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的日常養生之道是什麼呢?

時間 2025-07-28 07:57:00

1樓:網友

日本森下敬一博士曾言:「長生不老是不存在的幻想,但延長我們的壽命卻是真實的。延長壽命的理論和方法儘管很多,但乙個基本的事實卻是公認的,即人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可以延長(或縮短)人的壽命。

而這種思想,最早卻是由東晉著名道學家、思想家、醫學家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提出來的,他明確地說:「壽命在我,而不在神仙。」養生之道,其「訣在於志」,壽命不取決於天命、富貴,而取決於自身,正確的養生原則,在於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量調查表明,只散唯要人們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地預防威脅人們生命的疾病,從而延長自己的壽命。這正是葛洪所說的「養生以不傷為本」、「身體不傷」方可延年的基本理念。這種養生理唸的科學性已經為長壽生物學和預防醫學的研究所一再證實。

葛洪的養生理念是建立在調節日常的生活之中的,他從預防為主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論點,具體論述了傷身的十三個方面,即「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這十三個方面的納洞任何乙個方面,如果傷之太久,都會影響壽命。所以,他進一步指出:

凡言傷者,亦不便覺而,謂久洞掘枯則壽損耳」,「積傷至盡則早亡」。

2樓:小月有愛

葛洪針對這不知不覺而容易產生的「十三傷」,制定了「不傷身」的「養生之方」三十條,其內容如下:唾不及遠;行不及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飢而食;不欲極渴而飲;食不過飽;飲不過多。凡食過則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啖生冷襪叢;不欲飲酒當風;不欲大蠢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願;不欲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竊涼;不露臥星下;不眠中見肩;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鹹多傷心,甘多傷腎。

這些措施,看似繁瑣,實乃簡易,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只要稍加註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習以為常,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但這些生活瑣事,往往又為人們所忽視。

所以,葛洪強調指出「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若能愛之於微」就必然會「成之於告仿櫻著」,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其實,只要自身的免疫力強,任何病邪都難以侵襲,即使被襲,對機體的傷害也會很輕,甚至沒有。增強自身免疫力,是每乙個人終極一生的要務。

葛洪提出「善養生者,必保其精」,這個「精」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人體的正氣(抵抗力),就是所謂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光靠藥物是不能完全預防和戰勝疾病的,我們還要靠科學的生活、運動和營養,這就要從平時做起,於細微之處點點滴滴地培育我們的抗病能力,而這正是葛洪養生理唸的精髓所在。

葛洪在道教養生學的歷史地位

3樓:匿名使用者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塌御返,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繼承和發展了東漢拆薯以來的煉丹法術,對之後道教煉丹術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為研究中國煉丹史以及古代化學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葛洪還撰有醫學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後備急方》三卷,內容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團飢的記載。

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收有其著作十餘種。<>

健康養生之道,養生之道是什麼

能吃,能喝,會運動,會鍛鍊,不生病 身體健康 有追求,有理想,奮發有為,博愛奉獻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是基石,當你個人積蓄了足夠能量,進而追尋這個道,進入生命的更高境界 天人合一 天人相應 順其自然 在就是最大的養生之道 養生最關鍵的還是養心 養生之道是什麼?現代醫學指出,青少年睡眠時間應不少於8小時...

養生之道,是什麼動物,養生之道是什麼

希望在天涯 兔年出生的人是十二屬相中最走運的人之一。正像中國神話中所講的,它是長壽的象徵,是月亮的精靈。當西方人賞月時,屬兔人也可能開玩笑說月亮是一個乳酪球,或者給孩子們講一個月亮的故事。當一箇中國人望月時,屬兔人看到的是月中玉兔正站在桂樹下的一塊岩石附近並拿著長生不老藥。在中秋節賞月時,小孩子們提...

養生之道的意思 詞語養生之道的意思

1 養生之道,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2 出處 莊子 養生主 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唐 成玄英疏 遂悟養生之道也。3 造句 養生之道,莫久行久坐 久臥久聽 莫強食慾,莫大醉,莫大憂怒,莫大哀思,此所謂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養生之道是什麼意思 指 修養 身心,以期保健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