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為什麼唐朝之前的皇帝都叫王或帝而唐朝之後的叫祖或宗啊

時間 2022-01-09 18:50:12

1樓:葉天是也

簡單而論,lz你把諡號和廟號搞混了:「xx帝」、「xx王」這是諡號,而「x祖」「x宗」這是廟號。

廟號在唐代以前並非每個皇帝都有,因此史書記載皇帝多用諡號;唐代以降由於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且諡號開始變得繁雜或過褒,不能體現時人對皇帝的評價,因此史書記載皇帝多用廟號。

諡號號是對其一生進行評價,而廟號是供奉在太廟時用的。尊號是臣下尊上的。某某帝是"諡號",如漢武帝的諡號是"孝武皇帝",而某某祖,某某宗呢是廟號,如唐太宗的廟號就是"太宗".在唐朝以前,多用諡號稱皇帝,是因為諡號比較短,而且,並非每個皇帝都有諡號.比如漢朝,只有比較英明的皇帝才有廟號.如漢文帝的廟號是太宗,漢武帝的廟號是世宗.而從唐朝開始,皇帝們的諡號,失去原有的對皇帝進行評價的意義.都變成美號,尊號,華而不實,字數比較多.如明朝,一般皇帝的諡號的字數都是17個字,(除了明代宗和建文帝).而每個皇帝從唐朝開始,一般都有廟號,除了一些亡國之君之類的皇帝除外.所以,從唐朝開始,一般就稱其廟號,所以叫某某宗.而之前,稱其諡號,叫某某帝.

到了明清兩朝,皇帝一般來說,都只有一個年號,明朝的英宗和清朝的皇太極除外。所以,又用年號稱呼皇帝,如嘉靖,康熙之類。

2樓:真的是太有才了

誰說唐朝之前的皇帝都叫王或帝?

漢朝的開國君主劉邦就叫漢高祖。

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中,有成漢始祖李特、太宗李雄、中宗李壽,前趙高祖劉淵、烈宗劉聰,後趙高祖石勒、太祖石虎,前秦高祖苻健、世祖苻堅、太宗苻登,前燕烈祖慕容儁,後秦太祖姚萇、高祖姚興,後燕世祖慕容垂、烈宗慕容寶、中宗慕容盛,西秦烈祖伏乞國仁,後涼太祖呂光,南涼烈祖禿髮烏孤,夏世祖赫連勃勃,南北朝時期有齊太祖蕭道成,這些都是唐朝之前就稱「祖」或「宗」的君主。

為什麼唐朝以後的中國皇帝稱為宗

3樓:匿名使用者

在唐朝以前基本是xx王,xx帝,而唐開始都是祖、宗,其實「xx帝」、「xx王」是諡號,而「x祖」「x宗」是廟號。

廟號在唐代以前並非每個皇帝都有,因此史書記載皇帝多用諡號;唐代以後由於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且諡號開始變得繁雜或過褒,不能體現時人對皇帝的評價,因此史書記載皇帝多用廟號。

諡號是對其一生進行評價,而廟號是供奉在太廟時用的。尊號是臣下尊上的。某某帝是"諡號",如漢武帝的諡號是"孝武皇帝",而某某祖,某某宗呢是廟號,如唐太宗的廟號就是"太宗"。

在唐朝以前,多用諡號稱皇帝,是因為諡號比較短,而且,並非每個皇帝都有諡號。比如漢朝,只有比較英明的皇帝才有廟號。如漢文帝的廟號是太宗,漢武帝的廟號是世宗。

而從唐朝開始,皇帝們的諡號,失去原有的對皇帝進行評價的意義。都變成美號,尊號,華而不實,字數比較多.如明朝,一般皇帝的諡號的字數都是17個字,(除了明代宗和建文帝)。而每個皇帝從唐朝開始,一般都有廟號,除了一些亡國之君之類的皇帝除外。

所以,從唐朝開始,一般就稱其廟號,所以叫某某宗。而之前,稱其諡號,叫某某帝。

到了明清兩朝,皇帝一般來說,都只有一個年號,明朝的英宗和清朝的皇太極除外。所以,又用年號稱呼皇帝,如嘉靖,康熙之類。

4樓:房王爺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

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

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

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劉秀上廟號);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

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佑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

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氾濫,始於曹魏。

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

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

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

漢太宗 文皇帝 劉恆 開國皇帝高祖劉邦庶五子 西漢第五代皇帝 :晉太宗 簡文皇帝 司馬昱 開國皇帝中宗司馬睿少子 東晉第八代皇帝 :成漢太宗 武皇帝 李雄 益州牧李特第三子 成漢開國皇帝 :

前涼太宗 成王 張茂 開國國王高祖張寔弟 前涼第二代國王 :前秦太宗 高皇帝 苻登 世祖苻堅族孫,苻敞子 前秦第六代皇帝 :宋太宗 明皇帝 劉彧 開國皇帝高祖劉裕孫,太祖劉義隆第十一子 宋第六代皇帝 :

樑太宗 簡文皇帝 蕭綱 開國皇帝高祖蕭衍第三子 樑第二代皇帝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開國皇帝太祖拓跋珪長子 北魏第二代皇帝 :唐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開國皇帝高祖李淵次子 唐第二代皇帝 :

宋太宗 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趙光義 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弟,趙弘殷次子 北宋第二代皇帝 :遼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耶律德光 開國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機第二子 遼第二代皇帝 :金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完顏吳乞買(完顏晟) 開國皇帝太祖完顏阿骨打弟,完顏劾裡本第四子 金第二代皇帝 :

明太宗 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第三代皇帝 :清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 開國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 清第二代皇帝 :漢世宗 武帝 劉徹 :

魏世祖 文帝 曹丕 :晉世祖 武帝 司馬炎 :前涼世祖 文王 張駿 :

前涼世宗 桓王 張重華 :前秦世宗 景明帝 苻健 :前秦世祖 宣昭帝 苻堅 :

後燕世祖 成武帝 慕容垂 :南燕世宗 獻武帝 慕容德 :夏世祖 武烈帝 赫連勃勃 :

宋世祖 孝武帝 劉駿 :齊世祖 武帝 蕭賾 :樑世宗 元帝 蕭繹 :

陳世祖 文帝 陳茜 :北魏世祖 太武帝 拓跋燾 :北魏世宗 宣武帝 元恪 :

北齊世祖 武成帝 高湛 :北周世宗 明帝 宇文毓 :隋世祖 明皇帝 楊廣(唐諡煬皇帝) :

後周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榮(郭榮) :吳越世宗 文穆王 錢元瓘 :北漢世祖 神武皇帝 劉旻 :

遼世宗 孝和莊憲皇帝 耶律阮 :金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完顏雍 :元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奇渥溫忽必烈 (薛禪可汗) :

明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清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 :清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 除了中國以外,王氏高麗、李氏朝鮮,以及越南的越南李朝、越南陳朝、後黎朝、莫朝、阮朝帝王也有廟號。

但是日本沒有采用廟號制度。

5樓:逍遙子

這個是皇帝的廟號 是後人根據他的功績而訂的 也是對他功績的肯定 比如劉徹愛征戰匈奴就叫武帝。太宗應該是對聖明而叫太宗的

唐朝皇帝都是怎麼死的時候

太宗李世民52歲時因誤食金丹送命,葬昭陵。高宗李治身體不好,頭痛目眩尤其嚴重,56歲時病死於洛陽宮中的貞觀殿。中宗李顯55歲時,他被自己的老婆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死。睿宗李旦55歲壽終正寢。玄宗李隆基52歲病逝,葬建陵。肅宗李亨 代宗李豫 原名李俶 德宗李適病逝。順宗李誦804年9月,本來疾病纏身...

明朝皇帝為什麼不吃豬肉,明朝皇帝都吃什麼飯菜,朱元璋真的不吃豬肉

1 明朝皇帝也吃出肉的,畢竟它是三牲之一,特別是朱元璋做皇帝之前曾經就是乞丐記不住事 2 個別皇帝不吃豬肉,還是因為它和 朱 同音,因此遭到避諱。因為明朝皇帝姓朱,但也不是所有的明朝皇帝都不吃豬肉,只是明武宗不吃豬肉,因為明朝其他皇帝僅是姓朱而已,而明武宗不僅姓朱,而且還生於乙亥年 公元1455年 ...

為什麼皇帝稱自己為朕,為什麼皇帝都自稱為“朕”?“朕”是怎麼來的?

雪尚殤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 爾雅 釋詁 說 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 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 朕 據司馬遷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記載 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 朕 了,只有皇帝才可自稱為 朕 顯示皇權至高無上。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自稱...