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見到親王怎麼行禮

時間 2021-05-04 08:02:55

1樓:朝辭白帝彩雲間

清初(明初也一樣)大學士見親王肯定行跪禮.晚清規矩開始變了些,儒家文化加深,上漢人督撫逐漸勢大.就行禮寬鬆不少!

大臣見諸王不得長跪

康熙丁卯正月二十六日,諸王大臣議禮永康左門,諸王以次環坐,內閣九卿科道議畢,閣臣白其議,向諸王長跪移時,武定李相國之芳年老踣地。華亭高太常層雲時官給諫,抗章彈奏雲:「天潢貴胄,禮當致敬。

獨集議國政,無不列坐,況永康左門,乃天子禁門,非大臣致敬諸王之地。大學士輔弼大臣,當自重,諸王宜加以禮接。」疏入,交宗人府,吏、禮二部議:

「凡會議時,大臣見諸王,不得引身長跪。著為令。」

嘉慶癸亥,諭:「嗣後凡見親王、郡王,如有仍蹈前轍,長跪請安者,即著王等自行參奏。如大臣等遇見時,亦即指名參奏。

至侍衛、部院司員,於本管堂官接見禮儀,自有定分,遇有公事,只應侍立回堂,毋許屈膝請安。」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禮節很多。如果是一品的大臣,在平常場合就用 打千禮。如果是品級比較低的,就用請安禮。

如果品級太低,基本4品以下的,就要行跪拜禮。就是一跪一叩.而跪拜禮又有一跪一叩.

二跪六叩。三跪九叩。跪拜禮基本用於祭拜神靈時的迎、送、讀聽祭文、聽取詔令、聽審和判決等等,分別稱為「跪迎、跪送、跪讀、跪聽、跪受」等等.

3樓:

打馬蹄袖行基本禮 一跪一拜 有的時候跪都免了

古代大臣覲見皇帝要行跪禮,那麼,見皇子、公主、駙馬、親王等,需要行什麼禮?

4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看等級了,如果是普通的官,除了那些品級比自己低的,只要品級比自己高那都要行禮

5樓:長亭憶

見皇太子要跟見皇帝一樣,行跪禮,至少也是一跪三叩禮,見公主王爺等,行兩拜禮就可以了!這是比較正式的場合用的,私下略表敬意就行

6樓:匿名使用者

跪禮?- -請把古代去掉。

古代大臣向皇上行禮是什麼姿勢?例如:趙普。 快.....急啊.....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以覲見禮來說說吧

1.諸侯朝覲儀。兩漢時,同姓諸侯王來朝,天子往往以家人之禮相待,甚至宴飲言談時都不太講究君臣禮數。以後晉武帝泰始年間始規定,諸侯王每三歲一朝,朝禮皆執璧。

2.百官朝見儀。

其一,臣下見君長之禮,為稽首,頓首五拜。意思是先拜手稽首,再四拜一叩頭成禮。百官見東宮太子或親王時,行稽首四拜禮。

其二,在京的文武百官如遇告假或出使,都要來皇宮辭行。

其三,國家重臣,特別是那些方面大員來京朝見,鴻臚寺應優先立即帶其進見皇帝。

其四,文官四品以上以及翰林院學士、尚寶司、六科部給事中、武官公侯伯都督以及附馬、儀賓、錦衣衛指揮等官,患病超過三日者,都要身著公服到午門外行朝見禮。若大臣中有蒙皇上遣醫調治、並賜物慰問以及大臣考滿有賜者均在行禮後還得面謝皇帝。

其五,文武百官出入朝門時,各照品秩高低表示遜敬。凡一品以下的**遇著公、侯、駙馬等人,應加以敬禮,立要旁立,行則後從;凡三四品官見到一品官的時候,應行遜禮,走和站立都必須在一品官的身後;五品以下的**仿此類推。除有宣召,一律不許出現僭越失禮的現象。

其六,百官入朝門時,必須拱手端行,威儀整肅,不許私下與人客套寒暄與行禮,不準喧譁、吐痰以及一切不敬行為。入朝後,皇帝升座以後,任何人不得出聲、談笑、指指點點、東張西望。

其七,百官入朝行禮和退朝下班時,一律按文官在東、武官在西的原則,不許徑直穿越御道東西行走。如在奉天門或午門行朝禮,有正當理由必須東西橫向行走者,也務必要退到金水橋以南,才能通過。

其八,大臣入朝,不管是立還是坐,不許面朝南方。違者以僭逆論罪。

其九,臣下百官,任何人不淮在皇宮中道和五道上行走。

其十,所有正殿正門的中三道臺階,除皇帝一人外,任何人不得行走踐踏。

其十一,百官朝參時,遇有皇帝聖諭教訓時,必須專心致志,拱聽分明。

其十二,與皇帝會面,有時也蒙賜坐。

其十三,被賜坐的**們,如遇有另外的**向皇帝奏事時,必須起立,等奏事完畢才能重新落座,不許倨坐失儀。

8樓:j大元帥

如果說趙普的話應該是鞠躬行禮,分不同情況鞠躬深度不同。跪禮只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9樓:歐米伽拉卡

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覲見皇帝時,皇帝淒厲,賜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前去探視。

隋唐時期的**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上朝必須站著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連站都不行了,必須跪著。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定,「大朝儀」須「眾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時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於大臣們都有特別的護膝。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後,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而官僚的而地位卻不斷下降。

清朝皇帝每天都會上朝

10樓:上網不當飯

三叩九拜,山呼萬歲。

11樓:鬥侯

趙普應該是跪下扣頭了..

清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啊

江山文幕 清王朝日益陷入腐敗與封閉之中,很多有識之士投身於改革大潮,因此而被載入史冊,其中以四大名臣為首。他們對清朝乃至對後世都影響頗深 清朝二十四臣多爾袞 洪承疇 于成龍 鰲拜 吳三桂 索尼 索額圖 納蘭明珠 隆科多 年羹堯 張廷玉 劉統勳 劉墉 紀曉嵐 和珅 劉銘傳 奕欣 林則徐 曾國藩 左宗棠...

清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啊

好貨 代善,濟爾哈郎,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嶽託,勒克得渾,阿巴泰,豪格,鰲拜,洪承疇,吳三桂。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索額圖,納蘭明珠,張廷玉,湯若望,南懷仁,圖海,魏東亭,姚啟聖,施琅,李光地,周培公 隆科多,年羹堯,李衛,田文靜,劉統勳,阿克敦,劉墉,紀昀,郎世寧,和珅,鄭燮,阿桂,王傑,朱珪...

清朝諡號文襄的大臣都有誰啊

清代大臣的諡號規定 一品大臣過世,按例請皇帝決定是否授諡。一品以下 除非特旨,例不授諡。得諡號者只有曾入翰林,或獲授大學士者才用 文 字。而 文 字的諡號中,又以 文正 最為難得 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議 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獲諡 文正 如曾國藩 文正以下的諡號則有 文忠 如李鴻章 清朝只有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