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簡介,鄭成功詳細資料

時間 2021-08-30 11:22:02

1樓:密碼匙

鄭成功(2023年8月27日-2023年6月23日),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本名鄭森,又名福鬆,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

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的業績載入史冊,海峽兩岸均立像樹碑紀念。有《延平王集》行世鄭成功於 年七月十四日(2023年8月27日/日本寬永元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川內浦千里濱。父親鄭芝龍為海商及海盜之首領,於中國東南沿海及日本、臺灣、菲律賓等海域擁有極大勢力。

鄭成功六歲之前跟隨母親住在平戶,直到父

親鄭芝龍受大明朝廷招安任官之後,鄭成功才被接回泉州府南安縣石井津(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現安海鎮)居住讀書,該處現為成功小學校址。

明崇禎十一年(2023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

崇禎十四年(2023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

崇禎十七年(2023年),鄭成功為求深造進入南京國子監就讀,拜入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別字。

同年,李自成攻破燕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大明帝國滅亡;隨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進駐北京城。大明遺臣遂於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嵩登基,於隔年(2023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2023年)五月,清朝豫親王多鐸率軍南下,破揚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國,弘光帝被俘,殺之。

弘光政權滅亡。

2023年大明弘光朝覆滅後,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於

當年七月改元「隆武」。同年稍後,魯王朱以海亦稱監國於紹興,改隔年為「魯監國元年」。隆武、魯監國兩政權雖皆「矢志恢復」,卻彼此矛盾、衝突不斷,各行其是。

隆武元年(2023年),鄭成功得隆武帝賞識,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改名「成功」、儀同駙馬;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受隆武帝賜國姓。這就是人稱鄭成功為「國姓爺」的由來;鄭肇基因為年紀較小,人稱「小國姓爺」。

隆武二年(2023年)起,鄭成功即開始領軍,多次奉命進出閩、贛與清兵作戰,頗受隆武帝的器重。然而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擊清軍,甚至在清軍南下福建的時候,命令仙霞關守將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將軍隊撤回福州。此舉導致清軍攻入閩北時幾乎沒有遭受抵抗。

貳臣洪承疇為鄭芝龍同鄉,在其承諾給予三省王爵的利誘下,鄭芝龍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的反對,決意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向清軍投降。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兵將出走金門。鄭芝龍本以為投降清軍之後不但得保家業,還能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將領博洛背約,不但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閩南南安。

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卻不幸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了自己抗擊建虜的決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軍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卻在汀州遭清軍俘虜,之後絕食不屈而亡。

2樓:天地遊魂

鄭成功(2023年-2023年),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

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的業績載入史冊,海峽兩岸均立像樹碑紀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3樓:匿名使用者

鄭成功一半是中國人血統一半是日本人血統。

4樓:愛的歸屬

它的特點以獨特的有的人 彷彿突然

5樓:

這個有一些巴拉巴拉。

6樓:青妍知識屋

1、人物簡介

鄭成功(1624.8.26-1662.

6.23),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大木。 福建 南安人,漢 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 雄。

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2023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 南,不久鄭芝 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 門、金 門。2023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 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 臺南境內)的駐軍,收復臺 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2、個人功績

鄭成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這是三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共同承認的。他的驅荷復臺的立場和功績,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僅是中國人民崇拜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維護海商權益,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崇敬的歷史名人,堪稱為「國際英雄」,更是光耀千秋。

鄭成功詳細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鄭成功故事】

鄭成功生平簡介

鄭成功(1624~2023年),明清之際收復臺灣之名將。福建南安人,鄭芝龍子。出生於日本,初名福鬆;七歲歸國就學,塾師奇之,為他取名曰森,指為可造之材;十五歲後入太學,為監生;仰慕錢謙益,因執贄為**;錢謙益甚重之,乃號其字曰大木,許其將為棟樑之選。

南明弘光元年(2023年)四月,太學解散,鄭森歸閩。

同年閏六月,皇裔朱聿鍵依鄭芝龍而建國福州,改元為隆武元年(2023年)。鄭芝龍即「命其子鄭森為隆武帝侍衛」。當時,鄭芝龍的弟弟「鴻逵引其子肇基見於王,王賜之姓。

芝龍聞之,亦引森入見,王奇其貌,與語,大悅之,撫森背曰:『恨朕無女妻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賜國姓,名成功,命為御營中軍都督,儀同附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稱之為國姓」。

其時,「日本國王聞芝龍貴寵,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衛門(鄭成功弟),於隆武元年(西元2023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鎮安平城。成功還裡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誠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興明室為己任,乃徹夜寫作《恢復大業治兵籌餉銳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閱覽」(臺灣「三軍大學」2023年編著《中國曆代戰爭史?

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親征,經延平府至建寧府(今福建建甌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寧府回駐延平。鄭成功「常與隆武帝談到國家的前途,軍事的利弊,說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於抱頭痛哭」。此時,「隆武帝知鄭氏不足以有為,決心出汀州入贛州與湖南為聲援。

二月,帝至延平,芝龍不欲帝出,即率軍民數萬人遮道呼號以留之,隆武帝遂駐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見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鬱鬱不樂,得毋以臣父有異志耶?

臣受國厚恩,義無反顧,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間,「賜姓成功條陳:『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隆武嘆息」;下旬,「吉安陷,鄭彩棄廣信(治今江西上饒)奔入關(今福建武夷山分水關),未幾撫州陷……報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職,戴罪圖功」,「命鄭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鄭彩餘眾,進守邵武西之分水嶺(光澤縣與其西江西撫州等地交界處即分水嶺共有九關十三隘。

其中較著名者為鐵關又稱鐵牛關、杉關、分水關、老關又稱山頭關)以阻清軍」。

四月,「著國姓、輔臣速約各鎮鼓銳前進,鉛山告警,必行兼顧,以鞏崇關(即武夷山分水關,又稱大安關)」;「新撫永安、沙縣山寇頭目一萬十三名……聽國姓節制」;「敕國姓成功兼顧大安關,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騎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嶺駐軍兵譁;守將鄭鴻逵,誤謂清兵至,棄軍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聞知大震,削奪鄭鴻逵之封爵。同時,隆武帝晉封鄭成功為「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印,使移軍前往鎮守浦城仙霞嶺即正北大門。

當時,即將撤離延平的鄭芝龍,以清軍將要大舉入閩,於是遣心腹吏蔡輔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輔至仙霞嶺見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語,即厲聲責之曰:「敵師已迫而糧不繼,空釜司饔,吾將奈何耶?

速歸請太師(指其父鄭芝龍)急發餉濟軍,慎勿以封疆付一擲也。」蔡輔噤不敢言;還報於芝龍,說:「假若我提及納款,我的頭早已斷了。

」鄭芝龍說:「痴兒不知天命,固執乃爾;吾不發餉,彼豈能枵腹以戰乎?」無奈之餘,鄭芝龍因上疏稱:

「海寇狎至,三關餉取之臣,臣取之海,無海則無家,非往徵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雲:「先生稍遲,朕與先生同行。

」中使奉敕到江邊,芝龍早已掛帆離延平了。當時,鄭芝龍間使密約款於清,隨鄭芝龍撤兵離延離關回安平的有鄭鴻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鄭彩等;隆武即位時有「守兵戰兵略計二十萬」,除敗降逃亡之外,估計鄭芝龍所撤走的應是戰兵,大約十萬。諸關、城邑之兵驟然減少,因此產生「空關」之感。

而鄭成功屢次摧糧餉均不得,軍中乞食,逃散日眾,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鄭芝龍撤兵離延離關之後,閩北關防重新作了佈置。當時江西基本上已經失陷,浙南尚有監國魯王;因此,以御史鄭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關,而鄭成功則帶著些許戰兵,主要防禦在光澤,甚或還兼督崇關。

七月,清兵已抵閩關;八月初一,從景寧關(在浙南閩東之間)入閩東,郡縣望風降附;十三日,清貝勒羅託部已陷衢州,入仙霞關,遂克浦城、建寧(今福建建甌市)、延平;守浦城的御史鄭為虹、給事中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兩、三日由延平取道順昌,準備由汀州遁江右(贛南)。此時,在光澤一帶的鄭成功,聞報,由光澤經順昌而下延平,大約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見已經離延的隆武,入見隆武帝;隆武問之曰:「芝龍、鴻逵,朕將焉依?

」成功跪於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測,陛下宜自為計。」與帝相持大哭。

隆武帝遂欲西入贛,成功辭君赴金門,欲聯絡豪傑同赴贛南尋隆武。隆武於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駐汀州。隨後遇害。

鄭成功辭別隆武之後,下延平,與入延的清兵猝遇,鄭成功「交鋒不利,率師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鄭成功告訴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劍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騎,公將安之?」王忠孝後來終老於臺灣。

鄭成功離延時,有一批閩北抗清義士追隨鄭成功前往閩南、臺灣。自其隨隆武帝出征,於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進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時離開,大約在閩北逗留了八個月有餘。

鄭成功離開閩北後,反對其父降清,樹起抗清旗幟,南征北戰,威震清軍,史稱「明鄭」。離開延平的第二年,二十四歲的鄭成功以廣東南澳為基地。所樹立的旗幟上面寫著「明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另一面旗上寫著「背父救國」四個大字。

隨即出兵,連破閩南沿海多處,改中左所(即今廈門市)為思明州,以為政治、經濟中心;自此時至永曆十二年(2023年)鄭成功曾三次北伐江浙,九次南征閩粵,其中,永曆十一年北伐攻克溫州、台州,進入長江,威震清軍。當時,在滇城的永曆帝,於永曆二年十月「封成功威遠侯。三年……七月,封成功為延平公」,永曆十二年春正月,又遣漳平伯周金湯航海至思明,晉成功為「延平郡王」,給金印(《臺灣通史》卷二)。

但是,鄭成功因尚未打敗清軍,謝不受爵;收而藏之,終身不一用(《南明史略》與範鹹《臺灣府志》)。——郡王是僅次於親王一等的爵號,延平在歷史上尤其是明清時期是一個戰略要地。延平作為建制地名,最早出現在距今2023年的東晉太元四年(379年),這年改南平縣為延平縣,到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延平軍,開始突顯其「銅延平」之軍事戰略要地的地位;元大德六年(2023年)改南劍路為延平路,明洪武初(元年為 2023年)改延平路為延平府,為閩中八府之一,直至2023年廢府設道;其後,在沉默了80餘年後於2023年1月撤南平地區改南平市的同時,縣級南平市改為延平區,「延平」才又重登歷史舞臺。

簡言之,延平斷續出現四次,存在約2023年,其中第四次即元大德六年以來長達612年之久,建制級別最高,影響也最大。——顯然,因為鄭成功初出茅廬展現才華於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鄭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曆帝才封他為「延平」郡王;同時,因為鄭成功抗清所經歷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級別都不如「府」級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與建制級別有關,因而封他為「延平」郡王。由此可見:

鄭成功的政治生涯和偉大功績乃至鄭成功的英名,都是從延平亦即閩北開始的。

鄭成功於永曆十三年再次北伐,戰敗後退回思明,便著手收復臺灣。當時臺灣為荷蘭殖民者所侵佔。後經過

八、九個月的戰爭,於永曆十五年十二月(即2023年2月)迫使荷蘭總督揆一投降,使臺灣重回祖國懷抱。可惜,克臺後不到半年,這位年輕的民族英雄就病故了。其子鄭經(1643~1681),嗣其位,襲其爵。

鄭成功的資料有哪些,關於鄭成功的資料

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 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 朱 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 鄭賜姓 鄭國姓 國姓爺 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 鄭延平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

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又做了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後的事情 為什麼臺灣又被別的國家佔領了??

勤格己之非 鄭成功攻 灣後,為解決軍隊糧食問題,下令屯墾臺灣,北至噶瑪蘭 南至琅嶠 實際控制地區相當現在的彰化到屏東 1年後鄭成功病逝。鄭成功時期,只將臺灣做為對大陸用兵的軍事跳板,對臺灣的實質建設不大。鄭經繼位後,任用 鄭家諸葛 陳永華,對臺灣實施多所重大政策。經濟方面 恢復和大陸沿海的走私 與日...

鄭成功的復臺詩,有關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詩歌

鄭成功的復臺詩 開闢荊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 茹苦間關不忍離。復臺詩的背景 復臺詩是鄭成功1662年收復臺灣寫下的七言絕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荷蘭人入侵臺灣 強佔38年之久.鄭成功北伐抗清失敗後退守福建 於1661年率領將士二萬五千人 從金門出發經過近一年之久的艱苦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