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流刑和徒刑有什麼不同,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哪些

時間 2021-08-11 17:14:52

1樓:山東省飛飛

犯徒刑罪的犯人要服勞役,勞役的年限與刑期一樣。居作的場所,流刑犯及外州徒刑犯主要供當地官府支配服役,在京徒犯男性主要送“將作監”作工或傭於蔬圃,或從事修築宮殿、宇廟、城郭、官廨、樓臺、橋道等勞役,女犯則在少府監做縫紉染織或傭於廚膳。在地方的犯人則在當地服雜役或在官辦手工業所管轄的地方做工。

但是唐代居作制度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教育改造囚犯,而是從統治者利益出發對犯人進行奴役,剝削他們勞動成果,這種居作制度帶有濃厚的奴隸社會殘餘的性質。

囚犯在勞役中一律佩勞枷或鉗。流刑作為僅次於死刑的嚴重刑罰見於http://hi.

2樓:夜風中的陌生人

流刑是流放到其他地方徒刑是關到大牢裡!

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哪些

隋朝的大事

3樓:攜一夢前行

一、大隋開國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登基為帝,是為隋文帝,國號隋,定都大興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二、南下滅陳

開皇九年(589年)二月,隋軍攻入建康,俘陳後主,陳亡。開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國統一。

三、皇位交替

隋文帝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

四、三徵高句麗

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 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從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起,剛剛結束巡遊江都的煬帝便開始為這次東征進行各項糧草軍備,至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煬帝正式進軍,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隋朝國內開始發生農民起義。

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第二次東征,但因楊玄感叛亂而退兵。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

五、隋末農民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是七世紀初推翻隋朝統治的農民大起義。隋朝末年,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紛紛舉兵反抗,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在隋朝大業十二年後,形成了三支強大的起義軍,即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的王薄領導的長白山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的反唐失敗結束,前後歷時14年。

4樓:

1.府兵制

2.大運河

3.開科取士,科舉原型

4.改官制,設三師三公五省

5.訂《開皇律》

6.均田制、

7.租庸調

8.統一錢幣,度量衡

9.攻突厥,和土渾,打臺灣

10.建長安,洛陽等大都市

隋朝統一的原因和經過是什麼?

5樓:__yin為有你

大隋開國

北周武帝宇文邕於公元577年攻破北齊,統一北方後,南北對峙的天平已明顯向北傾斜,可惜他卻英年早逝於578年去世,年僅36歲。

繼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贇奢侈浮華,沉湎酒色,政治腐敗,更是在繼位一年之後自稱“天元皇帝”傳位於不滿六週歲的太子宇文衍(後改名闡),史稱周靜帝, 還同時擁有五位皇后,其中天元皇后就是楊堅的長女——楊麗華。 外戚楊堅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漸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死後,楊堅聯合劉昉、鄭譯矯詔以外戚身份輔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登基為帝,是為隋文帝,國號隋,定都大興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局面。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擴充套件資料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興建兩都大興城和洛陽城,並且興建長城保護歸附外族。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

原漢長安城久經戰亂,殘破不堪,而且宮室形制狹小,不能適應新建的統一國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幾百年來城市汙水沉澱,壅底難洩,飲水**也成問題。

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漢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新長安城。582年一月隋文帝命宇文愷負責設計建造新城,因為隋文帝曾被封為大興公,因此取名大興城,隔年三月竣工。

6樓:匿名使用者

有原因:

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

2長期**割據,人們渴望統一

3陳朝統治腐朽

4隋朝建立後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5隋朝為滅陳作了充分準備,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經過:589年隋文帝派兵沿長江八路出擊。僅用四個月時間就攻下建康俘虜陳後主,完成統一事業

7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有你要找的人麼 我對此深表懷疑

8樓:樂v園

統一的歷史條件:

客觀條件:①長期以來,由於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對峙的****逐漸消失;②江南經濟發展,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為隋朝統一全國提供了物質條件;③廣大人民經過長期的戰亂,嚮往統一。④南朝陳政權本身的腐朽。

主觀條件是隋朝的強大。

9樓:飄落之楓

有了doyoubest萬事8用愁額,hoho~

10樓:

doyoubest 說的很好,完全同意

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哪些?

11樓:

政治1、**制度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即位後,廢除北周附會《周禮》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職官制度:“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祕書、內侍等省,御史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等監,左右衛、左右武衛等府。”以強化**集權和恢復漢族王朝官制的傳統。

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制是隋代**官制的核心。三師、三公雖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實際上只是榮譽。隋代尚書省的地位很高,《隋書·百官志》說“尚書省,事無不總”,反映了它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地位與權力。

隋煬帝圍繞封爵勳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勢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來實施的“關中本位政策”,通過限制、削弱關隴集團的勢力和影響,以整飭吏政,加強了**集權,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

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盡成熟及過急的推進,未能與建立民生順遂、團結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結合起來,最終爆發嚴重的統治危機。

2、科舉制度

科舉考試

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設立分科考試製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選官不問門第。科舉制度初期設諸州歲貢,規定各州每年向**選送三人,參加秀才與明經科的考試,大業二年(606年),

隋煬帝增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

當時以明經最為高階,進士試居次。當時選士制度只稱為秀才科,與唐之科舉仍有一段距離。秀才科可謂科舉的開端,亦為不完善的考試製度,對實際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變了門第壟斷官職的局面。

科舉制度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廷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3、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時鬆,有時嚴,不好掌握,導致刑罰混亂。隋文帝即位後,於開皇元年(581年)命高熲等人蔘考北齊、北周等舊律,制定法律。

經濟1、農業

領均田令

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

改革貨幣

隋朝統一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世稱“隋五銖”。

設定糧倉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儲存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

2、手工業

隋代是中國瓷器生產技術的重要發展階段。其突出的表現是,在河南安陽、陝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

3、商業

長安和洛陽,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國際上的大都會。

文化1、學術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張調和儒佛道思想,並且主張樸實文學,反對南朝豔麗的文學思想。他提倡儒學,把儒家學說提升到治國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勵勸學行禮。

601年,隋文帝認為學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廢除所有學校,只儲存京師國子學,名額限七十人。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舉動,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統治者。

2、文學

由於隋朝時間較短,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不大。雖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風的要求,但是後繼中斷,古文運動需要到唐朝中葉才成功的發展起來。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總數居然不過十餘人。

3、史學

4、音韻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韻學與目錄學的成就尤為卓越。開皇初年,顏之推、蕭該、長孫納言等八人和陸法言討論音韻學,一致認為四方聲調分歧很大,南北用韻不同。

5、目錄

目錄學方面,隋朝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眾經目錄》,道家的《道經目錄》,費長房所撰的《歷代三寶記》與釋彥琮所撰的《隋仁壽年內典錄》。隋廷收集南、北兩朝所存書籍,編有《隋大業正御書目錄》。

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編寫出《隋書·經籍志》,成為隋以前著述的總錄,在目錄學上的地位與班固的《漢書·藝文志》相同 。

6、宗教

自南北朝以來,佛道儒統稱三教,佔據思想領域的主導地位。隋文帝主張調和宗教與儒學,採用三教並重的策略,並容儒教、佛教與道教以相輔治國。由於國家開放,流行於西亞的祆教也在中國廣為流傳。

當時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論宗和三階教。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餘所,塑造佛像數萬,並且翻譯數萬佛經,使佛經流佈多於儒經數百十倍。

擴充套件資料

從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煬帝楊廣被絞殺,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個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盛唐的許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時確立的。唐高祖和隋煬帝楊廣還有親屬關係,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歷史書籍常將隋、唐並稱為“隋唐”。

隋文帝的貢獻最大:一是官制,廢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後來基本繼承,這就是日本大化改新向隋唐學習的主要內容。

隋文帝還制定了新的法律,為隋唐時期封建法律的成熟化作出了貢獻。刑罰不再像南北朝時那麼殘酷。

此外,科舉制度的創立又是一大功績,創新了官吏的選拔方式,比原來推薦式更公正合理。

隋朝創立了什麼制度,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飄 三省六部制 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 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 時稱尚書檯 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 政令和政策的...

京杭大運河和隋朝大運河有什麼不同?不是同嗎

隋朝大運河繞過洛陽,而現在的大運河沒有 隋朝大運河是在605年至610年開通的,共分四段 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徵發 河南 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 開通濟渠。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就開鑿了鴻溝 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潁 通濟渠是在鴻溝和下游的汴河兩水基礎上,加以疏浚的。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 洛...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原因和條件有哪些

彥為止 原因 一 大運河的開鑿是當時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產物,是鞏固隋朝政權的政治需要。二 大運河的開鑿是當時軍事形勢逼迫的結果。三 大運河的開鑿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條件 1南朝以來,江南經濟地位不斷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開通運河勢在必行 2隋朝完成統一,社會秩序逐步穩定 3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