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漢朝跟古羅馬有過交戰嗎,歷史上漢朝與古羅馬的軍隊實力,到底哪個強

時間 2021-10-27 08:30:38

1樓:

尚不確定有無交戰,歷史學家德效騫推測有過。

發生於羅馬軍與安息之間卡萊戰役之後,羅馬軍大敗後被送到帕提亞東部邊境地區的羅馬俘虜可能曾經與漢族士兵發生過沖突,此假說稱為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

達布斯引用了班固《漢書》所載“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裡,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講習用兵。”

他認為文中的魚鱗陣可能是指羅馬軍隊作戰時的龜甲陣(testudo formation),猜測這些被漢朝俘虜的士兵後來於永昌縣驪靬村定居下來。

但是,達布斯的假設未為現代學者普遍認可。目前,尚無有力證據證明此假設,而在測試驪靬村附近男性居民的脫氧核糖核酸後,結果亦不能肯定此假設。

2樓:

驪靬作為地名早在西元前60年前就已經出現,早於克拉蘇被擊敗的年代,不可能是為安置俘虜而取的名。希臘詞開頭音節在中亞語言中常被省略,亞歷山大里亞在中亞語讀音「坎大哈」,不會是驪靬的音轉,非名字**。驪靬也可稱犁靬,指古國塞琉西亞。

塞琉西亞的希臘文作σελεύκεια,讀音若「塞犁靬」則很有可能與漢文一樣讀作「黎軒」或「犁靬」。

陳湯攻殺郅支單于是西元前36年,離卡萊戰役已經接近20年,《漢書·陳湯傳》:「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由此可見,陳湯已經將虜獲分給了協助漢軍作戰的15座西域國家,沒記載帶回漢朝,何況是驪靬。

魚鱗陣也並非羅馬軍隊特有的龜甲陣,根據相關史料, 中國使用這種隊形作戰的時間遠遠早於羅馬。《左傳》魯桓公五年(前707年)「原繁、高梁彌以中軍奉(鄭莊)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而城外有重木城的防城工事也並非由羅馬傳入中亞的,中亞地區早已有之。

牛崇拜也非羅馬文化。祭牛、鬥牛是農耕民族普遍風俗。春秋初年,秦文公建怒特祠,用於祭祀牛神。

今天的浙江金華等地以及苗族、彝族、黎族、侗族、布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也都有鬥牛活動,多數是以牛與牛相鬥,日本、韓國皆有鬥牛。而在國外,既有近東地區的牛祭,又有源於愛琴海東部的公牛崇拜,還有被稱為西班牙國術的騎士鬥牛,但唯獨古羅馬既沒有牛崇拜,也沒有鬥牛之俗,只是人鬥獸和人鬥人。所以說者來寨村民對牛的崇拜是古羅馬人在此居住後的遺俗不能成立。

反對者還認為埋葬先人以頭朝西,也非紀念羅馬,中國古文化埋葬多半是頭朝西,表示靈魂寄託西方的意思。而在確認的結果發表的2023年科學家也通過對當地人的遺傳進行另一次鑑定後,發現其y染色體多為東亞本地固有型別,且大部分單倍型(haplotype)和羅馬人沒有關係,並指出報導當地人的去氧核糖核酸有羅馬血統的新聞為假新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劉國鵬就曾經撰文介紹國際知名漢學家白佐良的觀點,認為「羅馬軍團流落中國」之說是各路新聞**爭相拋售的報道,而千篇一律的新聞報道也正說明其缺乏足夠的科學和文獻支援。

3樓:猴於妊

2023年前的慘敗 公元前70年,羅馬執政官兼敘利亞行省總督克拉蘇決定組織一支龐大的軍隊,進攻安息,即今天的中東地區,繼續擴充套件羅馬帝國的版圖。他帶了7萬人的隊伍,於公元前60年出發。 在開始的階段,他所向披靡,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但在幼發拉底河,他遭遇了第一次損失,70000人隊伍在河流中損失大半,“在渡過河流後,克拉蘇決定就地僱傭士兵,充實力量,於是,他徵召了現在阿富汗人作為士兵。

他的軍隊已經成了雜牌軍,但戰術仍然是羅馬軍隊的。” 雜牌軍們好不容易到了安息,當時正值盛夏,軍隊在沙漠中承受了酷暑,深入安息腹地,即今天敘利亞地區後,遭遇了安息輕騎兵。在這次戰役中,羅馬軍團遭遇了慘敗。

克拉蘇本人也被砍了頭。 1000餘人最終到中國 戰鬥中,一支1000餘人的士兵成功突破了包圍,“當時他們已經沒有地方撤退了,只能繼續前進,雖然不知道前面會遇到什麼,但後退還是會遭遇安息的輕騎兵。”東昌縣縣誌研究員宋國榮說。

他們沿著河西走廊,走走停停,最終,這些羅馬雜牌軍來到了中國的甘肅省境內。在那裡,他們搭建起自己的防禦工事,以及有羅馬民族特色的重木防禦體系,正式安家。 安定是安定下來了,可是乾點什麼呢?

他們既不會種地,也不會遊牧。現在也沒有人攻打他們了,整天拿著短刀長矛站在茫茫戈壁上祈禱誰來練練手也不是長久之計。 成為專業僱傭兵 背井離鄉的戰士們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他們重操舊業,以僱傭兵的形式繼續存在。

“當時是**有仗往**去,1000多人自己組成隊伍,以自己的陣型參與周邊地區的征戰。”宋國榮說。 他們發現郅支匈奴比較愛打仗,便以低廉的**讓自己成為了匈奴的一員,沒想到運氣仍然不是很好,第一場戰鬥便遭遇了當時漢朝軍隊,中國一代軍事家陳湯率領的重騎兵部隊。

“羅馬軍隊戰鬥方式很奇特。”宋國榮說,“他們手持一人高的巨型大盾牌,1000人組成正方形佇列,用盾牌把隊伍包裹個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然後喊著口號邁著統一步調往前走。

敵人遠的話,就把手中的長矛扔出去,也不管刺沒刺到人,先來個威懾。敵人近了,就把長矛一橫,往敵人身上刺,再近了,就把長矛和盾牌全扔掉,拔出短刀,來個肉搏。” 在歐洲,這個戰術幫助羅馬軍團獲得了大片土地,敵人看著一個個用盾牌組成的刀槍不入的大烏龜們,就先舉手投降,但在以騎兵為主的中國,這個陣容給自己幫了倒忙。

陳湯的重騎兵速度快,看到這個緩慢移動喊著號子的大烏龜,便把它團團包圍,從四面進攻,烏龜陣的一個重大缺陷除了移動慢,更重要的是處於烏龜中間地帶的士兵看不到外面,視線不好,結果被這樣一嚇唬,裡面自己人先踐踏上了,烏龜當場散架。1000人的隊伍只剩下100多人又給漢朝當了俘虜。 敗是敗了,但這種奇特的異族陣法被記載到了《漢書·陳湯傳》中,這場戰鬥的場面才保留到了現在。

和平時代的士兵們 被漢朝俘虜後,僅餘100多人的羅馬士兵們發現自己再也沒仗打了,整個中亞地區一片太平。他們也回不去家了。匈奴人跑到歐洲,給當時的歐洲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他們又得知了最不願看到的訊息,漢朝給了他們土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肅折來寨,收繳了他們的大盾牌,讓他們去務農。為了給他們民族自豪感,他們的縣就定名為'驪’。漢朝對羅馬的稱呼。

”宋國榮說。 這些羅馬軍團後裔最後一次參加戰鬥並被記錄在史書中的是在《三國志》上,馬超帶領著當時改名為“西涼兵”的羅馬士兵後裔。 關於“驪”的記載至公元592年戛然而止。

這一年,隋文帝鑑於驪人已徹底被漢人同化,下詔將驪縣併入番和縣,驪建縣628年之後,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陳湯何人也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陳湯傳》: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的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4萬將士西征匈奴於郅支城(前蘇聯的江布林城)…… 征戰途中,西漢將士注意到單于手下有一支很奇特的僱傭軍,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土城外設定“重木城”。而這種用圓形盾牌組成魚鱗陣的進攻陣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禦手段,正是當年羅馬軍隊所獨有的作戰手段。

當年陳湯等人看到的這支奇特的隊伍是不是就是17年前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部? 之後,郅支城之戰:漢軍大獲全勝,斬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餘人。

甘延壽、陳湯等將這些戰俘帶回中國。

4樓:house至爺

沒有,兩邊距離五千多公里單軍隊走就要走好幾年,而且羅馬和漢朝之間還有一個安息帝國,實際上別說打仗,直接的相互通使都沒有。

5樓:丹仲

沒可能的,那樣的話戰線太長了。

6樓:真帆丶

沒有,只有過交往(間接)

7樓:sunday灬軒

沒有,漢朝只和匈奴打過

歷史上漢朝與古羅馬的軍隊實力,到底哪個強

8樓:可惡的大頭

漢是中國一個朝代,羅馬其實是一個文明.

對比不好比,因為漢有強有弱的時候,羅馬也一樣.

這麼說吧,西漢強的時候,羅馬還沒起來.東漢沒落下去的時候,正好接近羅馬巔峰.不好比

西漢最強時,羅馬肯定搞不過西漢的.體制不一樣,而且體型大小也不同.中國的大一統王朝,除了清,其他幾個動員力都非常的強.

羅馬的動員力不夠漢強.東漢最強時候,羅馬也搞不過東漢.

如果嚴格的按照中國的標準談大一統,羅馬誕生到**成兩羅,就沒有真正大一統過。羅馬實際上是單巨城統治其他城邦的模式,其他城或者國,是介乎於統治和藩屬之間的,並不是中國古代王朝的完全統治模式。實際上羅馬只談集權,大概等同於中國商周的集權強度。

西方國家從來就沒有長時間玩成功過集權。而中國其實在戰國後,就不再是封建了,秦後中國長期是集權的官僚貴族混合或者純粹的官僚制度。集權的國家,只論剛,戰鬥力自然是高於非集權國家的,效率不一樣。

當然集權的國家自然也有其短處,短處還真不少......只不過只論打,那還是集權國家厲害,比如國家資本主義的德三,比如更集權的紅色帝國蘇聯,甚至剛建國連工業都沒,還拿著俘虜回來的萬國造就能把美帝從鴨綠江打退的兔子。

而羅馬的擴張,主要是圍繞著地中海進行的,由於其核心國都-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很方便通過海運來進行後勤、兵力的運輸。而攤開羅馬的統治疆域圖不難發現,只要地中海輻射不到的地方,羅馬都沒有辦法再擴張過去了,這是因為走純陸地,千里運輸損耗甚巨。而圍繞著海,運輸成本能大幅度下降,所以羅馬能通過控制高盧(法國周邊其實很多海,而船只可以走西班牙近海過去法國北部,也可以通過法國北部沿岸現造,而法國離義大利非常非常非常的近,是羅馬還能輻射到的地方),跨海峽進攻不列顛,卻沒有辦法打過日耳曼進入東歐,因為高盧(法國)北部有海,可以通過海運降低運輸成本,而走東歐的全是陸地,要純靠國力去抗運輸的,羅馬的勢力由始至終就很難擴張到東歐。

而實際上,羅馬軍隊並不懼怕日耳曼人,可龐大的草原能讓日耳曼人主動退讓尋求戰機,類似匈奴對付漢的戰術。

而同樣攤開地圖,漢n徵匈奴,其中不算各種小戰役,三大勝三大敗(敗的都是漢武晚年,一次就丟數萬騎的,有興趣可以自己搜尋李廣利等),還有徵大宛等等,跨越的行程都是動輒一兩千里路,而東漢甚至有跑五千裡追北匈奴的。這個後勤壓力非常大,純陸地的作戰,除非是契丹、蒙古遊牧,邊跑邊養邊放牧,正常的定居文明,都只能靠國力去硬抗後勤隨距離的恐怖消耗。

這個損耗歷史是有記載的,其實現代人也很容易推算出來,一個人是沒有辦法靠自己背的食物跑1000多2000里路的,得有牲畜,而牲畜本身又得吃,民夫也得一路走一路吃,距離越遠,實際送到作戰士兵手裡的糧食,越困難,沿路損耗越厲害。古代作戰兩千裡,耗的食物很可能是正常的近百倍。

所以可以由陸地作戰,後勤支撐的距離、大一統集權程度來判斷,羅馬實際的綜合國力,大概率是不如古代中國大一統王朝的。

除開國力不談,羅馬本質是一個圍繞地中海的近海權文明,而不是漢這種純大陸文明.雙方國土接壤,海權文明自然是剛不過純大陸文明的.

所以羅馬想要真正拼過漢,至少要保證綜合國力要遠高於漢,否則海權挑戰陸權,非徹底集權挑戰集權,幾乎不可能。而實際上,羅馬綜合國力,還大概率不如漢強。

歷史上漢朝與古羅馬的軍隊實力,到底哪個強

可惡的大頭 漢是中國一個朝代,羅馬其實是一個文明.對比不好比,因為漢有強有弱的時候,羅馬也一樣.這麼說吧,西漢強的時候,羅馬還沒起來.東漢沒落下去的時候,正好接近羅馬巔峰.不好比 西漢最強時,羅馬肯定搞不過西漢的.體制不一樣,而且體型大小也不同.中國的大一統王朝,除了清,其他幾個動員力都非常的強.羅...

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有過交戰嗎

貞觀之風 歷史上的周瑜和諸葛亮沒有交戰,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 三氣周瑜 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 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 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有。雖然不是演義當中被諸...

漢朝歷史上真的有公明嗎

公明僅出現於野史,正史從未有記載。公明 公元前42年 前16年 傳說為孔子後代,被認為可能是孔光之子 孔子第15世孫。生於儒學世家,擅長經學,聰穎異常 學識淵博。不到二十歲就被推舉為議郎,極為嚴守法度堅持原則,雖被漢成帝信任,但他性格剛正,直諫無忌,也曾因觸怒皇帝而被貶。後任諫議大夫,終年26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