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的區別 各為何人所作

時間 2021-08-30 10:37:23

1樓:匿名使用者

2樓:

據有關書籍介紹,《三十六計》沒有真正的作者。

之所以沒有固定的作者,要談到三十六計的來歷。三十六個計謀,大部分來自孫武的作品《孫子兵法》中,是由後人在研讀《孫子兵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其中戰例則有國內外各處的。另,部分計謀則來自後人對部分近代或當代戰役想出來的。

所以《三十六計》的著作過程經過了許多年代和許多人的智慧結合,沒有單一或固定的作者。

關於《孫子兵法》的作者與成書,學界眾說紛紜。我們認為,此書的作者應為孫武,其後學曾對之進行過校理;「十三篇」成書的時間為春秋末期

關於《孫子兵法》的作者與成書,自宋以來,人們就爭論不已。概括起來,主要觀點有如下幾種:

1、成書於春秋末,孫武著。漢司馬遷《史記》、曹操《孫子略解》、明宋濂《諸子辨》、胡應麟《四部正訛》、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孫星衍《孫子十家注序》等,都持此觀點。

2、成書於春秋末,本於孫武,成於孫臏。明吳興鬆筠館主人在《孫子參同序》中提出這一觀點。今人陳啟天在《孫子兵法校釋》中進一步提出,「武之兵法授之於臏,臏即據之撰十三篇」。

日人武內義雄亦認為十三篇不出於孫武,而出於孫臏。

3、成書於春秋末,伍子胥著。認為孫武即伍子胥,孫臏乃伍子胥之後,居阿、鄄之間,改姓孫。清人牟庭在《校正孫子》中提出這一觀點。

4、成書於春秋末、戰國初,山林處士所為。南宋葉適在《習學記言》卷四十六《孫子》中即持這一觀點。

5、成書於戰國,非孫武所著。據歐陽修在梅堯臣《〈孫子注〉後序》中稱,梅堯臣認為此書乃「戰國相傾之說」 ,非孫武所著。清人全祖望等贊同。

6、成書於戰國,孫臏著,孫武與孫臏為一人。中國學者錢穆與日本學者齋藤拙堂即持此說。今人金德建在《古籍叢考·孫子十三篇作於孫臏考》中亦認為《孫子兵法》的作者為孫臏。

7、不可得而知。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稱:「孫武事吳闔廬而不見於《左氏傳》,未知其果何時人也。

」清人姚際恆《古今偽書考》亦認為,孫武及《孫子兵法》「皆不可得而知」。黃雲眉《古今偽書考補正》:「孫武之有無其人雖未暇定,而十三篇之非孫武書則固無可疑者。

」8、「十三篇」作者是孫武,但孫武不是田書之孫,而是田無宇的長子田武子開,田乞、田書是其弟。今人田昌五先生在2023年山東臨沂召開的第三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上提出這一觀點。

2023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同時出土,證明《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不是一書,《漢書·藝文志》將《吳孫子兵法》與《齊孫子》分別著錄是有根據的。但關於《孫子兵法》的作者和成書問題的爭論仍未停止。李零認為,《孫子兵法》不是春秋末孫武親著,而是「孫子學派」軍事思想的記錄,成書過程大約從春秋末期的吳國開始,到戰國時的齊國,經過長期整理於戰國中期成書,其中不能排除孫臏參與了對此書整理的可能性。

郭化若認為,《孫子兵法》是孫武的門徒等根據孫武的著述整理而成,其思想體系屬於孫武,成書時間大概在春秋末至戰國初。楊丙安、陳彭則認為,《孫子兵法》奠基於春秋,基本完成於戰國,定型於秦漢。

我們認為,《孫子兵法》應為孫武所著,在春秋末期既已成書。其後學雖曾對之進行校理,但這種校理是在《孫子兵法》已經成書的基礎上進行的。

明確記載《孫子兵法》作者與成書時間的,是《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其中講到:「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

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又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闔廬三年(前512年),吳軍在攻克楚城舒(治今安徽廬江縣西南)後,就想攻打楚國都城郢(在今江陵西北),「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

』」同書《伍子胥列傳》中有相同記載。這些記載告訴我們:《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他在公元前512年攻楚之前即已為吳國「將軍」。

關於孫武獻書的時間,後漢趙曄撰《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明確記載是在闔廬三年,與他勸阻吳王攻郢是在同年。這一時間與《史記》相印證,應是比較可靠的。至少至今尚未發現能否定這一記載的確鑿證據。

又據《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闔廬九年,「吳王謂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對曰:

『楚將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闔廬聽之。

」於是有吳楚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或說今漢川北)之戰,吳軍「五戰,遂至郢」。另據同書《孫子列傳》和《伍子胥列傳》記載,孫武參與了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的謀劃,在吳國稱霸中,他們都是有功勞的。

宋以來否定以上記載的主要理由大致有三:一是《左傳》等典籍中沒有關於孫武事蹟的記載;二是春秋時期無私家著書;三是春秋時期沒有《孫子兵法》中所說的那麼大的戰爭規模。對此,我們須做一簡要辨析。

關於《左傳》、《國語》等先秦典籍中無孫武事蹟這條理由,明代宋濂在《諸子辨》中已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春秋時,列國之事赴告者則書於冊;不然,則否。二百四十年之間,大國者秦、楚,小國者越、燕,其行事不見於經傳者,有矣,何獨武哉!

」另外,孫子事,《左傳》、《國語》中沒有記載,但其他先秦典籍中卻有,單據《左傳》、《國語》斷其有無,而置其他典籍於不顧,也是不妥當的。如《孫臏兵法·陳忌問壘》,《尉繚子·制談篇》,《荀子·議兵篇》,《韓非子·五蠹篇》等,對此均有記載(詳見本書第二章)。這說明,此前確有孫武其人,其人確著有兵書。

參考資料:http://book.

news.sina.com.

3樓:匿名使用者

常說的孫子兵法應為孫臏所著,三十六計就沒有確切作者了,應為後人整理吧.

4樓:掌婧

孫子兵法乃孫武所著,三十六計最早於2023年在地攤上被人發現,可能是清人所著。

5樓:匿名使用者

孫武,孫臏寫的《孫臏兵法》

6樓:

《孫子兵法》是孫武所作,

《三十六計》相傳即孫臏寫的《孫臏兵法》.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孫子兵法十三篇和三十六計的區別?

封詩喬朝雨 孫子兵法 全書就是要 那讓人能 立於不敗之地 的用兵之道。這種格局裡的道性就是那能遏制對方的道理,並能讓自己的道理舒展的能力。涉及的是真實意義上的軍爭,也就是可競爭的雙方都有贏的可能性的生死搏鬥,並非如斬上將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形勢。它的要義在於揭示能夠使眾多計策發揮出來的事態和境界。三十六...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什麼關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是哪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是三十六計的源頭。三十六計是從孫子兵法等古代兵法中總結出來的。更加具體,更加實用,可操作性較強。三十六計是支流,他們都是中國古代戰略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很強的借鑑和指導價值,至今被各行各業廣泛運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擴充套件資料 三十六計內容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 敵戰計 攻戰...

孫子兵法的內容是什麼,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內容是什麼?

慎戰,不要輕易發動戰爭 若戰,則儘量不戰而趨人之兵,此乃善之善者 戰爭一旦打響則務必全勝。孫子說,不知用兵之害者,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即使作為一名偉大的軍事家,孫子也不是一位好戰的將領,因為孫子深深的明白戰爭給國家給人民帶來的危害。1.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翻譯 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