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評價,什麼叫歷史?

時間 2021-10-20 13:29:52

1樓:媽啊啊啊

評價漢武帝

1)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黃帝.他在位的50餘年.西漢國力最為強盛

2)他破格錄用人才.進行改革.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實現了政治.經濟,思想,軍事方面的大一統,鞏固和加強了**集權,使西漢出現了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3)但在漢武帝后期,連年征戰,國庫空虛,迷信奢侈,重用酷吏,使社會動盪,農民暴動。漢武帝頒佈罪己詔,避免了一場嚴重的社會危機。

總結:漢武帝是極秦始皇之後,進一步把我國發展為多民族同一國家而做出巨大貢獻的重要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大概可以從功過兩個方面講,重在歷史貢獻及重大事件的歷史意義,可繁可簡,可一分多點陳述,每點以事件加評價分述。最後總結功過,得出人物最主要的特點,例如:岳飛,偉大的愛國英雄;戚繼光,偉大的愛國英雄。

大概是這樣。咱自己總結的..

2樓:人生幾度飛紅

賈詡,今甘肅武威人。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官至太尉。時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

李傕郭汜作亂時,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

曹操佔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後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亭侯。

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反。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死時七十七歲,諡曰肅候〔周澤雄評價其為「亂武」〕

賈詡被譽為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我絕對同意,賈詡論戰,立太子,到太尉壽亭侯,一生風光無限,最後還做了曹丕的老師。謀人謀己不像荀彧和諸多謀士那樣被賜死,陷害。賈詡一生無敗績,三國謀士首推!

3樓:

劉備說劉備是英雄,想必有很多人不同意,劉備何許人,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哭荊州,假仁義,最後夷陵之戰兵敗身死,不說「為天下笑」,其結局也不光彩。

我說劉備是真英雄,也是有原因的。觀劉備一生,可謂命運多舛,他投靠過公孫瓚,後歸陶謙,又跟過呂布,曹操,袁紹,劉表,是個很不順利的人。但他的一生正如他在隆中對諸葛亮說的一樣「然志猶未已」。

他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但從未有過放棄理想的念頭,最後為理想而奮鬥終生。這樣的人還不算是英雄嗎?

最先說劉備是英雄的是曹操,酒喝得好好的,突然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什麼人?英雄。

可謂英雄識英雄。說也奇怪,青梅煮酒後,劉備「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捲入「衣帶詔」事件。可見,劉備也看出曹操是個英雄,英雄所見略同。

觀劉備一生,體現出的是一個字——志。若是「仁」,就大錯了,劉備的「仁」是「假仁」,即便有「真仁」,也是為實現理想服務的。劉備的資本是什麼?

是人和。他不仁行嗎?這點劉備自己比誰都清楚,劉琮降操,他在荊州逃命的時候,有人勸他丟下隨從的百姓,他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人就是他的資本,他不仁能保住資本嗎?到了長阪,劉備一看苗頭不對,連妻子都不要了,只與諸葛亮等十幾個人逃命而去,小命要不保的時候,「仁」的面具也就顧不得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實力就是硬道理,所以「仁」不能真有,也不能沒有,這就要裝一個,而劉備正好是演戲的高手,再加上的皇叔的虛名,劉備也就有了三分天下的資本——人和。

不管劉備的「仁」是真是假,但從歷史上劉備的記載來看,劉備是個交際天才,也就是說,人緣好。從他與朋友,與部下的關係就可以看出。就說關羽,張飛兩人,「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就這三人來看,關羽和張飛的關係並不怎樣,比如說,馬超投降後,關羽想和馬超比武,諸葛亮就寫信對他說,馬超文武雙全,和張飛差不多,比起關羽還差一截。關羽聽後大喜,把信傳給大家看,可見關羽可能還有點看不起張飛。關羽的性格是有點問題的,部下多對他有意見,尤其是糜芳,孟達等,關羽也因此而死。

而張飛也是為部下所害。可見,關羽,張飛這兩人都不善於為人處世,而劉備卻和他們情如兄弟,可見其交際能力有多強。劉備手下的叛徒是很少的,即使是在劉備還在寄人籬下的時候,孫乾,簡雍等人都是與劉備幾散幾聚,一直追隨劉備的。

還有一個體現劉備人格魅力的小故事,《魏書》記載「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

說劉備沒有點真本事,就有點小看劉備了。劉備早年的那些失敗,那是因為他寡眾,沒多少部隊,他也算是個白手起家,和那些大地主,大軍閥是不能比的。說到火燒博望,大家並不陌生,《三國演義》中,那是諸葛亮的第一個軍功。

事實上,火燒博望的戰績是劉備一手策劃的,那時的諸葛亮還沒有進入**軍委,最多算是個後勤部部長。再說張任被擒,也是劉備所為,沒諸葛亮什麼事。《三國演義》中定軍山一戰,老黃忠斬夏侯淵,乃是聽從了法正的計策,這又奪了劉備的風頭,《三國志》記載「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

可見劉備在軍事上也是有天賦的,一個「不甚樂讀書」的人卻屢有奇謀。

劉備不但不是沒有本領,而且還有成就事業最重要的本領,那就是用人。從劉備入蜀後,有才能的人「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劉備他看人準啊,先說魏延,劉備定漢中之地後「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當時的魏延還沒多少功勞,沒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劉備便提拔他為都督,鎮漢中,漢中什麼地方?

益州的北大門。從後來的事蹟來看,劉備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就其提出子午谷奇謀來看,魏延的確是一位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另一人馬謖,即馬良的弟弟,在當時便顯出才氣過人,諸葛亮都為他的才華感到差異,常和他交談到深夜。

劉備臨死的時候卻特別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句話同樣得到應驗,後來,馬謖兵敗街亭,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伐魏的失敗。劉備對諸葛亮同樣看的深刻。

諸葛亮剛出山時擔任的職務相當於後勤部部長,相當於蕭何,而非張良。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幾乎很少參與軍事。劉備入川時的軍事顧問是龐統,入川后的軍事顧問是法正,到了夷陵之戰,劉備也沒把諸葛亮當作軍事顧問帶在身邊。

劉備讓諸葛亮充分發揮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才能,而從一開始就看出了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劉備像曹操一樣有膽有識,而沒有項羽的婦人之仁,匹夫之勇,是真英雄也。

4樓:神鬼天才

鄭成功,清初時出於拳拳愛國之心,率領部下收復臺灣,不愧為歷史上一代民族英豪。

5樓:匿名使用者

拿破崙,一方面制訂了民法震撼了西歐的封建制度,另一方面給人民帶來災害

6樓:匿名使用者

周幽王是一個昏庸殘暴的人

7樓:貝殼金

注意細節,他的觀點和思想,

過去和歷史的區別,什麼叫有過去沒歷史

8樓:路路

過去和歷史的區別:

一、時間上的區別

1、過去是指的是一個時間段。

2、歷史是指一個發展的過程。

二、內容區別:

1、過去是片面短暫的,只是一段時間的記錄。

2、歷史是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

有過去沒歷史是說一個人沒有內涵只傾向於表面,暗指此人膚淺。

擴充套件資料:歷史的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過去的含義:

是指現在我們所處時刻前的任意一個時刻或者時間段,可以是一個時刻,但大多指的是一個時間段。 我們日常所說的那些代表過去時間的名詞,如:昨天、前天、以前等,都是過去的一個分支。

9樓:巴黎圍牆巍峨

過去即是歷史。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如果非要說過去和歷史有什麼區別,那就是過去是不值得書寫的,歷史是要去記載的。

所謂有過去沒歷史,是我們通俗的說法,也就是說,有很平淡的過往,沒有發生值得書寫的歷史。

10樓:俗人思想家

過去比歷史客觀,歷史是你所學的歷史知識在你意識中形成的歷史,由於歷史的記錄者並不客觀,所以唯物史觀認為客觀的過去並沒有派生出客觀的與之相符的歷史意識。

11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是事實。而所謂歷史,則是人對過去的認識。這種認識,總是夾雜著謬誤、歪曲。

至於有過去沒有歷史——隨著什麼時間的流逝,什麼人什麼東西都是有「過去」的。但是,不過所有過去的東西都能被人所認識,並記錄整理成為「歷史」。

什麼叫歷史?

12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1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急!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人物的評述報告怎麼寫 急!!

清世宗愛新覺羅 胤禛 公元1678年 公元1735年 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 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清世宗年輕時跟從顧八代 徐元夢等學習經史,又與禪...

評價歷史人物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評價歷史人物應遵循哪些原則?

小樓 講的還沒有道理,就是說你能不能講下歷史人物故事要注意哪些事項,我查來查去都找不到這個,看見你這個,我還以為是你就把抄到試卷上了,結果才發現看題目,才發現未來你講評價歷史人物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唉,我太難了,哦,對了,記住我是一個小孩子,我是小孩拿著我媽媽的手機在回答問題,你們不要不信 評價歷史人...

歷史人物孔子屬相是什麼,歷史人物孔子屬相

不癢不痛 孔子生年一般按 史記.孔子世家 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 史記 未記,按 穀梁傳 所記 十月庚子孔子生 換算為當今之公曆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推算之關鍵在歷史紀年法中亦不存在公元0年。比如,1989年,我國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週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人們就將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