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分別是,古代女子不同年齡段的稱呼

時間 2021-06-30 11:06:51

1樓:beling不琳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時候。《孔雀東南飛》中就有寫道:「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2、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出自唐代楊炯的 《明威將軍樑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7、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8、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十歲。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2樓:我是你男神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樓:匿名使用者

未滿週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15—20歲——舞象之年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臺,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4樓:匿名使用者

童年,古代稱之為總角.<

詩經.齊風.甫田>中形象的做了註解,"總角,兮"

,角,就是指小發髻;

是指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禮記.內則

中把兒童解釋為"拂髦,總角"

,意思是把兒童額前的短髮

紮起來稱為總角.東晉著名經濟學家鄭玄為總角做了註釋,"

總角,收發結之"

.由此可見,總角是古代兒童特有的髮型裝扮,童年正是天真無邪浪漫快樂的季節.因此古人把童年時代稱之為"總角".

青年青年是指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古代男子長到十五六歲至二十歲的時候,被稱為"束髮"

.這個年齡,男孩子都要"繫結頭

5樓:我心照相許

只知道抄是不對的!人家要的是女孩,舞勺子 舞大象說的都是男人

古代女子不同年齡段的稱呼

6樓:豐桂枝孛凰

不滿週歲:

襁褓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

--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8樓:隗淑蘭司釵

不滿週歲稱襁褓;2-3歲稱孩提;7歲稱髻年;

9樓:歐陽青芬葷婷

在古代男女不同年齡的稱呼部分與男士通用,而部分則與男士叫法不同。

古代女子不同年齡段的稱呼如下:

女孩7歲--髫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0樓:匿名使用者

女孩7歲髫年  12歲(女)金釵  13歲豆蔻  15歲(女)及笄  16歲(女)-破瓜、碧玉  20歲(女)桃李  24歲(女)花信  至出嫁梅之。

11樓:吠君子

古代60歲被稱為什麼?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稱呼

12樓:不離不棄一輩直

古代對女子年齡段的稱謂,你都掌握了嗎?

古代男子和女子的各個年齡段稱呼不同,女子都是叫什麼?

13樓:我是你男神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14樓:beling不琳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時候。《孔雀東南飛》中就有寫道:「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2、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出自唐代楊炯的 《明威將軍樑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7、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8、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十歲。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15樓:匿名使用者

未滿週歲的兒童――

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15—20歲——舞象之年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臺,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16樓:風中笑笑世間

女子都叫奴家,奴家就是水滸傳裡潘金蓮經常這麼自稱的

古代女子不同年齡段的稱呼有哪些?

17樓:手機使用者

不滿週歲--

--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8樓:beling不琳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時候。《孔雀東南飛》中就有寫道:「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2、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出自唐代楊炯的 《明威將軍樑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7、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8、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十歲。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古代女子哪個年齡段是晚婚

二十以後就是晚婚了吧 古代晚婚的名人 的人 窮人晚婚不起 古代中國對違反計生物件的處罰也很嚴厲。如在漢初劉盈 惠帝 當皇帝時期 公元前195 公元前188年 便有明確的 罰款 方案,據 漢書 惠帝紀 記載,在公元前189年,劉盈下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算 是當時計徵人頭稅的一種計量單位...

古代女子每個年齡段的叫什麼,古代女子不同年齡段的稱呼

空白 1 歲牙牙 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清袁枚 祭妹文 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週歲。2 2歲 孩提 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 孩提包 或 提孩 的,韓愈詩中就有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句。孩提 指2 3歲的兒童。3 8歲 總角...

年齡段的變化血壓也變化嗎?各年齡段的血壓?

新生兒的血壓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而上升,14歲以上就會和成年人的血壓一樣了。一般正常的血壓範圍在100 140 60 90毫米汞柱之間,而50歲的男性正常血壓平均是128 82毫米汞柱,女性的正常血壓平均是128 79毫米汞柱。在40歲以後的人群中,收縮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升高,一般每老10歲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