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有多少年曆史,茶道有多少年的歷史?

時間 2021-10-20 16:37:57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源於上古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體字為「荼」,唐代茶經的作者陸羽,在文中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人說茶起源於唐代。但實際上這只是文字的簡化,而且在漢代就已經有人用茶字了。

陸羽只是把先人飲茶的歷史和文化進行總結,茶的歷史要早於唐代很多年。

1、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

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2、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說 西漢·王褒《僮約》: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內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哺。

滌杯整案。園中拔蒜。斫蘇切脯。

築肉臛芋。膾魚炰 鰲。烹茶盡具。

哺已蓋藏。舍後有樹。當裁作船。

上至江州。下到煎主。為府椽求用錢。

推紡惡敗。傻索綿亭。買席往來都洛。

當為婦女求脂澤。販於小市。歸都擔枲。

轉出旁蹉。牽牛販鵝。武陽買茶。

楊氏池中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

「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環,且為待客以禮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當時社會地位的重要。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已有飲茶習俗。

茶道有多少年的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

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

「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3樓:米花小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2023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2023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徑山寺取經,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

「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2023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出現很早,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唐代的飲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湯與我們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 (「羅」,就是篩子。「茶羅」是一種專門用來篩茶粉的茶具)後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裡加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於一種可怕的「胡辣湯」。

也難怪這種徹底怪味、想象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堪下嚥的「茶湯」能提神,能讓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後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後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這裡已經沒有了「道」的成分。

今日盛行於中國的所謂「茶道」、「茶文化」,所謂「『勤和簡靜』的茶道思想」,以及諸多扭捏姿態,全是近三十年來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虛的胡扯。所謂「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還有更荒誕的所謂漚了若干年的一個普洱茶餅子價渝百萬的宣傳,則簡直形同欺詐。

這正是所謂器之不存,道亦不復。

所以,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詞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

「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範疇,即為以禮規範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有多少年曆史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源於上古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體字為「荼」,唐代茶經的作者陸羽,在文中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人說茶起源於唐代。但實際上這只是文字的簡化,而且在漢代就已經有人用茶字了。

陸羽只是把先人飲茶的歷史和文化進行總結,茶的歷史要早於唐代很多年。

1、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

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2、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說 西漢·王褒《僮約》: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內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哺。

滌杯整案。園中拔蒜。斫蘇切脯。

築肉臛芋。膾魚炰 鰲。烹茶盡具。

哺已蓋藏。舍後有樹。當裁作船。

上至江州。下到煎主。為府椽求用錢。

推紡惡敗。傻索綿亭。買席往來都洛。

當為婦女求脂澤。販於小市。歸都擔枲。

轉出旁蹉。牽牛販鵝。武陽買茶。

楊氏池中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

「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環,且為待客以禮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當時社會地位的重要。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已有飲茶習俗。

銀川有多少年曆史,中國多少年曆史?

從有人類定居點到現在有3萬年的歷史了,3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的橫城水洞溝遺址和鎮北堡 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居民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銀川地區為北地郡所屬。銀川是全國101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關於寧夏的歷史你知道多少?西夏國的主體民族是 党項...

中國有多少年曆史,中國至今有多少年曆史

小談說劇 北京是有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後,延豐召見了延都人。延都自古以延國都城命名。在戰國七傑中,據說燕國因靠近燕山而得名,其所有國家都被稱為 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 尚書 舜典 燕曰幽州。兩漢 魏 晉 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

中國有多少年曆史了,中國多少年曆史?

漢恭司秋 我給你說個最詳細的從公元前2070年開始算起到2008年4078年這是最準確的 杭淑蘭時妝 現代測定,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 而中國歷史據記載是從元謀人開始,據今已有170萬年了順序是 元謀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半坡與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的傳說,接著是黃帝和炎帝,堯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