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賓語前置 文言文的 ,在文言文中,什麼叫做賓語前置

時間 2022-03-11 07:35:14

1樓:匿名使用者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樓:賴淑然建森

賓語前置就是賓語移置在謂語之前。在文言文中,賓語前置有下列五種情況:

1)、疑問句賓語前置--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沛公安在?(《鴻門宴》)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2)、否定句賓語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詞作賓語,則賓語前置。

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論積貯疏》)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3)、敘述句賓語前置--敘述句賓語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詞作標記。

宋何罪之有?(《公輸》)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賣柑者言》)

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賢令》)

4)、介詞賓語前置--把介詞賓語移到介詞之前,起強調作用。(注:一般出現在疑問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繼日。(《孟子·離婁下》)

二,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2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分析此句中的「於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後者「於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⑵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24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2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於」;「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三,定語本來也是放在要修飾的詞前做修飾語的啊~應該是定語後置吧?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

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

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2)、"中心詞

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3)、"中心詞

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3樓:閉君勇谷芹

在文言文中,什麼叫做賓語前置

4樓:sui風如影

賓語前置就是文言文中把賓語放在謂語動詞前的一種語法現象。賓語前置必須符合以下幾種條件: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如,大王來何操?(操何)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如,時不我待(待我),莫肯我顧(顧我)。

3,用"是″"之″等虛詞把賓語提前。如,唯馬首是瞻(唯瞻馬首),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

4,介詞賓語前置。如,吾誰與歸(與誰歸),餘是以記之(以是),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向東向南)。

在文言文中,什麼叫做賓語前置

5樓:公孫曜兒板妙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文言文中的「賓語前置」是什麼意思?

6樓:

文言文中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

賓語前置的幾種情況: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介詞賓語提前:

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於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特殊結構:用"之"、"是"將賓語提前。

普通賓語前置: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賓語前置總結 :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

例句:是以必得躬歷山川。介賓短語「是以」中「是」是「以」的賓語,賓語前置。正常的語序應該是「以是必得躬歷山川」。譯文:因此一定要親自登山涉水……《治水必躬親》

7樓:匿名使用者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

《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岳陽樓記》:「臆!

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普通賓語前置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

「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型別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

「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

」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 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相當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餘欺也。

(不欺餘) (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

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8樓:沙葉講語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賓語前置句

什麼是賓語前置什麼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文言)

9樓:匿名使用者

如「古之人不餘欺也」,意思是古人沒有欺騙我,「餘」就是我的意思,是賓語,但位於「欺」的前面,就是賓語前置句

先把句子翻譯一下,就能發現是不是賓語前置了

文言文中滿足賓語前置的條件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常見到的文言文中滿足賓語前置的條件是這三種情況:

1、看到句子中有「奚、何、安」之類的疑問代詞,注意它們一般是前置的:「奚(何)以知其然?」;「沛公安在?」...

2、看到句子中有「莫、不、未」之類的句子,一般是否定句,注意其中的代詞賓語一般是前置的:「不之戒」;「莫之或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固定結構:唯...是...——「唯命是從」;「唯馬首是瞻」

何...之...——「何陋之有」;

文言文中賓語前置稱什麼倒裝句?

文言文中什麼是賓語前置 什麼是狀語後置?不要複製的

11樓:清風賴賴

謂語一般是動詞。

賓語是謂語的動作物件,而狀語是修飾謂語的。

正常語序應該是「她正在穿衣服」,穿是謂語,正在是說明穿的狀態,所以是狀語,狀語放在謂語前面;而衣服是穿的動作物件,所以是賓語,賓語放在謂語後面。

在文言文中,將賓語放到謂語前面,就是賓語前置。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忌不自信」,「自」前置,應該是鄒忌不相信自己,自己作為賓語提前;

將狀語放到謂語後面就是狀語後置。例如,《促織》中「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另外還有介詞的賓語前置,理解跟謂語的賓語前置一樣。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坐以待斃」這些詞中,以是介詞,正常語序應該是 以嚴律己、以寬待人、以坐待斃,賓語提到前面,構成介詞的賓語前置。

文言文是什麼?文言文的歷史,文言文是什麼?文言文的歷史

文言文應該是古代人按照當時的說話習慣所記載下來的文字,其時間越接近現代,則內容越接近白話。 文言文應該是古代人按照當時的說話習慣所記載下來的 文言文是習慣所記載下來的文字. 點解你係咁 文言文 是相對於 白話文 而言。文言文 第一個 文 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 是寫 表述 記載等的意思。文言 即書面語...

什麼是文言文,什麼是文言文?

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它指的是 五四 運動以前歷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 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

文言文是什麼?什麼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 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 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 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