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貝克萊的「存在即被感知」

時間 2021-08-11 17:30:07

1樓:仙源渺渺

我們用「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心態來理解:

尚待考問一下,是否能給「心」和「物質」二詞規定什麼意義。人人知道,「心」是唯心論者以為舍此無它的東西,「物質」是唯物論者也以為如此的東西。我想讀者還知道唯心論者是善良人,唯物論者是惡人。

但或許除此以外還有的可說。

這裡羅素說的是譏誚話;因為在西方一般人心目中有個固定觀念:「唯物論者」-「無神論者」=「惡人」。——譯者

我個人給「物質」下的定義也許似乎不圓滿。我願意把「物質」定義成滿足物理學方程的那種東西。也可能並沒有什麼東西滿足這種方程;假若那樣,不是物理學錯了,便是「物質」概念錯了。

如果我們擯棄掉實體,「物質」就得是邏輯結構了。至於它能不能是由事件(一部分是可以推斷的)所組成的什麼結構,這是個難問題,然而決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至於「心」,當排除掉實體之後,「心」必定是種種事件所成的某種集團或結構。這種集團的劃分必定是由我們願意稱作「心的」那類現象所特有的某種關係完成的。我們不妨拿記憶當作典型的關係。

我們或許可以把「心的」事件定義成進行記憶的事件或被記憶的事件——固然這未免有些過於簡單化。於是某已知的心的事件所隸屬的「心」,就是借記憶鎖鏈向後或向前與這已知事件聯接起來的那些事件的集團。

按上述定義可知一個「心」和一塊物質各都是事件集團。沒有理由說一切事件都會屬於這類或那類事件集團,而且也沒有理由說某些事件不會同屬這兩個集團;因此,某些事件可以既不是心的,也不是物質的,而另一些事件可以既是心的,又是物質的。關於這一點,只有詳細的經驗上的考察能夠下決斷。

2樓:路曲心亦直

這是一種主觀唯心的觀點,否認了物質是世界的本源和物質世界的客觀性,認為是人的意識決定物質的存在,事物只有被人感知才能使存在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

3樓:紫★雲★海

馬克思主義應該有所解釋吧,

4樓:匿名使用者

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

巴門尼德的存在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巴門尼德的「存在」

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原話不是如此。也不要以你現在理解的去直接理解這句話,去讀一本正經的哲學史,還原到當時的歷史及哲學環境下,理解了再做思考。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源於 能夠 被說和被想的 與 是者 是同一個東西。的縮寫。首先是是者這個概念來自於希臘文 是 einai 動詞。巴門尼德利用 是 動詞的普...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如何理解

慕夏侯煙 你這種說法根本不對。意識不是這種狀態的產物,意識也跟主觀完全沒有關係。我們所說的意識其實是有關事物的意識,而且是事物直接提供給我們的這種狀態。這種狀態既不是主觀,也不是映象。意識不過是事物顯現出來的狀態,而我們在大腦裡把這種狀態通過文字或者語言表達出來的這種東西。一般我們所說的事物,是一條...

從哲學的角度如何理解「黑洞」這種物質的存在

銘刻 一部關於黑洞的紀錄片,裡說黑洞是人類想象力的盡頭所在,這個想象力還是建立在愛心斯坦或者霍金級別的物理學天才的思想上的。窮盡地球上的物理學知識所能得到的答案是,你只能想象黑洞是個時間無限接近停止的地方,但是時間又不是真的完全停止而只是無限接近停止。畢竟,時間停止能夠想象到的樣子就是電影裡那種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