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方法取決於做人的原則,做人做事的方法

時間 2021-08-11 16:56:19

1樓:浮世觀禪

做事和做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奉獻和服務+普遍聯絡+有效行動+影響他人+必要的策略技巧。這樣一個簡單的歸納並不是所要討論的全部,但卻是最基礎的精神。

1.奉獻+服務

無論做人、做事,都講究「境界」,做事的境界取決於做人的境界。所謂境界,體現在兩個方面上,第一:看問題、分析問題必須站得高,看得遠,看到歷史、現在、未來,也看到縱向、橫向的聯絡,看到內部、外部,看到動和靜,看到個體和個體的聯絡,看到區域性和全域性;第二:

解決問題必須能夠擺脫「亂麻」般的種種羈縛,超脫於利益糾纏和矛盾紛爭之外,有戰略的眼光、高超的策略技巧、強大的操作能力;第三:超越問題。它與人生觀、價值觀密不可分。

「無欲則剛、有容乃大」,宋人講「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一點要去「小我之慾」,欲不去,則心不正、意難誠、身難立(中國古語說「公生明、廉生威」,又說「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不公不廉,則昏昏不明,威亦不立,無威則無力,無力則事不成。不僅做官如此,做任何事都一樣),如此則無力無骨,做事自然縛手縛腳,不得從容。所以做事情,第一點就是:

要樹立「奉獻、服務」的基本價值觀和做事的基本態度。立志於奉獻,自然可以超越私慾。我們無法要求每一個人都做到完全地奉獻和服務,但是儘可能地奉獻、服務,卻是我們做事應遵循的第一位的最重要原則。

所以做事情,只要問自己的潛力、能力發揮了沒有,不要問回報。人的價值實現就在於「人盡其才」,而不是「人盡賺其錢」;不要僅僅侷限在自身能做的事情上。我們做不了行為者,可以做組織者;我們自己做不了,可以幫助別人做。

幫助你的朋友改進工作,可以增進友誼;幫助你的同事改進工作,你的同事也會在你遇到難題時伸出援手;幫助你的下級改進工作,他就能幫你分擔更多責任和負擔;幫助你的上司改進工作,你的上司的事業成功自然也會帶來你的事業的成功。

2.普遍聯絡--不要單純地看一件事,還要看到這件事能夠衍生、聯絡的許多東西;

(1)、不再僅僅侷限在自身能做的事情上;(2)、拋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思不出其位」的小農觀念,所以我們的視野就可以開始變得寬闊。正如一個海員看見海鳥就會聯想到陸地一樣,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應該看到與這件事相聯絡的各種可能性,並且儘可能地從中發掘出有價值的工作。這種衍生和聯絡的思想既可以用來做具體的小事,也完全可以用來做驚天動地的大事。

3.有效行動

光有想法而僅僅停留在想法上的人太多,所以「有效行動」的第一個原則是:「有什麼想法,就去做」;做起事來強調這樣的困難、那樣的限制的人太多,所以「有效行動」的第二個原則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想辦法去做」。

你所居住的城市亂糟糟的,你成天想,要是能治理一下就好了。你是個普通市民,沒有名氣、財富和權勢,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做任何事,於是你想歸想,什麼都沒做。為什麼你不能給市長寫封信談談你的感受?

那隻要幾分鐘就可以發出的郵件,如果你這樣做了,如果每一個有同樣的想法的市民都這樣做了,你的城市或許就因此而改觀了。

4.從底層創造,從種樹做起,不要只想摘果、不種樹

許多人不種樹,果子結出來,要去爭。而你呢?一開始就幫著別人種樹,果子結出來,你自然能有優先權。

別人要和你爭,都無從爭起。這樣的說法都太功利,不過沒有「奉獻+服務」的精神,那些太追求世俗功利的人是做不到這些事的。我只是想說明一點:

「奉獻+服務」並不永遠和貧窮同行,在《未晚廬札記》第一卷四十四小節中說到,要得到,首先必須付出。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付出了,必將有所回報。如果方法策略得當,這個回報就會是你想要得到的東西。

2樓:美娜阿

對 如果這個人沒有原則他做事情肯定會不擇手段

3樓:雨慧穎

是的,做人的原則取決於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你相信它是對的,你就應該堅持,而不是老是隨從別人。我的建議用一短語表示,名曰:自主理定一元化。

自主就是由自己做主,理定就是根據道理和事實,既不隨從別人,也不固執己見,而是根據道理。一元化是指採用一致的統一的一種方法,有時幾種方法和意見都很可行,但你必須選擇其中的一種,而不能左右開弓。

4樓:羈旅驛路

做人四句話:把別人當作自己,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作別人,把自己當作自己。

1.第一句「把別人當作自己」:平等待人,真誠待人,想別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第二句「把自己當作別人」: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把自己看作眾人中的一員,有財有勢時不盛氣凌人,失意落魄時不妄自菲薄。

3.第三句「把別人當作別人」:別人畢竟不是自己,不要因為是自己的好朋友就隨便打探他的隱私,不要因為朋友有時沒有幫助你而生氣。

4.第四句「把自己當作自己」:要有主見,走自己的路,不為別人所左右,當然也應該吸取別人的經驗。

二、做事三句話:該做的事按時做完做好,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

1.第一句「該做的事按時做完做好」:認準要做的事一定做好,不苟且,不拖拉。

2.第二句「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認準不該做的事不要動搖,不受任何**,要有所為必須有所不為。

3.第三句「可做可不做的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做事要分輕重緩急,不要為了做一些次要的事而影響了重要的事。

以上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既是原則,就不可能也不必要很細,太細了也難記難把握。只要把握原則(為便於把握,可簡稱為「四人三事」),遇到具體問題自然知道如何應對。按上述的原則而行,便可天天睡得好吃得香(無愧於人也無愧於己)。27

5樓:唐一憨憨

做事的方法與做人的原則是統一的。

什麼才是正確的做人原則」這個極其簡單的要點作為判斷標準,並自始至終堅持用正確的事,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標,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不要撒謊,要正直,不要貪得無厭,不要給他人添麻煩,對人要溫和……」,這些孩童時代父母及老師教導我們的作為人應該遵守的原則,是人人應該知道的,「理所當然」的人生規範。根據這些規範進行經營就可以了。

什麼才是正確的做人準則?什麼是錯誤的做人準則?什麼是「善事」?

什麼是「惡行」?哪些事是能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把這些約束人們的道德,倫理照搬過來作為經營的指標或判斷標準吧。經營也是以人為物件的一種行為,所以,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都不應該偏離做人的最原始最樸素的規範。

人生和經營都應遵守相同的原理原則,而且只要遵守這些原理原則就不會犯大錯------我是這樣單純地思考的。

正因為如此,我才能沒有迷失方向,而是堂堂正正經營,並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做人做事的方法

6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曾文德

做人,做事與管理

瞧,隔壁家的陳阿姨又在恨鐵不成鋼的責罵她那10歲的兒子了。兒子今年讀小學六年級,由於家裡條件較好,又是獨生子的原因,陳阿姨總是寵著他,慣著他,凡事都依著他,使他養成了一個爭強好勝的性格。在班級裡他也算是小霸王一個!

這不,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竟然跟同班同學打了起來。陳阿姨是罵在兒身,疼在娘心呀!她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兒子,導致今天的這場局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管教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取向,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要誠實守信,做人要腳踏實地。其實,這一過程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管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管理者。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正確了,孩子就慢慢的學會如何做人。

「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工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是我中學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老師又在苦口婆心的說:「同學們,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把基礎打好,把**磨練好呀!

」小學階段,我們在父母的教導下,慢慢學會做人。中學階段,老師開始教育我們:你們已經長大了,學會做人後,就要慢慢學會做事情。

那麼,把事做好的前提,就是給自己補充知識營養。每節課,老師都孜孜不倦的給我買你傳授知識,傳授力量。「知識改變命運」老師都殷切地希望自己精心培養的「花朵兒」長大後能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因為桃李滿天下而感到欣慰。

通過「提升自身素質與修養」「擴充套件外界知識面」「精通業務知識」這三方面的學習,打造一個基礎紮實的自己。基礎打好

7樓:匿名使用者

做人難,做事難。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話。的確,人生不易,為了獲得必要的生存資源,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很大的壓力,要自我奮鬥,要參與競爭。

成功者固然躊躇滿志,令人羨慕,折戟沉沙者只能令人同情。如何把握成功的規律、找出失敗的癥結,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順利,是一個人必須經常思考、揣摩的問題。

有人說世事如井水,如何探得深淺,最終達到如魚得水的境地,需要下一番工夫摸清做人做事的門道。門道是什麼?是暗藏的玄機,是成功的潛規則,是成功者用而不言、祕而不宣的手段和心法。

做任何事情,只要摸清門道,吃透規則,掌握方法,就如同寶刀在手,削鐵如泥,也才能胸有成竹,氣定若閒,談笑間辦成你夢寐以求的好事。

許多人要麼把做人做事之道看得過於複雜,彷彿用盡渾身力氣,也無法達到完美;要麼把做人做事看得過於草率,認為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其實,成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的不僅是滿腔熱情、遠大的志向以及不畏艱辛的努力,更需要奮鬥者具備多方面的必要素質,這是成功的前提,否則不管你多麼自信,也只能是徒勞。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做事的方法,光有一肚子大道理,空懷熱切的期盼,或者只是揣著一廂情願的想法,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

同樣,做人做事沒有長遠的眼光,沒有通盤的規劃,走一步算一步,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光有想法,沒有做法」,這樣的人,也大多沒有好的結局。

8樓:匿名使用者

從國學傳承溯源。《大學》開宗明義即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彰顯、發揚之意。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含有高尚、光輝的意思。

第一句話翻過來就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其後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的論述是中華文明對做事取得成功之根本所進行的精闢論斷。

「致知」:要有所成就,必須遵循一定的成長階梯,而通過「格物」進而「致知」是進階邏輯的起點。

從現代管理角度解讀,《大學》的第一段話表達了二層意思:其一,高尚美好的願景;其二,要系統做事才能真正成功(近道)。

現代系統理論認為,由各相互連結的部分構成的整體就是系統。核心思想是各區域性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對整體發揮影響,因此,不可偏廢。

要之,系統做事就是有組織地按步驟、分輕重緩急做事,通俗說就是要會「彈鋼琴」。

從企業層面講,就是對現代管理理念、原則、方式方法持之以恆,有序推進,一是把握節奏,二是分清主次。

從理論層面講,系統做事建立在建構理性基礎之上。所謂建構理性,就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其他人、群體、組織的實踐經驗,總結昇華出來的行動指導思想。建構理性高於實踐理性。

所謂實踐理性,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也即「走一步看一步」,無論是「摸著石頭過河」還是「走一步看一步」,都是為建構理性做準備,是階段性的產物。到了合適的時機,無論個人或團體,都需要對實踐理性的結果予以總結昇華,上升至理論高度,成為建構理性用以指導自己或團體下一步的行動。自己總結昇華不出來,那就向別的個體、團隊、組織、民族、國家借鑑學習。

否則,任何個人或群體將會陷入停滯不前的死迴圈。

明德戰略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把推行系統管理作為自己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國企業界全力倡導系統管理理念。

明德戰略創始人婁勇坦言,倘若繼續輕視系統做事的習慣與能力,整個民族將會為此付出不可承受之代價,也不可能得到外部世界的承認,國民如此,中國企業也不會例外。

明德戰略認為,在今天全球化衝擊的世界,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之間、落後企業與先進企業之間的管理差距,早已不是什麼有沒有新鮮的管理制度、出奇制勝的競爭手段這樣一招鮮的「管理法寶」,中國企業要想獲得任何一家世界先進企業的所謂管理祕芨,都可以輕而易舉,不是問題。真實的差距是你有沒有系統做事的能力,你的企業是靠制度、文化、機制在管理還是靠老闆/ceo的靈機一動亦或《三國演義》的心機、「雍正王朝」的權術在管理,這才是差距。

為幫助中國企業培養系統做事習慣、提升系統做事能力,明德戰略傾力開發出享有智慧財產權的企業管理系統提升[echo]模型,該模型由四個層面構成,分別是:

e:企業家能力提升(entrepreneurship promotion)

c:公司治理結構完善(corporation governance perfection)

h:習慣與文化變革(habit & culture change)

o:組織動態優化(organization dynamic optimization)

其中:e:企業家能力提升(entrepreneurship promotion)核心點為:

1) 企業家能力提升必要性

2) 企業家的三種能力

3) 企業家能力提升路徑

c:公司治理結構完善(corporation governance perfection)核心點為:

1) 公司治理結構定義

2) 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必要性

3) 公司治理結構變革

h:習慣與文化變革(habit & culture change)核心點為:

1) 習慣與文化重塑內容

2) 習慣與文化重塑步驟

o:組織動態優化(organization dynamic optimization)核心點為:

1) 組織動態優化的內涵

2) 企業組織的層級控制

3) 組織動態優化的步驟

[echo]模型已在多家中國企業得以全面或部分推行,效果顯著,深受讚譽,並正在得到全社會更加廣泛的認同。

做事與做人的名言,做人做事的名言

峰迴路轉 1 為人處事學問深,這潭深水,讓人畏懼。如何與人交往,該掌握哪方面的知識,此文一一作了回答。要有一顆平常心,要心胸寬廣,要會說好聽話,同時還要學會八面玲瓏等等,如若學會文中所言的觀點,就會在商場與職場中取得好成績,消除許多煩惱。2 為人處事,必須能屈能伸,可方可圓,外表大度圓融,內心見稜見...

儒家的做人準則是什麼,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韶溪智爾琴 儒家講作為一個 人 具備最基本的做人準則,對你生存其間的自然 社會,做出應有的回報和貢獻,是必須而且可能做到的。君子是指什麼?小人指什麼? 翠雲綠水三少爺 君子 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稱謂,是和 小人 相對立的,指的是那些自認有學問,有道德的,而且又是在政治權力周圍的知識分子,既是道德家,...

做人的原則在哪,做人的原則有哪些?

iyou風 做人的原則,那麼就是要有底線。個人覺得要有自己的判斷標準,還有要善良。 騎彰 做人的原則在不觸發法律,不打擾社會不易的去踩踏別人的底線 學習者 做人的原則,我覺得就在你的內心裡面,在你的道德底線裡面,做一個人就是要堅守自己的道德標準。 在廣利橋讀西遊記的喜鵲 學做人很簡單,學做人很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