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的創作背景,唐雎不辱使命的作者及簡介。

時間 2021-09-09 07:15:25

1樓:

《唐雎不辱使命》的作者是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歷經宣帝、元帝、成帝朝歷任散騎諫大夫、散騎宗正、光祿大夫等職。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

後因屢次上書稱引災異,**宦官外戚專權,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因反對恭、顯下獄,被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故又世稱劉中壘。

曾奉命領校祕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穀梁傳》。

又採集前代史料軼事,撰成《說苑》《新序》《列女傳》,其中有一些很有意義和文學特點的故事,是魏晉**的先聲。

擴充套件資料

《唐雎不辱使命》節選原文: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譯文: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

「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現在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

」說完,拔劍出鞘立起。

創作背景

戰國末期,在諸侯國中以秦國為最強大。秦王想統一中國,加劇了一連串的對外兼併戰爭。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接著又吞併了魏國。安陵是屬於魏的一個小國,當時岌岌可危。

秦王以為只要通過外交上的威脅,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騙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國。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況下,他不畏威脅,針鋒相對地鬥爭,最後勇折秦王,不辱使命,勝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務。

詩詞賞析

《唐雎不辱使命》記敘了唐雎在國家存亡的危急關頭出使秦國,與秦王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終於折服秦王,儲存國家,完成使命的經過。

歌頌了他不畏**、敢於鬥爭的愛國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本質。

文章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對白。除了很少幾句串場的敘述,幾乎全是對白,用對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局,重點突出,層次清晰。用對白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堅定,唐雎的沉著幹練,口鋒銳利,義正辭嚴,秦王的驕橫無理,無不躍然紙上。

《陳涉世家》和《唐雎不辱使命》的問題

柏潭 1.我猜的 第一條 扶蘇為 百姓多聞其賢 的人,而且秦二世本就不該立為國君,不受百姓擁護 第二條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看出,百姓都愛戴項燕,以這 兩 人為口號,定 宜多應者 2.陳涉 有遠大的抱負和志向,不甘為奴的向上精神,不畏 嚮往自由,美好的生活 3.唐雎 以理服人,用事...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有加分

令狐沖田伯光 一詞多義 使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第2個 出使 以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大易小 用,拿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憑藉 以君為長者 把 於 受地於先王 從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到,引出動作的地點 詞類活用 以大易小 大,小都可以看作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解釋為...

急用在《在唐雎不辱使命》中 大王加惠雖然中的「雖然」是(雖然這樣)還是(即使這樣)

沉默is人民幣 應該翻譯成雖然這樣。因為前後句子的關係是轉折關係,不是遞進關係。 古漢語中是 即使這樣,固定用法。這兩個字相當於兩個詞。背下來吧 在現在漢語看來,他們的意思是一樣的。不過在古代,限於當時的語法和漢字數量 字意,只可以判讀成即使這樣。 雖然這樣,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 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