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味精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時間 2021-10-14 22:44:36

1樓:太特別

2023年,在小麥麩皮中,用34%的鹽酸加壓水解麵筋,得到一種黑色的水解物,經過活性炭脫色,真空濃縮,就得到白色結晶的穀氨酸。再把穀氨酸同氫氧化鈉反應,加以濃縮、烘乾,就得到了穀氨酸鈉,吳蘊初把他製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來生產味精的人。

知識延展:

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在中國菜裡用的最多,也可用於湯和調味汁,味精是指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穀氨酸鈉結晶。

我國自2023年以來已全部採用糖質或澱粉原料生產穀氨酸,然後經等電點結晶沉澱、離子交換或鋅鹽法精製等方法提取穀氨酸,再經脫色、脫鐵、蒸發、結晶等工序製成穀氨酸鈉結晶。

穀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穀氨酸的鈉鹽,是一種無嗅無色的晶體,在232℃時解體熔化,穀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2克穀氨酸鈉。

參考資料

新華網.新華網[引用時間2018-4-3]

2樓:活動的小窩

味精是人所共知的調味品。它的誕生至今還不到100年。說起味精的發明,純屬一種偶然。

2023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國大學的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味精由於在上午完成了一個難度較高的實驗,此刻他的心情特別舒展,因此當妻子端上來一盤海帶黃瓜片湯時,池田一反往常的快節奏飲食習慣,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嚐起來了。

其實,還在強力味精發明之前,有經驗的廚師已經利用這一化學原理來提高鮮味了。他們在燒雞、燒肉時,往往要加少許味精,因為肉類中也有烏苷酸鈉,加進去的味精能與之發生鮮味上的協同作用,使鮮味大幅度提高。人們對“鮮”的追求並未就此結束。

當歷史老人在邁越80年代的最後幾步時,又有人發明了一種“超鮮味精”。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2—甲基呋喃苷酸。它比味精要鮮上600多倍!

看來,事物的發展是沒有窮盡的,鮮也是無止境的啊!

味精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3樓:阿鈺筆記

2023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研究員池田菊苗發現,海帶湯蒸發後會留下一種棕色晶體,即穀氨酸。繼而,他為大規模生產穀氨酸晶體的方法申請了專利,將穀氨酸鈉稱之為味之素,後傳入中國,改名叫“味精”,不久,味精風靡全世界,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後來一個叫吳蘊初的年輕人反覆研究發現,味精就是穀氨酸鈉,早在2023年德國裡德豪森博士就在植物蛋白質中提取出來了。

2023年,吳蘊初將自己的生產工藝公開,以做好向歐美行銷的準備。1926~2023年吳蘊初還將“佛手牌”味精的配方、生產技術等,向英、美、法等化學工業發達國家申請專利,並獲批准。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中國的化學產品第一次在國外申請專利。

2023年,佛手牌味精獲得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金獎。2023年,2023年,吳蘊初的味精繼續在世界博覽會上連續獲得獎項,佛手牌味精打入了歐洲等海外市場。日本“味之素”在東南亞的市場也被中國產品取代。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日本化學教授池田野菊,由於工作繁忙經常深夜回家。池田夫人是位賢妻,2023年的一天,池田夫人買了一些海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照常晚歸的池田教授狼吞虎嚥地吃著可口的佳餚,忽然停住,問:

“今天這碗湯怎麼這麼鮮美?”說著便用小勺子攪動了幾下,發現湯碗中外加幾片海帶。池田教授不禁自言自語“海帶裡有奧祕。

”池田教授沒有放過這個閃念對海帶進行了化學分析,經過半年多的辛勤勞動,終於發現海帶含有穀氨酸鈉鹽,併成功提煉出這種物質,定名為“味精”。為了工業化生產味精,池田教授又進行了各種實驗,發明了小麥提取法,後又以脫脂大豆為原料,採用鹽酸水解法制造,原料更豐富,使味精得以推廣。現在,味精已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了。

5樓:文敶釖

菜餚里加點味精,你吃了會覺得更加美味可口,那麼味精是怎樣來的呢?這裡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2023年的一天,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池田菊苗化學教授,正狼吞虎嚥地吃著妻子準備的可口菜飯。

忽然他停止進餐,怔了一會,問妻子:“今天這碗湯怎麼這樣鮮美?”他用小勺在場碗中攪動幾下,發現湯中只不過是海帶和幾片黃瓜。

便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海帶裡有奧妙! 此後,教授對海帶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

經過半年時間,終於發現海帶含有穀氨酸鈉並提煉出此種物質。正是由於它,大大提高了菜餚的鮮美。於是便將其定名為“味精”。

池田教授還發明瞭用小麥、脫脂大豆為原料製造味精的方法,從而使原料**更加豐富,生產更加廣泛和普及。不久,味精便在全世界風行起來。]

6樓:每日視訊養生堂

每日視訊養生堂時刻在您身邊

7樓:匿名使用者

菜餚里加點味精,你吃了會覺得美味可口

味精是怎麼做出來的

8樓:生活達人妙招小妹

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化學名稱穀氨酸鈉,又叫麩氨酸鈉,是氨基酸的一種,也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

9樓:崇光熙

食用香精是由食用香料(香味物質)、輔料(如載體)調配而成的混合物。一般而言,香精公司將購買而來的香料、輔料經過混合,即可罐裝(液體香精)。其他品類的香精工藝要複雜一些。

香精是由很多種香原料混合而成的,香料種類有上千種,如香葉醇,香茅醇。很多都是從石油裂解出來的,如桃醛,是由丙烯酸和辛醇反應過來的。

味精,學名穀氨酸鈉。其發展大致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3年德國人h·ritthasen(裡德豪森)博士從麵筋中分離到氨基酸,他們稱穀氨酸,根據原料定名為麩酸或穀氨酸(因為麵筋是從小麥裡提取出來的)。2023年日本東京大學池田菊苗試驗,從海帶中分離到l—穀氨酸結晶體,這個結晶體和從蛋白質水解得到的l—穀氨酸是同樣的物質,而且都是有鮮味的。

第二階段:以麵筋或大豆粕為原料通過用酸水解的方法生產味精,在2023年以前是用這種方法生產的。這個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對裝置要求高,需耐酸裝置。

第三階段:隨著科學的進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味精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自2023年以後我國味精廠都採用以糧食為原料(玉米澱粉、大米、小麥澱粉、甘薯澱粉)通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而得到符合國家標準的穀氨酸鈉,為市場上增加了一種安全又富有營養的調味品,用了它以後使菜餚更加鮮美可口。

10樓:匿名使用者

味精是穀氨酸的一種鈉鹽,為有鮮味的物質,學名叫穀氨酸鈉,亦稱味素。此外還含有少量食鹽、水分、脂肪、糖、鐵、磷等物質。

味精是鮮味調味品類烹飪原料,以小麥、大豆等含蛋白質較多的原料經水解法制得或以澱粉為原料經發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調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過化學合成製作。

味精的製作工藝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將糧食進行囤積發酵,當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化學成分如穀氨酸鹽,經過昇華結晶後形成味精。

味精易溶於水,具有吸溼性,味道極為鮮美,溶於3000倍的水中仍具有鮮味,其最佳溶解溫度為70℃~90℃。

味精在一般烹調加工條件下較穩定,但長時間處於高溫下,易變為焦穀氨酸鈉,不顯鮮味且有輕微毒性;在鹼性或強酸性溶液中,沉澱或難於溶解,其鮮味也不明顯甚至消失。

它是既能增加人們的食慾,又能提供一定營養的家常調味品。

11樓:漲見識短**

味精和雞精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做出來得,真的會危害身體健康嗎?

12樓:秦堂壹說民間習俗

味精和雞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由於我們吃得主食中缺少這種氨基酸,所以國家造這種氨基酸出來補充一下,長期不吃味精會生病。

13樓:庹琅塗承安

味精可用來做涼拌菜和湯菜,如果炒菜裡需要放味精,要在菜炒好後放味精,避免味精在高溫裡生成有毒物質。

14樓:市晗京善

味精是鮮味調味品類烹飪原料,以小麥、大豆等含蛋白質較多的原料經水解法制得或以澱粉為原料經發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調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過化學合成製作。

15樓:聶友鐸暖暖

呃…這個問題問得好…恩,值得深思…

味精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16樓:生活達人妙招小妹

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化學名稱穀氨酸鈉,又叫麩氨酸鈉,是氨基酸的一種,也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

紙是怎樣造出來的 紙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古時以竹子造紙之步驟如下 1.斬竹漂塘 斬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並洗去竹子之青皮。2.煮徨足火 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 徨 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3.舂 臼 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4.蕩料入簾 將被打爛之竹料倒入水槽內,...

知道哪些發明是受動物的啟發製造出來

1.防毒面具。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能力製成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2.高階絲線。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階絲線 3.響尾蛇導彈。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響尾蛇導彈 4.幹膠炮彈。人們按照白蟻建造土堆的方式所製造 5.保溫面...

紙是怎麼生產出來的,紙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 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 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 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