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頒佈的「明定國是」詔書中,「明定國是」字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9-24 21:29:07

1樓:蘇嘉愛娛樂

「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明定國是:頒佈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

《定國是詔》是2023年6月11日光緒帝為百日維新頒佈的改革綱領,是皇帝詔書。2023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上諭,表示開展戊戌變法的決心。

物件: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院司員、大門侍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官、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後裔。

其願入學堂者,均準其入學肄業,以期人材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節選:

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學堂,皆經再三審定,籌之至熟,甫議施行。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

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以撻堅甲利兵乎? 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時政毫無裨益。

即以中國大經**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譬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襲其皮毛,毋競騰其口說,總期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

2樓:小美女康康

不是通假字。

這裡「定國是詔」應讀成《定國是 詔》,「國是」為專有名詞,出自南朝范曄的《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其意義為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和「事」為近義同音字。

3樓:匿名使用者

國是,指國家的重大政策。「共商國事」原本是「共定國是」,其源出於南朝范曄的《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

「國事」與「國是」是近義同音詞。

明定國是就是明確國策

光緒在戊戌變法時頒佈的是《明定國是詔》還是《定國是詔》?

4樓:匿名使用者

《定國是詔》

中國近代現代史(必修)上冊p63有這樣一段表述:「2023年6月,光緒帝回頒佈《定國是詔答》,決定變法,史稱戊戌變法。」許多同學將其中的《定國是詔》讀為《定國 是詔》,把其中的「是」解釋為「這個」之意。

也有部分同學認為其中「是」寫錯了,應為「事」。上述讀法和理解都是不正確的,「是」這個字也沒有寫錯。查《現代漢語詞典》知:

「國是」是專有名詞,它與「國事」有著不同的含意。「國事」指國家大事;而「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因此,上述的《定國是詔》應讀作《定國是 詔》,是光緒帝頒佈的改革綱領。

《定國是詔》和《明定國是詔》是一回事情嗎?

5樓:半夜烏鴉叫

兩個說法應該都是對的啊.這位同學看書真是仔細,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應該來說,正確的名字是:"《明定國是》詔",官方檔案也是這樣,至於為什麼有兩個名字,我想應該是簡稱吧,一般高考通用《定國是詔》呵呵。

6樓:

定國是詔bai

2023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du明定國是上諭,表示zhi變法決心dao.上諭說:"數年以來,中外臣專工講求屬時務,多主變法自強.

……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時政毫無裨益.……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以皇帝名義"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後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7樓:筱璇

《明定國是》或《定國是詔》是一回事,初中課本(北師大版)用的市《明定國是》,高中課本(人教)用的是後者。我問過老師,高考應用後者

光緒帝頒佈 定國是詔 標誌著什麼 10

8樓:蟻齊

《中國近代現代史(必修)》上冊p63有這樣一段表述:「2023年6月,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決定變法,史稱戊戌變法。」許多同學將其中的《定國是詔》讀為《定國事詔》,把其中的「是」解釋為「這個」之意。

也有部分同學認為其中「是」寫錯了,應為「事」。上述讀法和理解都是不正確的,「是」這個字也沒有寫錯。查《現代漢語詞典》知:

「國是」是專有名詞,它與「國事」有著不同的含意。「國事」指國家大事;而「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因此,上述的《定國是詔》應讀作《定國是詔》,是光緒帝頒佈的改革綱領。

中文名 《定國是詔》

外文名 ding guo shi zhao別 名 《明定國是詔》

類 別 皇帝詔書

明定國是詔的主要內容

9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上諭,表示開展戊戌變法的決心。上諭說:「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時政毫無裨益……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以皇帝名義「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後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

原文如下:   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學堂,皆經再三審定,籌之至熟,甫議施行。

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以撻堅甲利兵乎? 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時政毫無裨益。

即以中國大經**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譬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襲其皮毛,毋競騰其口說,總期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   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院司員、大門[內]侍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官、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準其入學肄業,以期人才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

將此通諭知之   方今各國交通,使才為當務之急。著各直省督撫於平日所知品學端正、通達時務、不染刁氣者,無論官職大小,酌保數員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帶領引見,以備朝廷任使。

維新運動中康有為怎樣說服光緒帝

光緒皇帝為使維新運動持續發展下去,打算包圍紫禁城已達到控制慈禧太后的目的,袁世凱最初對維新運動是非常支援的,捐錢,捐物,所以光緒皇帝派康有為說服袁世凱為外應,結果袁世凱口頭答應了,背地裡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從而事情暴漏,這加快了光緒皇帝的死。2慈禧太后發動政變並不是因為袁世凱告的祕。而是慈溪太后的猜...

慈禧為什麼一定要毒死光緒帝

慈禧太后以負責任的態度,要求清王子一匡到東陵去看工程,然後把北方軍第六城段其瑞全部調到淶水,再把第一城調到軍部轄下的尚書鐵樑接管防務。當安排妥當後,一匡 清王子回來時,發現慈禧太后已宣佈溥儀為繼承人,而溥儀的父親將成為攝政王。至於說光緒是被慈禧太后殺死的,原因是慈禧太后不想活得比她長,所以他派人毒死...

外國為什麼對維新變法的光緒帝抱有好感。清朝要是變法強大了,對外國有什麼好處

第一,你要明白只有日本等亞洲周邊國家才真正對中國的領土有覬覦,因為離得近,而且中國的資源都比他們豐富。歐洲美洲只是希望得到中國的資源和財富,中國與他們的人種 文化都不一樣,他們只把中國當成加工廠,給予他們想要的東西。就好比你家住一個大花園裡,裡面漂亮花草都是工人在別的地方培育出來的,你也希望他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