的稅率有16%,10%,4%,6%,25%,最常見的是16%的增值稅。

擴充套件資料: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

銷項稅額=不含稅價*適用稅率。

含稅價=不含稅價+銷項稅額。

增值稅是價外稅,所以**時會出現含稅價與不含稅價。

比如:報含稅價11700元,支付金額也是11700元,其實**是10000元[11700/(1+17%)]稅款是1700元。

報不含稅價11700元,那在支付款項時,還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稅1989元,合計支付金額為13689元。

7樓:網友

這個稅前利潤不含稅是指的不含所得稅,當然稅前利潤也不包括增值稅,因為增值稅是價外稅,同時這個稅前利潤的計算過程中的稅金及附加是包括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土地增值稅、文化事業建設稅等。簡單理解就是稅前利潤不含所得稅,稅後利潤就是扣除所得稅之後的利潤。

稅前利潤含稅,放在交稅前。其中所含的是未繳納的稅。稅後利潤不含稅。

稅前」就是「扣稅前」或者「繳稅前」,即還沒有扣稅/繳稅的利潤。

把這個稅理解為(繳納)稅就好辦了:

稅前利潤—(繳納)稅前的利潤。

稅後利潤—(繳納)稅後的利潤。

稅如果繳納了,自然利潤裡面是純的,不含稅了。

8樓:劉巨集珍

如100元始不含稅價。則實際貨物的**是100元,稅是17元。含稅價就是117元了。

含稅、不含稅、稅前和稅後的關係

9樓:網友

稅前**:就是交稅前的**;

稅後**:就是交稅後的**,稅前**大於稅後**;

如個人工資,稅前稅後,又如商品稅前稅後等)含稅:就是**已經包含稅額;

未含稅:就是**沒有包含稅額;

10樓:網友

不能1、含稅不含稅,一般指的是你購買或者銷售貨物的時候的**,這個**裡面包不包括稅金部分,如果包含那麼就是含稅,如果要另外加稅點的話,就是不含稅。

2、稅前或稅後,是指你在繳納稅款的時候的一種狀態,沒繳納就是稅前,繳納了之後就是稅後了。

11樓:網友

比方說買東西吧: 不含稅**就是稅前**,含稅價就是稅後價,與你理解的相反。

12樓:懂視生活

稅前**:就是交稅前的**;

稅後**:就是交稅後的**,稅前**大於稅後**;如個人工資,稅前稅後,又如商品稅前稅後等。

含稅:就是**已經包含稅額;

未含稅:就是**沒有包含稅額;

例如;採購的商品上的標價一般是含稅的**,如果要劃為不含稅價則要除以稅率,根據不同的稅率,如17的稅率的話,銷售的貨物100元含百分之17增值稅則實際貨物的**是元。增值稅是乘等於=100。如100元始不含稅價,則實際貨物的**是100元,稅是17元,含稅價就是117元。

未稅和含稅有什麼區別

13樓:悅悅說法

結論:主要區別是稅金不同。

解析:含稅就是實際**加上稅金,未稅就是不加稅金,稅是購買方承擔,由銷售方代收,然後上繳稅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範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未稅和含稅有什麼區別

14樓:敏敏普法

含稅商品的售價是包含了上繳國家的稅收在內的**,未稅商品的售價就是不包含上繳國家的稅收在內的**。例如原價100元的商品,上繳國家的稅收為10元,那麼含稅售價就是110,未稅售價就是100。實際上在購物時,未稅和含稅的區別就在於消費者是否向商家索要發票,如果消費者需要發票,那麼商家就會報出含稅價,如果不需要,那麼商家就會報未稅價,因為商家開發票需要上繳營業稅收。

含稅價的定義含稅的銷售**是包含了需要繳納的稅金在內的銷售**,一般商品的銷售**都包含了增值稅在內,有些需要繳納消費稅的商品銷售**也包含了消費稅在內。國外的進口商品一般都包含了關稅,甚至有些商品的關稅是國外商品售價的數倍。但是商品的含稅價不包括價外費用,例如安裝費用、裝卸費用等。

不含稅和稅後有什麼區別?

15樓:網友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我們要區分直接稅和間接稅分別說明:

1、增值稅:如果你去過國外,會發現歐美國家超市商品價籤是分兩部分的,乙個是商品**,另外乙個是增值稅。所以人家的**就是不含稅的。

反觀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商店也效仿國外分開標價,結果中國人沒有稅收文化,說商店不是稅務局,沒資格收稅。結果使得中國所有店鋪的標價都只能標稅後**(羊毛出在羊身上,不過是**+增值稅而已)

2、個人所得稅:一般中國人的工作合同,寫的都是稅前的工資,也就是說這個工資是包含你個人負擔的五險一金以及個人所得稅的。換言之就是你實際銀行卡收到的收入是遠小於這個合同標註的數字的。

相反,如果你公司有外籍,你會發現他們通常要求和公司簽訂的合同是稅後收入,也就是說他不管你中國稅法要求他交多少稅,他工資卡每月必須入賬數額不變,而稅款是要公司替他負擔的,這個也就是不含稅收入,也就是稅後收入。

16樓:

不知道你具體是問的什麼。

如果是商品購買的話,那麼不含稅的話,你在計算增值稅時可以直接用不含稅的**直接*17%就可以算出要交的稅;稅後是已交過稅了,你就輕鬆了不用算了。

17樓:劉巨集珍

如100元始不含稅價。則實際貨物的**是100元,稅是17元。含稅價就是117元了。

18樓:網友

不含稅是指不增加稅金在內,比如乙個蘋果或乙份工資,不含稅為5,含稅即為5*(1+具體各種稅率)。

稅後是指已經扣除稅金後的,比如乙個蘋果或乙份工資,含稅價為5,稅後即為5-5*具體各種稅率。

19樓:網友

乙個自己交稅,乙個公司拿你錢交稅了。稅都是你套的,總的說來沒區別。

稅前7500,稅後能淨得多少,稅前7500,稅後能淨得多少

喜愛娛樂的貓公爵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扣除標準 適用稅率 速算扣除數。扣除標準1600元 月 2008年3月1日起調高為2000元 不超過500元的,稅率5 速算扣除數為0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稅率10 速算扣除數為25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稅率15 速算扣除...

買東西含稅與不含稅有什麼區別,發票含稅和不含稅有什麼區別。

顧名思義 含稅價就是 中不但包含商品的 而且還包含商品的銷項稅額 不含稅價只包含商品的 不包含商品的銷項稅額。拿某商品增值稅稅率為17 為例,假設不含稅價為100元,則含稅價就是117元。差額就是銷項稅額17元。銷項稅額 商品的 該商品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含稅價是包括稅金在內的價.不含稅價則是除去稅金...

含稅價怎麼計算翱,含稅價怎麼計算啊?

小蒙談影視 收入達到一定的數額就要交稅,含稅價該怎麼計算呢?現在經濟社會發展非常的快,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也在持續的增加,所以現在很多人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後要交個人所得稅。但是有些人對於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計算的問題並不是太瞭解,而且在澆水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和不瞭解的地方。因為有些單位是直接從你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