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發展歷程

時間 2021-10-14 21:41:27

1樓: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代印度。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答摩(約前566~前486年),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喬達摩出身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國(在今印度、尼泊爾邊境地區)淨飯王太子。

據說他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學習吠陀經典和五明;20歲時,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又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遂捨棄王族生活,出家尋訪師友,探索人生解脫之道。開始時,他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學習禪定,後在尼連禪河畔獨修苦行,進而至伽耶(菩提伽耶)畢缽羅樹下深思默想,經過7天7夜之後,終於「悟道成佛」,這一年他35歲。之後,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任教,歷時45年,從者甚眾,流傳下來,稱為佛教。

佛,梵文為buddha,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

佛滅之後,印度佛教的發展史,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即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階段大約為釋迦牟尼逝世後的100年間,史稱「和合一味」時期,這種「和合」只是大致上的統一,而解裂的種子在其中蘊育和成長。隨著社會的變遷,約在公元前4世紀第二次結集前後,佛教徒發生了第一次大**,產生了兩大部派,即尊崇傳統、保守舊規的上座部和較為進取、提倡改革的大眾部。究其原因,說法不一按南傳佛教說,是由於僧眾們在戒律問題上的爭執而引發的;按北傳佛教說,是由於對阿羅漢果的不同看法而引起的。

總之,佛教內部的這種分化愈演愈烈,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上座部7次**,成為12派,大眾部4次**,成為8派,這一階段就是部派佛教時期。大乘佛教形成於公元1世紀。隨著部派佛教的發展,一部分徒眾的生活走向世俗化,同時力圖參與和干預社會生活,要求深入眾生,救度眾生,他們提出「上求菩提,下渡眾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潮,隨著這種思潮的成熟,以後就彙整合為統稱「大乖佛教」的教派。

佛陀以後,印度地方諸王朝盛衰交替。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王入侵印度進兵印度河,未果,轉而向西挺進;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病死。約在公元前317年,旃陀羅笈多推翻難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他在西北印度推翻希臘的軍事統治,以強大的勢力促進了帝國的發展。

至其孔繼賓頭沙羅,也就是即位的阿育王統治時期,是印度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他的帝國北起喜馬拉雅山,南到邁索爾,東自阿薩姆西界,西抵興都庫什山。據說在公元前261年,阿育王率軍以殘酷的軍事征戰征服南印度的羯陵伽國後,決定放棄武力,皈依佛教。他在全國頒佈敕令和教諭,刻制於摩崖和石柱,並在華氏城命目犍連子帝須召集主持佛教第三次結集,隨後派遣傳教師去四方傳佈佛教。

在阿育王的支援與幫助下,佛教有了很大的發展,並開始在緬甸、斯里蘭卡以及中亞、西域一帶得到傳播。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從衰落到崩潰,印度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公元前2世紀上半葉,由希臘人建立的大夏國入主印度佛教遂在希臘移民中流佈。

同時,佛教也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開始出現了佛陀的造像,這就是犍陀羅藝術時期。在佛典說法上,也突出了「智慧」在解脫中的首要作用,抬高了「智者」的地位,此中可以看出希臘文化的痕跡。公元前2世紀中葉,大夏衰澆,一些希臘式的城市國家逐漸併入來自東方的大月氏的領地,大月氏也直接繼承了在大夏流傳的佛教。

100多年以後,遺霜統一大月氏各部,建立王朝,至公元2世紀上半葉,由迦膩色迦王統治的帝國的勢力範圍及其影響,東至貝拿勒斯,南至溫德亞山麓,西北至喀什噶爾、葉爾羌、于闐等西域以遠。其時帝國國力強盛,文化繁榮,迦膩色迦本人積極扶植佛教,使之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2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前五世紀左右,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位於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王子悉達多喬答摩(梵siddha^rtha gautama )於印度恆河中游流域宣揚苦、無常、無我、緣起、解脫等教法,並強調無論任何階級均可信奉其教說。釋尊入滅後,其遺法由**加以結集而傳持,然百年後,傳持者之間興起若干意見之爭論。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皈依佛教,不遺餘力地將佛教傳播至全印與其鄰國,而發展為世界性宗教,形成各具民族特色之教派。

其後三百年間,印度、錫蘭興起說一切有部、大眾部、犢子部、錫蘭上座部等部派佛教與大乘佛教,均一一傳來西域、我國。

此後六百年間(西元一世紀至七世紀),大乘佛教急遽發展,教化地區亦隨之擴張,如部派佛教在印度分出經量部等,大乘則分中觀、瑜伽二大學派,且普及緬甸、泰國、柬埔寨(今高棉)、蘇門答臘、爪哇、尼泊爾、**地區、越南、韓國、日本等地。在我國方面,部派系之毗曇宗、俱舍宗,其旁系之成實宗,中觀系之三論宗,瑜伽系之地論宗、攝論宗與法相宗等『論宗』;與涅盤、華嚴、天台、淨土等『經宗』,以及大乘別派禪宗之繁興。日本所謂之『南都六宗』,即直接傳自我國之宗派。

此後至十三世紀為止約六百年間,印度密教由成立而興盛,其間由寂護、蓮華生、阿提沙等相繼傳入**,而分為寧瑪派(藏rn~in-ma-pa )、甘丹派(藏bkah!-gdam-pa )、迦爾居派(藏bkah!-brgyud-pa )、薩迦派(藏sa-kya-pa )等,並及於蒙古。

在我國,密教亦曾興盛一時,其勢壯大,而能與禪宗、淨土宗相媲美。日本除天台、真言之平安二宗外,淨土、禪、日蓮等鎌倉諸宗亦應運勃興。至此,佛教發展為亞洲地區之最大宗教。

然十四世紀以後,由於西方傳來伊斯蘭教(回教),情勢丕變。

自十一、二世紀開始,由於印度佛教發展為左道密教、印度教之逐漸復興,及回教侵入印度,而使佛教消滅殆盡,僅孟加拉一帶,仍保有些許佛教存在。此係由於脫胎自佛教之法格崇拜(梵dharma -tha^hur-pu^ja^ )於十二世紀發祥該地之故。

印度之回教傳經馬來半島,於十五世紀覆亡爪哇之佛教,並北至婆羅洲,消蝕南洋之佛教圈。另一方面,由伊朗入西域之回教別支則波及我國西部。由於這兩支東西夾擊之回教勢力,致使亞洲中、南部之佛教被三分,僅殘留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地尚能連結成一教圈,而由錫蘭上座部統一。

尼泊爾、不丹、**則在其前以金剛乘為核心,形成喇嘛教圈。十五世紀初,因迦爾居派興起,逐漸擴張勢力,致使蒙古、西伯利亞、我國西北部亦形成一喇嘛教圈。唯獨亞洲東部未受回教影響,我國、越南、韓國等地盛行禪宗與淨土宗,日本則維持平安、鎌倉時代之佛教。

十九世紀,歐洲興起研究亞洲(東方學及印度學)之風氣,佛教方漸復甦,自研究而入信者亦甚可觀。至今,佛教與**教、回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就佛教整體發展之路線與範圍而言,傳入我國大部地區與日本、韓國、越南者,以大乘佛教為主,稱為北傳佛教,其經典屬漢文系統;而傳入我國**、蒙古與西伯利亞等地區者,為北傳佛教中之**佛教,俗稱喇嘛教,其經典屬藏文系統;傳入錫蘭(今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等地區者,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屬巴利文系統。

(三)教義:佛教經二千五百年之傳播與發展,其間歧生許多學派與宗派,故在教義方面亦呈現多樣性與複雜分歧之傾向。大體而言,須彌山、地獄、天界、劫末等有關世界構成、起滅等說,系繼承佛教以前之印度思想。

業、苦、輪迴、解脫等說,則為古來印度思想之擴充。作為佛教與他教區別標準之三法印『無常、無我、涅盤』,或加『苦』等四法印,則是佛教之根本教義。同時,佛、法、僧三寶乃為佛教不可或缺之要素,其中,『佛』為歷史上開創佛教之教主釋尊,由於釋尊之涅盤,產生有關佛身之論議,形成生身、法身等二身,及法身、報身、應身等三身之論說,或毗婆屍等過去佛,彌勒等未來佛,阿■、阿彌陀等他方世界現在佛之說。

或在釋尊之前生,以佛為前提,出現菩薩及**位之聲聞等說。

就『法』而言,釋尊舉出四諦、十二緣起、八聖道為教法之根本,由『緣起說』再發展為二世一重、三世兩重、六因四緣五果。大乘有實相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六大緣起等;反之,四諦說無甚發展,八聖道說則全無發展。就認識而言,一方面從空有二觀、中道說,進而檢討心理,遂產生五根、五位、七十五法或百法之說;另一方面,論理形式之研究促成因明之發達。

我國、日本諸宗派各依其所依之經論,造成大小乘、權實二教、頓漸二教、聖道淨土二門、顯密二教等,並創立各種教判,各自宣揚自宗教義;或與帝王、儒家、道教、神道等接觸,而發生論諍或融合之情形。

至於記述教法之文獻,其形式自古即有九分教、十二部經等分類,然於最初系依憑記憶傳承教法,待一世紀頃始有典籍型態,亦漸產生經、律、論三藏之分類。大乘佛教自始即勸說抄經之功德,故佛典漸次增加。以漢文佛典而言,除歷代各版大藏經之外,幷包括多數藏外佛典之著作。

其他另有巴利三藏、梵文佛典,及**文、蒙古語、滿洲語、日文等各種語系之大藏經。

(四)教團:僧伽即教團。釋尊在世時,出家教團形成男女別團,依居住地之別,組織數人至數十人為一團。

此等教團除須布薩、安居、自恣等行事外,並有出家、受戒等儀式。會議方法採用羯磨、投票等。進而規定教團之生活規範者,即為戒律。

釋尊入滅後,漸形成以出家教團為中心之風氣,大乘佛教雖加排斥,然亦無法扭轉趨勢,遂成為以寺院為中心之佛教;另一方面則有居士佛教運動之興起,而成為大乘佛教勃興的原因之一。我國方面,宗派因人而異,故寺院宗派較少,日本則自平安朝以後,寺院宗派色彩濃厚,**等地之喇嘛教以教團為代表,同時並掌有政權。

(五)實踐:戒、定、慧三學為佛教實踐之要道,八聖道、六度等為其進一步之闡論,此為佛教徒所應具備者。然在我國、日本,各宗派所側重者各自不同,如律宗尊戒,禪宗尊定,華嚴、法相等諸宗尊慧。

此外,密教之三密相應、淨土宗之念佛、日本日蓮宗之三祕等,可視為定(觀法)之另一型態。

(六)文化:佛教除豐富了其傳播地區之思想文化內容外,並將歷史、歷史學賦予向來缺乏歷史觀念之印度。而印度之天文、曆法、音韻、**、醫術等均以佛教為媒介傳來我國。

美術方面,佛教獨特之雕刻、繪畫、建築等,帶給世界各地深遠之影響自不待言。

(七)現況:現今各國佛教大多一改昔時山林自度之風,轉而趨向人生佛教之弘揚,積極從事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使信眾易於親近佛教。此外又著重國際間之聯絡,如設立國際佛教學術會議、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世界佛教青年會等,結合國際間僧俗、專家學者等之力量,或舉行聯誼活動,或發表**,以促進世界各地佛教之融合。

佛教的發展歷史,佛教起源與發展歷程

佛教 buddhism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 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 rtha,p.siddhattha 他的姓是喬達摩 s.gautama,p.gotama 因為他屬於釋迦 s kya 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

古印度部派佛教發展歷程

紅雲黑日 阿彌陀佛!佛在世時候收的 眾多,僅在其身邊並證得阿羅漢果的有1255人,其他的徒弟不計其數。佛在建立的100年裡傳播的範圍北至喜馬拉雅山,南至基斯那特河,我記得不一定準確哦,好象現在叫克里希那河 佛去世後,成大眾部,和上座部。那麼大家或許對大眾部,和上座部這兩個概念有不理解。其實很容易理解...

中國佛教文化的起源,佛教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根據史料記載,考古研究發現,以及佛經古書中的論點,佛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國,時間大約是在三皇之後,五帝之前。三皇后期有一位偉大的聖人誕生了,他就是古婆娑教主青燈古佛。青燈古佛在中國終南山 崑崙 修成正道,他是佛典與史書記載中最早弘揚佛法的修行人,在當時已經有很深的文化根基,有大量的修行人和居士跟隨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