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陶淵明的生平簡介。還有他有什麼奇聞軼事?急

時間 2021-09-18 21:37:25

1樓:淚の燭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複雜的政治環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大概官職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淵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視門閥的社會裡,陶家的地位無法與王、謝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於寒門。

陶侃出身寒微,被譏為「小人」,又被視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見,他的後人在政治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的。

陶淵明在柴桑的農村裡度過少年時代,「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飲酒》其十六),便是那時生活的寫照。他常說因家貧而不得不出仕謀生,這固然是實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種想要建功立業的動機。「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其五)就透露了這一訊息。

陶淵明29歲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辭職。後來江州召為主簿,他未就任。

晉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淵明到江陵,入荊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當時桓玄掌握著長江中上游的軍政大權,野心勃勃圖謀篡晉。陶淵明便又產生了歸隱的想法,在隆安五年(401)所寫的《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中說:

「詩書敦素好,林園無世情。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回尋陽居喪了。

此後政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安帝元興元年(402),桓玄以討尚書令司馬元顯為名,舉兵東下攻入京師。元興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國號曰楚。元興三年(404)劉裕起兵討伐桓玄,入建康,任鎮軍將軍,掌握了國家大權,給晉王朝帶來一線希望。

於是陶淵明又出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在赴任途中寫了《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覺得時機到來了,希望有所作為:「時來苟冥會,婉轡憩通衢。

」另一方面又眷戀著田園的生活:「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這時劉裕正集中力量討伐桓玄及其殘餘勢力,陶淵明在劉裕幕中恐難有所作為。

到了第二年即安帝義熙元年(405),他便改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這年八月又請求改任彭澤縣令,在官八十餘日,十一月就辭官歸隱了。這次辭去縣令的直接原因,據《宋書》本傳記載: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

『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而他辭官時所作的《歸去來兮辭》說出了更深刻的原因: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世俗,再加上對政局的失望,於是堅決地辭官隱居了。

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後兩期的分界線。此前,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想出仕,出仕時要歸隱,心情很矛盾。此後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靜: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雜詩》其二)他在詩裡一再描寫隱居的快樂,表示隱居的決心,如「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其九);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飲酒》其四)。這固然是他真實的感受,但也可以視為他堅定自己決心的一種方法。在後期他並非沒有再度出仕的機會,但是他拒絕了。

晉朝末年曾徵他為著作佐郎,不就。劉裕篡晉建立宋朝,他更厭倦了政治,在《述酒》詩裡隱晦地表達了他對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貧病交加,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蕭統《陶淵明傳》)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寫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後說:「人生實難,死如之何?

嗚呼哀哉!」

這成為他的絕筆。死後,朋友們給他以諡號曰「靖節先生」。他的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了誄文,這篇誄文是研究陶淵明的重要資料。《宋書》、《晉書》、《南史》都有他的傳記。

2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曾更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田園詩人。他幼年失去父親,家道中落。由於社會動盪,早年一直沒有出仕,後為貧窮所迫,陸續做過州祭酒、參軍、縣令等一些小官。

為官期間,爾虞我詐的官場使他認識到社會現實的黑暗,終於從彭澤令任上棄官歸田。

陶淵明受時代思想和風氣的影響,早年就有愛好自然的一面,所以在他政治理想破滅後,他選擇了潔身守志、棲身田園的道路。陶淵明歸隱後親自參加了勞動,與下層人民有了較廣泛的接觸,同時對自然也更熱愛了。在此基礎上,他寫出了大量讚美田園風光、讚美農村純樸勞動生活的詩篇。

由於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世稱他為「田園詩人」。

陶淵明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平淡自然與深厚醇美的統一。他的田園詩寫的是平淡的田園風光和日常的農村生活,反映的是歸隱後恬淡的心境與情趣。在表現方法上,這些詩歌多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自然,少見華麗,但這並不意味著平淡無味。

在田園詩平淡的描寫中蘊含著陶淵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熱愛,表現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時陶淵明的田園詩還富有意境,所選的景物多具有鮮明的特徵,且飽含著詩人的感情,體現了詩人的個性特徵。

陶詩還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現出不平凡的意境,這種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諧,往往令人神往。這些藝術特色突出表現在代表作《歸園田居》五首中。詩中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為「陶詩中的珠玉」。

陶淵明雖棲身田園,卻仍未忘懷現實,也未消沉頹廢,這種執著於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體現在詩歌創作中就形成了陶詩的另一種風格:豪放曠達的「金剛怒目式」,如《詠荊軻》等詩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憤雄壯的風格。

雖棲身田園,陶淵明仍無法逃避現實,自然災害和社會動亂仍困擾著他。現實的黑暗、醜惡,自身的經歷的痛苦和艱辛,以及農村的凋蔽、荒蕪,便引起詩人深沉的思考,他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寄希望於理想境界,希望有一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自食其力的桃花源理想社會。基於對幸福安定生活的嚮往,陶淵明創作了《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作品,這些文章質樸自然,有真情實感,言淺意深,深為後世推崇。

宋代作家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陶淵明對後世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陶淵明生平簡介

3樓:咪浠w眯兮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

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

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4樓:佳佳糖

人物生平

1、早年生活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係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 ),父親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蹟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後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

十二歲庶母辭世,淵明後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

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

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榮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薰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與子儼等疏》)。

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2、致仕生涯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即是回憶他的遊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階官吏詳情已不可考。

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後,二十九歲時,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閒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

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

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巨集圖,可在出仕後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盪於仕與耕之間已有十餘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3、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

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

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徵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徵。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於此年或稍後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

同年,淵明卒於潯陽。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

求史鐵生的簡介,史鐵生的生平簡介

史小磊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寫作之夜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 病隙碎筆 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

衛子夫的生平簡介,衛子夫的生平是什麼?

衛子夫 前90年 是中國漢代平陽 今山西臨汾 人,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原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歌伎,後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臨幸了她,並把她和衛青一同帶入宮中。初封為夫人 後宮地位僅次於皇后 元朔元年 前128年 生下劉據,遂被立為皇后,元狩元年 前122年 劉據被立為太子。徵和三年 前90年 因巫蠱事...

求 孟子 列子 孔子的生平簡介每個左右

孟子 列子 孔子的生平簡介如下 1 孟子 前372年 前289年 姬姓,孟氏,名軻,字號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 孔孟 宣揚 仁政 最早提出 民貴君輕 的思想。被尊稱為 亞聖 著有 孟子 一書,倡導 以仁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