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到底是鞠躬盡瘁還是野心太重

時間 2021-09-01 17:28:44

1樓:

諸葛亮乃何人?當今之聖賢也。《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智慧和德行神化得很具體,很精彩,但在正史中諸葛亮的德行 道德觀念如何?

狀多智而近妖。

————————魯迅

的確,《三國演義》將其狀多智而近妖,這是對諸葛亮的貶低還是讚揚?反正這是對《三國演義》的一種批評就對了,那我們就可以知道,在魯迅先生眼中,《三國演義》不真實,而將諸葛亮描繪得是十分得不真實。那就說明,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完美,知識分子對他的評估也太高了。

但也不能說他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的一番話讓諸葛亮有點不知所措,但諸葛亮的反應是很快的,他果斷地拒絕自稱為王,就能說明他的野心並不重,起碼那時還沒有展現出來,我們不能低估三國中的任何一個人。

2樓:衝燕大將

如果諸葛亮想當王,蜀國誰也擋不住。但他放棄了。他死後,諸葛家族便在蜀國**上消失了。

沒有擔任任何重要職務。如果他有野心,怎麼會不事先安排呢?看看曹操、司馬懿,哪一個不是絞盡腦汁,一片苦心,為自己的子孫鋪路?

再看看諸葛亮,差距馬上表現出來。可見那些說諸葛亮有野心的人是何等可笑

3樓:匿名使用者

野心太重,劉禪根本管不了他,軍隊全他一人指揮,如果真統一了全國,他應該會篡位

4樓:

請看看易中天品三國!

諸葛亮為什麼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5樓:墼餮魍薅

一是外因,當時蜀中已無能人,諸葛亮缺乏有效輔助他的人。

二是內因,由於無人輔佐,導致他不得不事必躬親,結果勞累過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諸葛亮是一個有著非常傳統的正統觀念的知識分子,受先主之託,必須盡所託之事,因此將完成光復漢室的事業視為自己的事業,隨不能為,亦勉力而為之.大凡如此者,皆短壽者也.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6樓:匿名使用者

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可以看出。

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2、「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蜀國比孔明能幹的人都沒有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得到劉備的欣賞,而能崛起。但為報答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9樓:匿名使用者

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完成劉備死時託孤之重。

10樓:小蘭~新一

因為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11樓:止水汀藍

人們常說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諸葛亮將劉備引為知己。士為知己者死啊!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鼓舞士氣,當時要去打仗了,不說點鼓舞話還怎麼打啊!!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儒家思想是他的根本

14樓:汏峸尒嬡

因為他被劉備的真誠感動的

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諸葛亮是哪裡人?

歷史文獻表明,諸葛亮讀書躬耕於東漢末年荊州南陽郡襄陽縣,所以說諸葛亮在南陽沒錯,但更具體的說是在襄陽,因為漢朝人和我們現在人一樣喜歡說自己是哪個郡的人,哪個市的人,所以襄陽地方小就被忽略了。實際上,南陽郡治所在宛縣,即今南陽宛城區,而諸葛亮是從未去過宛縣的,他兄弟二人隨叔父諸葛玄到襄陽求學,襄陽當時...

諸葛亮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何當時要放過曹操

日常小八卦君 諸葛亮應該是 到了未來的局勢是三國鼎立狀態。所以說才會當了曹操。 因為按照當時的局勢和發展,諸葛亮不得不放過曹操,如果當時殺死曹操的話會對以後的發展很不利的。在這也是要還曹操的一個人情,因為曹操之前救過諸葛亮。 情感中的小確幸 曹操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留著他可以慢慢幹掉,也能穩定局勢。...

到底是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還是諸葛亮主動北上找劉備

七月風 在三國演義的劇情當中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但是i真正的事實並非如此,早三國演義中主要還是為了烘托劉備愛才的一點,以及謙虛的一點才有這種劇情的,真正的事實是諸葛亮去找的劉備的,而且是打算前去一試的。劉表奏表劉備領豫州牧,進駐新野,協助劉表劉備就同意了劉表,然後劉備回新野之後就開始四處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