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孔子 父可不可以以子為師,孔子因為什麼,要以項橐為師

時間 2021-05-06 08:05:53

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孔子主張有教無類,還曾自嘆不如顏回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不是孔子說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出自《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有柬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譯文:學生侍奉老師,應當像對侍父親一樣恭敬,要學習老師的文化知識和道德為人,還要學習老師說話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應該有境外的私交,學生應該有主動給老師柬修的好意。那怕只當了你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作為父親那樣敬重。

簡評:姜太公,西周齊國始祖。又名姜尚、呂尚、呂望,字子牙。

西周初為「師」(武官名)。也稱師尚父。輔佐文王、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

智勇雙全。相傳著有《六韜》、《太公家教》等。

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節錄。《太公家教》是我國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於語言通俗,被認為「淺陋鄙俚」,所以公私藏書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書籍也少著錄。直到清代光緒二十五年(2023年)在「敦煌石窟」內發現了唐人的寫本一卷,後被收入《鳴沙石室佚書》影印出版。

該書收錄《太公家教》共580句計2610字。全書以四言為主,自紿至終貫穿了「忠孝、仁愛、修身、勤學」的思想。本**調「**事師,敬同於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都是崇敬老師、重視教師作用的教誨,很有學習和借鑑價值。

孔子因為什麼,要以項橐為師

3樓:匿名使用者

項橐三問孔子,孔子無言以對,故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所以項橐因機智善問善辯而讓孔子自嘆不如。故事如下:

項橐,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出生在嵐山辦事處碑廓鎮北7公里聖公山下的竹河崖,並有「鋼鐵不入,用茅草葉劙」的超凡故事。曾被大聖人孔子叩拜為師。《三字經》記述: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後世尊項橐為聖公,山因而得其名。

相傳:孔子在魯國設壇講學,門下有**三千、七十二賢人。嘗聞莒國之東南海邊有紀障城,周圍百姓淳厚且皆博學。

一日孔子與**計議東遊,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數乘車馬風塵僕僕來到今碑廓地境,但見山川秀麗,地坦禾豐,這紀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盡興觀賞。

正當與**縱興談笑,策馬東行,見前邊大道上幾個戲耍的玩童躲於路邊,唯有一玩童立於路中不動。此童正是項橐。子路見狀,停車呵斥,還是不動。

孔子在車上探身問道:「無知頑童阻車於路中,是為何意?」項橐見老者出言不遜,心生不快,決計要戲弄一下這些人,就說:

「城池在此,車馬安能過去。」孔子道:「城在何處?

」「築於足下。」孔子見這孩童不亢不卑,氣質非凡,便屈尊下車**,果見小兒立於石子擺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

」「御車馬軍兵。」「小兒戲言,車馬從此過,又待如何?」「城固門關,焉能過乎?

」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這紀障地方的人果真聰慧,連小兒都如此伶俐,只不過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詳察。於是孔子問道:

「卻又如何?」「城躲車馬,車馬躲城?」孔子無言以對,隨繞「城」而過。

孔子與**受此戲弄,怏怏不快。見路邊一農夫鋤地,子路便蓄意戲問道:「農家做何?

」農夫答道:「鋤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

」見農夫答不出,師徒正欲竊喜,項橐從後趕來答道:「我父年年鋤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先生行必乘車馬,想必知馬蹄日抬幾度?」子路啞然。

孔子見小兒聰穎機敏,列國少見,非神童莫屬,便下車細察。「觀你孩童才智過人,今你我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如何?」項橐道:

「不可戲我。」「童叟無欺。」孔子接著說:

「人生於世,皆託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穀,方養眾多生靈,且問小兒,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穀?」項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

」稍一頓,項橐問:「人之體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於目上,天天可見,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無對,依適才君子之約,正要問如何拜師,項橐已縱身跳入旁邊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項橐浮出水面道:

「沐浴後方可行禮,夫子也來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學遊,恐沉而不浮。

」項橐道:「不然,鴨子不曾學遊,反而浮而無沉。」「鴨有離水之毛故而不沉。

」「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蘆圓而且內空,故而不沉。」「鍾圓且內空,何又沉而不浮。

」孔子面赤語塞。

項橐沐浴畢,孔子設案行禮,拜項橐為師,打道回曲阜,從此不再東遊。

後來便有了「項橐三難孔夫子」、「昔仲尼,師項橐」的傳說,「君子之約、童叟無欺」等詞語均出於此。後世尊孔子為聖人,這小項橐也便因之被尊為「聖公」。

子路拜孔子為師的故事?

4樓:慕容黛曦

子路18歲時,恰好孔子游到魯國卞這一帶,遇到子路,孔子長子路9歲,當時已經很有名氣了,要收子路為徒,但子路不買賬,甚至要用劍襲擊孔子。要知道孔子亦不是柔弱書生,孔子的父親是魯國有名的大力士,孔子身高用現在的尺子量也有一米九左右,孔子精通六藝,御射嫻熟,是不會懼怕子路的,當然孔子對付子路只需動「口」就夠了。

孔子問子路:「你有什麼喜好嗎?」

子路說:「我喜好長劍。」

孔子說:「我問的不是這個,我是說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別人又怎麼能趕上你呢?」子路說: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射之,通於犀革。」意思是南山有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後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我本來就有這種能力,何必要再去學習。

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

孔子說完,子路聽懂了,真是聽懂了,趕忙拜孔子為師。

5樓:shao_紫陌

最普遍的介紹:此類事物有幾種:

最推薦的一種:推薦理由: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這樣做的好處:注意事項:

特點是什麼: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

其它含義: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

孔子名言什麼告訴了我們能者為師的道理

6樓:116貝貝愛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處:秦·孔子《論語十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話釋義: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簡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這體現了古賢人的智慧。

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寫作背景: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

7樓:奔跑的窩牛的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樓:依舊_滄桑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照抄的

9樓:果然香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0樓:匿名使用者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孔子為什麼想拜一個漁夫為師?

孟懿子為何會拜孔子為師?

孔子說:——————,可以為師矣

11樓: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12樓:秋護雨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為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13樓:斐友靈

孔子說:「考出教師證,可以為師矣。」

孔子寫的是什麼可以為師唉

14樓:hmm妹妹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全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5樓:p2p網貸知識達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出自孔子的《論語》,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語錄,是由丁往道精選《論語》中一百則,分為「論仁」、「論禮」、「論孝悌」、「論政」、「論知行」、「論教與學」等十二個主題,將孔子對道德、教育、修身、齊家、治國的看法和他的崇高理想系統地表現出來。每篇均加中文註釋、生僻字注音以及全篇英譯、白話文翻譯。

孔子語錄中的名言包括: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翻譯

姬覓晴 翻譯為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 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出自 論語 顏淵 原文節選如下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釋義 ...

我想問問已經為人父,為人母的。為什麼他們給小孩子交學費 買衣服的錢,是對的錢。而孩子自己從自己生活

燕訪 甭管誰花誰錢,錢都是一樣的。看似小事,其實裡面學問大著呢,父母人為的干預子女花錢,尤其是未成年人,很有必要的,當然這與傳統相對無關,如把控不住,就不是幾件衣服的事了,我的對面就是一所中學,小小的年紀,包裡裝著套套,學習好壞我不知,一百二百元的買筆本,更有每天花五七八百的主兒,家裡討不來錢,居然...

曲阜孔子紀念品,在曲阜旅遊有什麼紀念品可買?

紫明 在曲阜還怕買不到關於孔子的紀念品嗎?你到三孔附近去看看,整條街全都是賣孔子紀念品的,實用不實用的全都有。不過,你一定要把你砍價的本事拿出來,因為他們這些賣紀念品的坑的就是你們這些外地人。拿曲阜的煎餅來說吧,簡單包裝的在曲師大里賣八塊,到了那些旅遊景點就翻倍的往 在曲阜旅遊有什麼紀念品可買? 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