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號戰列艦主炮為什麼是二連裝的

時間 2022-01-11 19:30:11

1樓:

首先 為什麼是4*2 不是3*3 這個問題涉及德國戰列艦的設計思想 理論上說在炮數一定的情況下 炮塔越少 越有利於集中防護 減少裝甲重量 而炮塔多的好處是能同時應付多目標 德國海軍當時的現實情況是 戰艦製造工藝不錯 但是數量上沒有希望和英美比肩 因此俾斯麥的設計上側重於全面防護和同時應付多目標的能力 這造就了俾斯麥的整體佈局以及後來孤單英雄式的作戰方式

其次 當時戰列艦主炮的製造是個巨大工程 有點類似今天的航天業 德國在381炮上花了血本 並且只到戰爭結束 也沒有製造出更好的炮了 另外德國人對戰列艦主炮的追求不一樣 德國戰列艦主炮使用的高速輕型彈 要求高精度而不是遠射程大威力 這種追求顯然不是一味加大口徑就能實現的 而且人類歷史上戰艦炮戰最遠命中奇蹟就是沙恩級的11寸炮創造的

再次 蒙大拿的定型設計是 4*3 而不是 4*2 這個理念又不一樣 這個設計的宗旨是火力最大化 這是美國人在二戰中後期一種對自信的表達

最後 關於萊茵演習 我覺得像俾斯麥級這樣的戰列艦 由於前面講到的設計理念 他並不適合用來拉戰列線和敵人對壘 單艦遊擊的戰鬥方式比較好 集中起來使用 對手也就可以集中力量對壘 反而死得更快

2樓:行走天下

德國的海**炮好像最大口徑就是381mm的了。其實德軍主要發展陸軍了,海軍和空軍並不是特別關注,再加上海軍的作戰原則有點像海盜,主要是破襲盟軍的海運線而不是艦隊決戰,而兩連裝炮塔是英國海軍巡洋艦的標準炮塔,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渾水摸魚,讓商船在遠距離誤以為是盟國海軍巡洋艦而送上自己作為俾斯麥號的戰績。

3樓:匿名使用者

戰列艦的火力設計必須要和戰列艦的機動性和防護力取得妥協。如果安裝更大的火炮,那麼在同等排水量的條件下,防護就必須犧牲,如果增加排水量,即機動性又會下降。德國當時研製的就是380毫米火炮,即使不考慮戰列艦因素,研製新的大口徑火炮花費的時間精力相當可觀,完全是得不償失。

雙聯和三聯的問題完全是重量因素,12門火炮的設計比8門火炮設計的戰列艦在排水量上不是大一點,而是要大很多很多,蒙大拿是不正常的圖紙設計,沒有參照價值。正常的戰列艦主炮佈局要麼是4座雙聯,要麼就是3座3聯,各有優缺點。

4樓:明天就考試了

德國的造船工藝在當時不算先進的。因為工藝和設計問題,和相同火力的美英戰列艦相比,俾斯麥號的重量要大得多。如果再增加火炮數量和口徑,必須再增加戰艦的重量和體積,必然減低航速,這對於德國海軍的戰術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因為德國海軍整體力量遠遜於英國,所以德國戰列艦必須比大部分英國戰列艦速度快才行,這樣才能避免被群毆。

5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製進度,儘量採用現成的技術。主炮採用雙聯裝380毫米52倍口徑艦炮,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揹負式佈局,艦橋前後各佈置兩座。其主炮射速很高,達到3發/分,這是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

主炮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 。。俾斯麥號當時為了保險採用一戰時期現成技術行不!再說你更換更大口徑整個船體都給改了當時俾斯麥其他各類主炮去那提供更大空間

6樓:沉醉不知家何處

很簡單,德國人技術不行,還有設計思路有問題。

俾斯麥的設計思路就是一個海盜船,要求是跑得快,射速快,這就帶來兩個問題,一個是俾斯麥的輪機數量有要求,還有就是火炮型別也有要求。

由於德國的輪機技術不強,和英國同等功率的輪機體積比英國大得多,為了達到設計的30節航速,只能把輪機艙做的很大,佔用了大量的船體空間,導致留給火炮的位置過於靠近船首船尾,船首船尾大小嚴重限制了彈藥庫和火炮座圈變小,無法安裝16寸的火炮(除非單裝炮)。

火炮為了達到快速射擊的要求,火炮的炮栓設計和其他國家不同,火炮尾部特別大,也佔用了很大空間,如果繼續採用這種設計16寸火炮的大小更是讓人無法容忍,也沒法做到放置大口徑火炮。

俾斯麥號戰列艦沉船為什麼沒有炮?

7樓:

火炮的安裝是在戰艦主體建造完畢後 吊裝進的首先 船體要有揚彈機 安裝在炮塔下方 地井裡地井連線下方彈藥庫

最下層是彈藥儲藏室 然後利用揚彈機 將炮彈傳送到上一層的炮塔內 裝填發射藥後才能發射

而炮塔如果是直接鑄造或者鑲嵌在這上面 會使施工等產生諸多不便都是炮塔在艦體完成後 吊裝 再輔以鉚釘 焊接等 將其固定置於俾斯麥號 因為重傷而自沉 前後幾座炮塔基本都被打爛了但是並不是因為**所致 所以在下沉時候 因為船體並不是水平下沉 被打爛的一些零件會在船體傾斜後自己先沉入海底

重申一遍 俾斯麥號是自沉的

英國佬只是在吹噓而已

上層建築物以及所有火力均被摧毀了而已

俾斯麥號 二戰最好的戰列艦 沒有之一

8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兩個人是胡說.

如果炮塔被炸殉爆的話,連船都破碎了,不可能儲存下基本完整的船體。

炮塔的問題,本身炮塔並不是完全連線在船上的。他是船體預留下炮位的大圓洞,然後把整個炮塔放在洞裡。沒有任何連線。

當俾斯麥號沉沒時,船體翻轉倒扣,原本就是放置上去的炮塔因為重力就會脫落(船體還有浮力,而炮塔基本上無浮力,炮塔很快就沉入海底,而船身則緩慢下沉)。

9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5月27號上午10點40分,科學探險小隊乘坐凱爾迪什號俄羅斯海洋研究船來到了沉船地點。詹姆斯·柯麥隆率領的這支小隊共有32人,由科學家、歷史學家以及俾斯麥號倖存者組成。凱爾迪什號攜帶了兩個深潛器:

「和平1號」和「和平2號」,它們都可以潛入兩萬英尺(約6100米)的深水。

在來到德國基爾之前,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一年的準備。5天前,和當年的俾斯麥號一樣,探險隊乘坐研究船,沿基爾運河航行。5月28日凌晨5點45分,探險小隊的兩架載人探測器開始向著3英里深的海底自由下落。

下降過程需要花上3個小時,自由下落16,000英尺,才能抵達海底。當年,同樣的旅程,俾斯麥號只花了10分鐘。在浮力和水壓的作用下,俾斯麥號船尾斷裂脫落,船體俯衝而下,像一顆35,000噸重的鋼鐵炮彈,徑直衝向海洋深處。

俾斯麥號在海底撞出一個大坑,殘渣碎屑四處紛飛,形成了巨大的煙雲。它撞上了海底火山的側面,並沿著山體下滑,在海底的溼泥中拖出一道深槽。船體推擠著前方的海床,以排山倒海之勢一頭扎入海泥之中,沿斜坡下滑了三分之二英里。

強大的海流撕落了這艘旗艦的船橋。在船體的猛推下它翻了個身,倒立起來,就像一幢4層樓高的建築從天而降。

詹姆斯小組根據建造設計圖製作了俾斯麥號每處甲板的詳細圖表。德國老兵卡爾的崗位在祕密通訊室:「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對來自外面的任何通訊和情報進行分析,書寫海軍總部和總指揮之間的基本通訊。

副官的艙室在隔壁,他會口述命令和其它資訊讓我處理。比如希特勒5月15日登船的時候,他就告訴我希特勒將在何時、何處登船。下面的事情我們一點都不知道。

我們都很天真,從來不問,他們也從來不告訴我們。」

俾斯麥號上裝備了4座口徑15英寸的巨炮,由於它們完全靠重力固定,因此當戰艦傾覆的時候它們沉入了海底。每座炮的長度都超過了100英尺,重量約為1,900噸。如今,艦炮沉默了,炮管成了海葵的家,防空炮仍然直指天空。

潛水器來到了位於船尾的機庫。俾斯麥號上有4架阿拉朵-196型水上飛機,可以藉助彈射器起飛。但開啟機庫的門,裡面只剩飛機殘骸。

在大海戰的前一天晚上,艦長曾想把儘可能多的情況和報告通過水上飛機送回基地,船上的人也都把便條或信件交給飛行員,希望帶給自己所愛的人。可是起飛彈射器出現了無法解決的故障。所以最後飛行員也沒有離開。

海戰中,機庫被直接擊中。

潛水小組也看到了位於艦尾最末端的巨炮。在俾斯麥號的最後時刻,卡爾、沃爾特和海因茨就曾躲在它的後面。潛水小組看到英國戰艦發出的炮彈大多數擊在左舷,所以這一側的上層甲板受損嚴重,火焰剝掉了漆面。

探測器發現了一個好像是炮彈炸出來的洞。有一種穿甲彈重達一噸,飛行速度是音速的2.5倍。

擊中目標後,彈頭刺穿裝甲拋擲出致命的霰彈,並以亞音速丟擲被稱為「車輪」的裝甲碎片。霰彈和碎片會進一步穿透內層的牆壁,釋放出更為致命的霰彈。在約百分之一秒後,彈頭在船體內部**,有巨大的殺傷力。

德軍和英軍在當時都使用了同一型別的穿甲彈。但真的是英國人的炮火將它擊沉的嗎?據倖存的德國海員說,俾斯麥號是根據上面的命令自己炸沉的。

他們更願意相信,即使在最後的關頭,也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

「戰艦無法再移動,我們將戰鬥到最後,元首萬歲。」這突然的訊息震驚了所有的人。艦長林德曼的話也像宣佈了死刑。

船員們已準備好在黎明前做最後一戰。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分析戰鬥痕跡,解開歷時60多年的謎題。他們將對俾斯麥號進行徹底的損傷檢查。

在船首,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彈頭被發現了。最初胡德號被俾斯麥號擊沉時,威爾士親王號也遭受重創,但在絕望的反擊中,炮手給了俾斯麥號關鍵性的一擊。炮彈從左至右穿透艦首,留下一個六英尺寬的豁口。

雖然被擊中的位置高於吃水線,可洶湧的風暴向俾斯麥號內部灌入了大量海水。另一發炮彈擊中了側舷裝甲的下方,海水灌入一個鍋爐室,使船體向左傾斜了9度。這樣的損傷使得當時的艦長林德曼無法再全速前進,這最終決定了俾斯麥號的命運。

在尾舵的機房裡,他們又找到了一個扭轉歷史的魚雷彈洞。當時的英國飛行員中有很多之前並沒有開過旗魚飛機,也沒有戰鬥經驗。當時天很黑,天氣也非常惡劣,他們用了兩個小時才找到俾斯麥號,隨即從左右兩舷攻擊。

他們駕著又舊又慢的飛機在俾斯麥號上空飛行,對抗著防空炮火織成的密集的火力網,竭盡全力組織進攻。一次次貼著海面逼近,緊挨著甲板拉起來,穿過防空火力網,升入雲層。他們盡一切可能使魚雷攻擊船體的側面,如此無畏的攻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常罕見。

俾斯麥號成功地躲了無數的魚雷,只有一枚除外。這唯一的一枚魚雷居然命中了右舷的方向舵,使俾斯麥號只能在原地打轉。這是致命的一擊。

船員盡最大努力想進行修復,可咆哮的海水一湧而入,把他們推了回來,甚至根本無法瞭解損傷情況。俾斯麥號的指揮官盧金斯當即拍發了一封簡短的電報給德國海軍指揮部:「戰艦無法再移動,我們將戰鬥到最後,元首萬歲。

」這突然的訊息震驚了船員和船上的無線電通訊員。電報內容在船員間迅速傳播。凌晨,艦長林德曼宣佈船員可以到儲備庫裡隨意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他的話就像宣佈了死刑。

船員們在黎明前已準備好最後一戰。

破曉後,英國海軍上將托維首先命令在27,000碼外向俾斯麥號**。然後他不斷靠近,直到把距離拉近到3,000碼。在這樣的距離炮彈幾乎是平射的。

它們洞穿了炮塔,鑿開了上層結構的裝甲。顯然他們要報復德國人對胡德號所做的一切。托維下令讓喬治五世號儘可能靠近俾斯麥號,這樣他就可以透過望遠鏡看到巨大的戰艦遭受炮火轟擊的場面。

英國炮手的主攻目標是船橋,他們想摧毀戰艦的大腦。炮火指揮官施奈德曾在指揮塔內對四門主炮發號施令。但上午9點02分,羅德尼號一發16英寸的炮彈直接命中指揮塔,撕開了甲板,炸開了14英寸厚的裝甲防護門。

施奈德和其他指揮官立即喪命,俾斯麥號上的火炮就此失控。在英國艦隊向俾斯麥號發射的2,876枚炮彈中,有七百多發是可以穿透裝甲的14或16英寸炮彈。下潛小組驚訝地發現,在戰艦的裝甲帶上只有4個穿透孔。

這意味著七百發炮彈中只有4發穿透。如果是這樣,沉船應該另有原因。多塞特郡號上的英國船員聲稱,在俾斯麥號沉沒前幾分鐘,他們有3發魚雷擊中目標。

會是魚雷嗎?

要找到魚雷彈孔,下潛小組必須檢查更下層的船體,但遺憾地是,下層船體出現了很長的裂縫,推測是在降落到海底時受衝擊而迸裂的。魚雷的痕跡已經無從辨別。經過嚴密的考察和取證,下潛小組發現的所有證據都支援了德國人的說法。

雖然英國海軍上將托維不斷要求拉近和俾斯麥號的距離,直到火炮能夠成零角度平射,但由於彈道過平,無法形成致命傷,炮彈也由於水的阻力而無法擊中下層船體。炮彈炸燬了船橋,殺死了船員,但沒有破壞船體的核心,並未使它沉沒,只是在不斷的折磨它。為了拯救自己逃出狂轟濫炸,船員們鑿沉了自己的船。

當時俾斯麥號的水手卡爾、沃爾特和海因茨知道,他們必須棄船。人們慌張地擁擠著,來到左舷的甲板上。「我跑到左舷甲板上的時候,到處都是火焰和受傷的人。

」海因茨在這裡遇到他的一個朋友,腿被炸飛了。那個人跟他要最後一支菸,他遞過去了,這是他最難忘的一幕。海因茨繼續向船尾跑去,和其他20幾個倖存者一起穿上救生衣,然後他喊了最後一句口號:

德國人民和祖國萬歲,隨後他們就從甲板上滑進了水裡。最初大家都圍在他的身邊,然後就各自散開了。就像海面上起起伏伏的木塞子。

一千多人在冰冷的海水中喪生。

「在英國戰艦多塞特郡號上,我們明白了,他們也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我們得到了最好的待遇,那是你對待朋友,而不是敵人的方式。我們再次向那些失去生命的,那些永遠無法回家的人們致敬。

60多年來,他們的靈魂沉積在深深的海底,在這裡的寧靜中安息。戰友們,你們沒有被忘卻,我們會記住你們,即使是在和平年代。」偉大的戰艦逝去了,更可怕的**取代了它們。

俾斯麥號現在成為了海洋動物的家園,靜靜地守衛著海底世界。對於這個世界曾經發生的瘋狂,它將時刻提醒人們不要忘記。

二戰時,俾斯麥戰列艦和厭戰號戰列艦那個功績大,大部分人都說俾斯麥,我咋感覺厭戰更多呢

狼行成雙 當然是厭戰號了。俾斯麥這種戰列艦中的小弟弟,唯一的光輝戰績也就是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而這唯一的成果目前存在很大爭議,因為從彈道分析看,應該是同行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打出了致命的那發炮彈穿透了胡德的彈藥艙瞬間引爆了彈藥庫。除此以外俾斯麥號幾乎是啥都沒有,都沒有參加過什麼像樣的戰鬥。要說戰列...

遼寧號航母為什麼舷號是,遼寧號航母為什麼舷號是

中國遼寧號航母,為啥舷號要用16,而不是直接用01?我國大型巡洋艦與兩棲登陸艦都是1開頭的,為什麼不是從11開頭呢,大家要知道歷史上甲午海戰,我們被打沉了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光甲五艘巡洋艦,前面五個數,是為了他們而留的,所以從16開始。教導我們勿忘國恥,勇往直前。徐增平 香港創律集團董事局主席和...

為什麼北方的小年是23號,南方是24號

過小年,南方是臘月24日,北方是臘月23日的原因 這是因為在歷史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北方一直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受到官氣的影響,在民間也普遍都是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南方地區則遠離了政治中心,於是在民間就把臘月二十四當做過小年的日子了。而沿湖 海的居民,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臘月二十五過小年的傳統。據說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