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古人是怎樣過冬的

時間 2021-05-05 20:47:13

1樓:七彩論世

很多人好奇,在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是怎麼度過冬天呢?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將中國過去 5000 年的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四個溫暖期和四個寒冷期:

第一個寒冷期:西周寒冷期是中國5000來的第一個寒冷期,持續了200年之久

《孟子·滕文公下》提到武王伐紂時「驅武、豹、犀、象而遠之」,其實是這些動物不是被人趕跑的,而是由於天氣緣故成群地退出了黃河流域。

第二個寒冷期:魏晉南北朝寒冷期(公元初~公元600年)

魏晉南北朝寒冷期的年平均氣溫可能比現在低1℃~2℃左右

第三個寒冷期:南宋寒冷期

在這一時期寒冷的新高度:北方九月份普降大雪,華北的梅樹不能生長,公元2023年太湖結冰,洞庭湖庭山柑橘全部凍死,京杭大運河蘇州段經常性的結冰.

第四個寒冷期:明清寒冷期

明朝時候,北京的年均氣溫比現在可要低3攝氏度左右,清初東南沿海一帶的冬季氣溫可能比現在低7攝氏度左右,

可以看到,寒冷期不同,古人取暖方式也是與時俱進跟隨著不同。中國自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器具燒炭取暖。如在極寒冷的天氣,使用土炕、火牆、竹火籠等方式取暖。

當然,取暖方式也是有著貧富差別。家境富有的,取暖方式就是煤炭取暖。家境窮的,就如《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古代宮廷的建築師們,採取了更多科學的方法為皇宮供暖。如把宮殿的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也叫做「火牆」。在火牆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於宮殿之外的廊道底下。

炭口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著夾牆一直溫暖到整個皇宮大殿。同時,在火道的盡頭設定有氣孔,煙氣由臺基下出氣口排出,這樣使熱力迴圈與通暢。同時,這一種火道還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宮殿內其他人睡覺的炕床下面,這樣形成「暖炕」與「暖閣」,讓整座宮殿都保持溫度。

家境一般的也可以製作古代的「空調房」——椒房!椒房就是用花椒和著泥塗抹牆壁,能夠使宮殿保溫,也夾著芳香的氣息。椒房加火牆,達到保暖的效果。

宋朝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人們可以用棉花製作的衣服保暖,一般老百姓還用絲麻作為製作被褥、冬服的主要原料。有錢人也可以用羊、兔、狐、獺、貂等動物皮毛製成的皮衣,也叫做裘衣來取暖。

在保暖上,古人在為了禦寒就會選擇在冬季吃一些養生的食物來補充能量,在食物的選擇上,會挑一些性暖的,比如食用生薑、羊肉和狗肉等保暖。除了吃以外,楚人還會飲酒抗寒取暖,如天氣冷的北方一帶,人們都喜歡在冬天喝烈酒取暖。

2樓:陽光的

古代人主要是靠著棉被和火爐過冬的,一群人生火之後聚集在火爐旁,這樣會顯得稍微暖和一些

3樓:萬事屋

古代人冬天一般衣服都是用動物皮毛做的,比較保暖。燒木炭取暖,後來用煤炭取暖。一般都吃土豆,白菜比較好存放的蔬菜。

4樓:祁思妙語

富裕的人家在建房時候就會用銅當頂樑柱,銅中空,待冬天時候加入紅碳取暖。而貧窮老百姓則用土支一個類似於炕的土堡來燒柴火取暖。或者他們都會備一個銅的或鐵的盆,天冷的時候圍著火盆取暖。

古人是怎樣渡過冬天的,古人是怎麼度過冬天的?

我真的是柳上惠 冬天難熬主要講的是我國北方一到冬天室外溫度降到零下40多度,這時候屋裡燒著火爐子前邊熱,後背涼嗖嗖的感覺跟沒有穿衣服似的,城裡樓房的暖氣溫度計溫器顯示25 27度,有些人還冷的嗷嗷叫。冬天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季節,尤其是在古代,他們沒有完善的取暖裝置,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在挨凍中度過的,當然...

《古人是怎麼過冬的呢,古人是怎麼度過冬天的?

看鑑 山西古墓出土的這件紙衣比羽絨服還管用?古人過冬黑科技真的不得不服。古人是怎麼度過冬天的?古人是怎樣渡過冬天的? 我真的是柳上惠 冬天難熬主要講的是我國北方一到冬天室外溫度降到零下40多度,這時候屋裡燒著火爐子前邊熱,後背涼嗖嗖的感覺跟沒有穿衣服似的,城裡樓房的暖氣溫度計溫器顯示25 27度,有...

冬天在古代都叫什麼冬,冬天古人是怎樣過冬的?

冬天在古代的別稱如下 三冬 古人以農曆十月為孟冬,十一月為仲冬,十二月為季冬,並將三個月份合稱 三冬 用以代指冬季。九冬 冬季三個月共九十天,於是冬季又別稱 九冬 嚴冬 嚴 有 程度深 之義,故 嚴冬 也就成了極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稱。清冬 冬季萬物蕭條,天地間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 清冬 之別稱。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