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為什麼會有沒用的感覺,為什麼要讀歷史書,讀歷史到底有什麼好?

時間 2021-11-04 21:27:53

1樓:山水看教育

這是歷史沒有讀透的表現。

許多人只是把歷史當成故事書來看:只在意情節的精彩程度,只想看英雄人物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可真正的歷史並不止這些。

一、歷史背後隱藏著相似的規律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為了匡扶社稷,劉備四處尋覓人才。後來聽說了諸葛亮是位高人,不惜三顧茅廬,在一破舊的茅草屋裡,諸葛亮跟他暢聊了未來,該聊天記錄被陳壽寫成了千古名篇《隆中對》。

《隆中對》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發展規劃書,把現在、未來三分天下以及該如何發展,都清晰地描繪了出來。看到此時,許多人會歎服諸葛亮料事如神,堪稱神人。聰明智慧是一定,不過神人就未必是真的,否則蜀國的下場也不會這麼慘。

很可能諸葛亮只是發現了歷史發展的本質規律,類似掌握數學公式,只需知道幾個數字,就能推斷出準確的結果。要想讀透歷史,就要想辦法透過現象看本質,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

二、明白事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讀歷史讀的還是人生經歷,讀出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人一朝成名天下知,有人屋漏偏逢連夜雨,你方唱罷,他又登了場。

以明朝的藍玉為例,他才能了得,縱橫沙漠,平復了朱元璋、常遇春、徐達等人都無法解決的外患。可他又是個剛愎自用,十分自負的人。立了大功後,不把皇帝朱元璋放在眼裡,還摻和了設立太子的陰謀,結果白白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樓:手機使用者

從工業革命開始到現代社會,歷史就像一個沒落的學科,越來越不受重視。當工業生產規模化,製造業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口號得到了普遍的認可,技能成了生存之道,歷史似乎可有可無。

也隨之網際網路浪潮一波波的席捲,在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感受到時代所帶來的危機感,從早期的門戶**到bat、如今的at,網際網路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了基礎設施。然後物聯網、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區塊鏈這些熱詞被時代所創造,我們處在一個隨時可能被淘汰、面臨失業的時代。歷史還有它的作用嗎?

再來說歷史教育,他有多悠久、學歷史有用麼?

近代以前,還沒有出現現代學科,不論中西方,培養各種領袖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歷史學,你可能會說這個社會不需要領袖,我也不可能成為領袖,但是我們至少要成為自己的領袖。古代人重視歷史是因為歷史具有強烈的實用性,歷史並非只是豐富人的人文素養、陶冶人文情懷,如果只是這些的話,歷史只會是一個藝術品。

歷史的實用性是什麼呢?太史公說:「稽其興、壞、成、敗之理」。

徹底的分析歸納古人:他為什麼會成功,為什麼會失敗?一個時代為什麼會興盛,為什麼會衰敗?

這樣歷史才是有用的學問,才會為我們所用。

我們為什麼會有歷史學沒用的感覺,是和我們所處的時代有關的,教育是順應時代的,工業革命以後的人工需要,強調的是生產效率,培養的是專業的工匠,如果需要的是工匠的話歷史就可有可無,所以歷史就演變成了短期的、大量的灌輸式教育,而非思辨式教育,結果就是大量的青年對歷史學失去興趣,也不知道歷史的作用何在。

為什麼要讀歷史書,讀歷史到底有什麼好?

3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不是瞭解事實 因為歷史書寫的並不一定就是事實 真正的目的在於從歷史事件中得到啟發 對於人格的培養是有好處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更瞭解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和宇宙的關係,這是根本目的。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5樓:越越越夜

壹文史哲中,我歷史讀得最多。就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裡提到如何學唐詩一樣,業餘讀歷史的方法也簡單,先從整體上通讀,再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時代或者專題。我在大學裡斷斷續續的通讀了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這一套書很厚,基本上算我讀歷史的底子,不過後來我接觸到呂思勉後,感覺白壽彝版水平要低很多。

昨天在圍爐小讀的讀者群裡,有一位朋友問我怎麼評價***和高曉鬆,我說都很差。***是水平不夠,高曉鬆則完全是素質差,缺乏最基本的學術修養,滿嘴跑火車,慘不忍睹。他的觀點往往沒有任何史實支撐,完全是主觀臆斷,然後由於缺乏基本學術素養,對自己不能肯定的事用肯定的語氣講出來。

甚至直接是謬誤。只能講給不瞭解歷史的人聽。如對歷史感興趣,還應該從呂思勉之類的讀起。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讀歷史有什麼用?

貳先講我的一段經歷。

有一段時間我對佛學很感興趣,就找一些入門的書來看。那麼我首先找的第一本是什麼呢,是《佛教史》。如果你想從整體上了解某個事物,那麼讀它的歷史是最有用的。

包括佛教產生的背景、早期理論、理論演變、派系演變、佛教的傳播、在各地區的發展和演變等等。通過這本書,你能瞭解到佛教的前世今身,也能接觸到它的一些基礎理論和它的發展。可以說,讀完這本書,你對佛教就能有一個整體的瞭解。

在整體瞭解的前提下,再按經律論或者什麼類別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叄那麼歷史是什麼?

簡單地說,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

小行星撞擊地球,撞出個太平洋來,碎片飄到宇宙,因為引力又聚起來,變成月球,這也是過去發生的事,但不算歷史學。

所以歷史學需要引入一個研究物件,就是人類社會。

人類社會從形成到今日,必是在不斷髮展、不斷進化的。

而歷史學,就是研究人類社會變革、探尋規律、找出因果關係的一門學問。

核心是什麼?是探尋規律,找出因果關係,如同牛頓發現三大運動定律。

所以歷史學本質上是邏輯的科學。

肆那麼我們讀歷史有什麼用?

有人說,發現規律,斷定既往,**未來。以史為鑑,吸取經驗教訓。其實這話是扯淡,哪來的以史為鑑?

世上本無同一條河流,你想改革了,能找出一百個改革的成功案例來。你想蕭規曹隨了,也能找出一百個改革失敗的案例來。往往你以為相同的事,實際上細微處的不同導致完全不是一碼事,那麼用以前的經驗就不那麼靈光了。

退一步講,即使真有一模一樣的事,你按以前的經驗做,實行起來也不一定和以前做法完全想同。總之,以史為鑑本身就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概念。

伍姑且說說我為什麼讀歷史。

一是聽故事的樂趣。中國歷史幾千年,能被記下來的大多是一些不平凡的人和事。有聰明的、有忠義的、有陰險狡詐的,各色都有,故事劇情精彩的也舉不勝舉。

如讀五胡十六國史,英雄人物輩出,各色人物輪番登場,甚是有趣。

二是求知的樂趣。歷史不只是年代和歷史事件。除了政治史,文化史、政治史、軍事史、民族史都很重要。

讀歷史,接觸到的知識很多,服飾的演變、建築的演變、兵制的演變、民族的演變等等。如有一顆求知心的,歷史學科是非常適合休閒娛樂求知的。

三是探尋規律的樂趣。史實紛繁蕪雜,間有謬誤,從中抽繭剝絲,找出一條線的,就尤為顯得有趣。歷史是規律的科學,是邏輯的科學,用邏輯思考,是讀歷史書最重要的事情。

四是文史哲不分家,自然會接觸到。讀文學和哲學都是繞不開歷史的。拿文學來說吧。

文學一般分為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史,文學史本身就是一個大類。而哲學可以說,本身就是是哲學史。當我們面對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哲學思想,我們都很難把它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割裂開來,很難把它與文學、哲學的發展洪流割裂開來。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讀書沒有用,百無一用是書生,瞭解歷史,還不如瞭解現在

6樓:寶貝瀙

首先原因在於90年代末廢除高等學歷分配製度,打破了鐵飯碗。

其次高等院校持續擴招造成每年畢業生幾百萬

最後就是因為當今社會是金錢社會,一些發家致富低學歷早就了讀書無用之說。

7樓:來自紫竹林採蓮的龍女

這明顯表示他對讀書不感興趣,下次這個話題不要找他討論了。就像不要帶喜歡網球的朋友去夾娃娃一個道理。你們之所以成為朋友一定是因為其它領域臭味相投吧?

不一定朋友就要愛好一模一樣啊,你看你的書,別在意這些話。你會想到他說的話說明你沒認真讀,讓書裡的情節幫你帶離現實吧。加油!

LOL為什么綠爪沒用,LOL為什麼綠爪沒用

這個主要得從經濟上來說,綠爪好像比無盡還貴,要麼就是基本持平,這個真心記不清了,總之是很貴,綠爪貴就貴在它的百分比傷害,這是打肉半肉的必備神器,尤其是對面肉比較多的時候,但在稍微高階一點的局裡,想多拿個人頭,造成裝備碾壓一般來說是不現實的,所以出綠爪會嚴重拖累你的經濟,在一次團戰中,一個帶綠爪的和一...

為什么宇宙會有黑洞,為什麼宇宙會有黑洞?

黑洞通常是因為它們聚攏周圍的氣體產生輻射而被發現的,這一過程被稱為吸積。高溫氣體輻射熱能的效率會嚴重影響吸積流的幾何與動力學特性。目前觀測到了輻射效率較高的薄 黑洞拉伸,撕裂併吞噬恆星 盤以及輻射效率較低的厚盤。當吸積氣體接近 黑洞時,它們產生的輻射對黑洞的自轉以及視界的存在極為敏感。對吸積黑洞光度...

為什麼我們老師都說技校沒用不讓我們去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從技校出來賺到很多錢啊

這種老師的思想都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其實讀技校也有讀技校的好處,技能專業,反而出來好找工作,而且工資分分鐘好過研究生博士生 中枋澤 技校未必沒用,大學未必有用 上技校有用嗎?為什麼很多從技校出來的人都說上技校沒用,急用 長沙新東方烹飪學院 長沙新bai東方烹du飪學院是新東 方烹飪教zhi 育旗下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